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地中海脉守·蓝海归航

第63章:地中海脉守·蓝海归航

当地中海的晨雾漫过西西里岛的海岸线,林羽的科考船刚停稳在卡塔尼亚湾的锚地,咸涩的海风就裹挟着一股异样的气息——往日湛蓝的海水泛着淡淡的灰绿色,水下原本五彩斑斓的珊瑚礁区,此刻像一片褪色的画布,只有零星几簇褐色的藻类在洋流中摇曳。便携式水晶球碎片的屏幕在甲板上微光闪烁,灵气纯度停在27%,能量波动像被暗流搅乱的海浪,时断时续,连最微弱的“海洋脉息”都难以稳定。

“这里是地中海中部的‘卡塔尼亚珊瑚礁群’,曾是欧洲海域灵脉最活跃的‘蓝海宝库’之一。”当地海洋保护协会的负责人索菲亚穿着潜水服,手里举着一张十年前的珊瑚礁照片,照片里的鹿角珊瑚鲜红似火,蓝藻鱼在珊瑚丛中穿梭,“可现在你看水下——近五年海水温度上升了2.3℃,导致80%的珊瑚出现白化死亡;加上沿岸城市的污水排放和远洋货轮的漏油事故,剩下的珊瑚也被污染得失去了生机。”她指着远处驶过的货轮,船尾拖着一条淡淡的油迹,“去年有三艘货轮在这里发生泄漏,导致周边20平方公里的海域变成‘死海’,连最耐污的贻贝都大面积死亡。”

苏瑶已经提着水质检测仪走下科考船,她将检测探头插入海水中,屏幕上的数值快速跳动:海水酸碱度(pH值)从8.2降到了7.8,溶解氧含量仅4.1毫克/升(低于海洋生物生存所需的5毫克/升),氮磷含量超标3倍。“海水酸化和富营养化是珊瑚死亡的主要原因。”她指着岸边的排污口,黑色的污水正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海,“沿岸城市的生活污水和工厂废水未经处理就排放,导致藻类疯狂繁殖,不仅遮挡了阳光,还会消耗水中的氧气,让珊瑚和鱼类缺氧死亡。”

阿哲早已操控着水下无人机潜入海中,实时传回的画面让甲板上的人都沉默了——大片的鹿角珊瑚像枯树枝一样倒伏在海底,只有顶端残留着一丝微弱的粉色;原本热闹的珊瑚礁鱼群不见踪影,只有几条瘦骨嶙峋的石斑鱼在礁石缝隙中缓慢游动;海底的泥沙中,还散落着不少塑料垃圾和废弃渔网,缠绕着已经死亡的海星和海胆。“从水下探测看,有3片核心珊瑚礁区需要人工修复,最大的一片面积有15平方公里;沿岸有5个非法排污口需要封堵;还有3处海域被废弃渔网覆盖,需要清理。”阿哲调出珊瑚礁的三维模型,“我先绘制‘珊瑚白化分布图’和‘海洋污染区域图’,标注出修复和清理的重点区域。”

乐乐抱着从塞伦盖蒂草原带回来的针茅种子袋(她特意留着想种在海边),趴在船舷边往下看。透过清澈的海水,她能看到海底枯萎的珊瑚,心里一阵难受:“它们以前肯定像花园一样漂亮吧?小鱼在里面捉迷藏,海星在上面晒太阳,现在却变成这样了。”她把针茅种子袋抱在怀里,“我们快点把珊瑚修好,把海水变干净,让小鱼和海星都回来。”

当天下午,林羽和索菲亚一起拜访了当地环保部门和渔民合作社。环保部门的负责人马可面露难色:“我们早就知道排污口的问题,但沿岸工厂的阻力很大,加上处理污水需要大量资金,一直没能彻底解决。”他指着桌上的投诉信,“渔民们也经常来投诉,说鱼越来越少,连传统的捕鱼区都快没鱼了。”

渔民合作社的老船长托尼今年65岁,脸上布满了海风刻下的皱纹。他手里拿着一张泛黄的渔网,网眼上还挂着几片破碎的珊瑚:“我从小就在这片海捕鱼,以前一网下去能捕到几十斤鱼,现在半天都捕不到几条。”他叹了口气,“上个月我的孙子潜水时,还被废弃渔网缠住了脚,差点出危险。我们渔民靠海吃海,可现在海快‘死’了,我们也快没活路了。”

“守护地中海的灵脉,不是只修复珊瑚,还要让人和海重新和谐相处。”林羽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方案,铺在会议桌上,“我们提出‘珊瑚修复 污染治理 渔民转型’的三维修复思路:第一,人工培育本土珊瑚幼苗,在白化的珊瑚礁区进行移植,同时搭建‘珊瑚生长支架’,为幼苗提供保护;第二,联合环保部门封堵非法排污口,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处理沿岸的生活和工业废水;第三,帮助渔民转型发展生态旅游,比如开设珊瑚礁潜水体验和海洋科普研学,让大家不用靠捕鱼也能有收入。”

托尼船长听完,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他用意大利语快速翻译给身边的渔民,会议室里的议论声渐渐变得热烈。“如果能让海水变干净,让鱼重新多起来,我们愿意配合!”托尼紧紧握住林羽的手,“我们可以组织渔民帮忙清理海底垃圾,还能当潜水向导,给游客介绍珊瑚礁的故事。”

环保部门的马可也承诺,会尽快协调资金,封堵非法排污口,同时联系污水处理企业,在沿岸建设3座小型污水处理站。各方很快达成共识,两周后启动“地中海脉守行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八音盒里的世界请大家收藏:()八音盒里的世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