919 章:江南商户北迁(至元四十四年春的大都会馆)(至元四十四年春?大都南城)
平江府(今苏州)的钱府正厅,三十家江南商户的掌柜围着紫檀木桌,桌上摊着钱万贯手绘的《大都商路图》。钱万贯用象牙秤杆指着图上的 “南城商区”:“萧将军许咱们‘三年免税’,还划了二十亩地建会馆 —— 这不是施舍,是咱们江南人在大都扎根的机会。” 他袖口露出半块玉佩(刻着 “钱” 字,是南宋理宗曾赐的旧物),说话时却故意让玉佩撞上桌面,发出清脆的响 —— 既是表决心,也是提醒众人:旧恩已远,新局当争。
吴县的丝绸商沈万三摸着图上的漕运码头:“北方人认不认咱们的云锦?” 钱万贯从箱中取出一匹 “织金锦”(金线与蚕丝混织,仿蒙古贵族喜好):“改改花色就行。你看这匹,把缠枝莲换成狼尾纹,他们保准抢着要。” 这是他暗中让织工改的样式,既保留江南工艺,又贴合蒙古审美 —— 商人的精明里,藏着最实际的妥协。
散会后,钱万贯独自留下沈万三:“把你那船宋瓷换成粗瓷,沿途蒙古兵见了细瓷难免动心。” 他掀开茶盖,水汽模糊了脸上的表情,“咱们带的不只是货,是江南人的体面 —— 不能让人瞧着像逃难的。”
出发前夜,钱万贯让人将一箱 “密信” 埋在老宅的桂花树下 —— 那是南宋官员托他向北传递的舆情(沈炎暗中许诺,若能打探大都虚实,许他苏州织造局的专营权)。“这些东西,” 他对长子钱承道,“等咱们在大都站稳了,再让它‘意外出土’—— 既能表忠心,又能卖沈炎一个人情。”
沈万三的船队在码头装货时,临安派来的密使偷偷塞给他一幅《江南商户名册》:“若钱万贯有异心,照名册除了他。” 沈万三接过名册,转手就交给了钱万贯。钱万贯看都没看,直接扔进火盆:“沈炎是想让咱们内讧,他好看笑话。” 火光照着两人的脸,映出彼此眼中的警惕 —— 江南商户虽抱团北上,却各有算盘,全靠钱万贯的威望勉强维系。
出发那日,钱万贯让人抬出两尊石虎坯料(太湖石材质,尚未雕刻),立在船头:“到了大都,就让石匠刻上‘镇馆’二字 —— 咱们江南人,走到哪都得有靠山。”
船队行至淮河渡口,蒙古巡检使孛罗带着兵卒登船检查。他盯着沈万三的织金锦:“这料子够做十件蒙古袍,得抽三成充公。” 钱万贯早有准备,递上萧虎亲批的 “免税勘合”(周显暗中帮忙弄到的):“将军说,江南商户是大都的‘衣食父母’,暂免抽成。” 孛罗虽不甘,却不敢违逆萧虎的令,只狠狠瞪了钱万贯一眼 —— 这是北方权贵对江南商户的第一次试探。
船过黄河时,遇到归义营的粮船。孟珙的副将王庆(此时已升为漕运千户)登上船,指着石虎坯料笑:“钱掌柜带这重物,是想在大都开山立派?” 钱万贯让人取来两匹云锦(普通样式,非织金锦):“给王将军的家眷做几身衣裳 —— 江南的针线,比北方细些。” 他刻意不提织金锦,是怕归义营觉得江南人只讨好蒙古人。
深夜,钱万贯在船舱翻《大都商户名录》,发现北方最大的绸缎商是帖木儿的表亲。“明日让沈万三把织金锦藏起来,” 他对钱承道,“先让北方人瞧着咱们‘不起眼’。”
萧虎划给江南商户的地皮,在大都南城的 “羊角市”(因羊贩子聚集得名),紧邻蒙古勋贵的马场。钱万贯实地查看时,见地皮上堆着蒙古人的马粪,当即让人清理:“先垫三尺黄土,再铺江南的青石板 —— 咱们的地界,得有江南的样子。”
帖木儿的管家来说:“这块地原是马场,得留一半给蒙古人放马。” 钱万贯让人抬来一箱茶叶(龙井新茶,用锡罐密封):“萧将军说,商户用地归钦天监管,您看这‘荧惑守心’的星象,不宜牧马。” 他故意抬出钦天监,暗示此事有李默撑腰。管家掂了掂茶叶箱的重量,悻悻而去 —— 江南人的精明,让蒙古人第一次尝到了软钉子的滋味。
开工前,钱万贯让人在四角埋下四枚铜钱(北宋的 “崇宁通宝”),沈万三不解:“为何不用新朝的钱?” 钱万贯道:“让老祖宗看着咱们在北方扎根 —— 但对外只说埋的是‘至元宝钞’(新朝货币)。”
会馆的图纸由钱万贯请苏州工匠绘制,正门仿平江府的 “泰伯庙”,却将门槛降低三寸(方便蒙古人骑马出入);庭院设 “九曲桥”(江南园林特色),桥下却引永定河活水(北方水源),寓意 “南北相通”。最惹眼的是门前的石虎 —— 钱万贯让人仿汴京白虎浮雕的样式,但虎爪下的云纹改成了蒙古的 “卷草纹”。
“石虎要刻得比北方的石狮子矮半尺,” 他对石匠道,“但眼神得凶 —— 既要让蒙古人看着顺眼,又不能被北方商户欺负。” 石匠在虎眼处刻了个极小的 “苏” 字(暗记),钱万贯见了没阻止,只说:“再在虎耳后刻个‘元’字,让巡检的人瞧见,少些麻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