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彦博放了心,也就是说辽东都护府建于何处,确实没定下来。
事关重大,在这种事上面,相信皇帝不会糊弄他这个尚书令。
辽东平原就那么大一块地方,城池都是以前高句丽所建,有大有小,最大的就是辽东城,建城有几百年了,经过了几次扩建加固,是辽东,也可以说是关外第一雄城。
虽说远不如长安,洛阳,江陵,晋阳等中原大城,可在中土之外,怕是也只有高句丽的国都平壤城能与之相提并论。
换言之,中原帝国面对的异族很多,可高句丽才是最特殊的那一个,它在各类工艺方面,都有所造诣。
不管他们的工艺是否传自中原,还是说中原战乱,一些流亡之人去了高句丽,提升了他们的生产力,但只就冷兵器时代而言,高句丽几乎是唯一一个能和中原帝国在方方面面都相较一番的异族文明。
…………
高句丽人在辽东建有十余城,还建了很多颇为独特的坞堡来供人生息。
虽然那些城池规模上都不大,有一些甚至比不上中原的县城,其中有一部分还是在汉时遗址上建造起来的,比如辽东城和国内城,一个是长城旧址,一个则是汉时玄莬郡郡治所在。
但不管怎么说,能在辽东这样的地方建造这么多的城池,本身就是一件值得称许的事情。
辽东初定,徐世绩等人不可能自己建城,只能在高句丽人遗留的城池中间选择,这个范围就更小了。
李破几句话把自己的宰相架在了那里,温彦博现在觉得自己要是不能说出个子午某酉来,以后都不好意思跟萧禹,范文进说话了。
三相并立,相互之间怎会能没有利害冲突?如今范文进上任不久,萧禹主掌中书,为人处事上缺点非常明显,所以暂时以尚书令温彦博为首。
可他要是在太极殿中出丑,那两位就算不落井下石,也当暗笑他温大临不过如此。
皇帝设下的赌局,哪会简单的了?
之前君臣游逛长安赌了一局,玩笑居多,事后很快就传了出去,能在温彦博面前说笑闲谈的人碰见温彦博都会拿此事取笑上两句。
好在大家都当做了逸事佳话,赌注又是书本,那自然是文人最喜欢的故事,加上故事中的人物是君王和臣子,格调就更高了。
不过今日考验的却是温彦博的眼光和才能,如果输的太过难看,传出去的话,大家再要谈起,说的话定然不好听。
…………
看温彦博郑重其事,如临大敌。
李破摸了摸自己的鼻子,感觉这个玩笑开的有些过了,毕竟温彦博跟随他多年,是他最信任的臣下之一。
看来过后必须在范文进和萧禹身上找找平衡……
…………
“国内城在乌骨城东北,鸭绿水之畔,汉时玄菟郡郡治,高句丽旧都也……”
温彦博指点着国内城说道,最终摇了摇头,“国内城虽为辽东第二大城,可地近朝鲜,高句丽当年以其为都,一来掌控辽东,二来想南下朝鲜,左右兼顾,可谓要害。”
李破也郑重了起来,他要是再轻轻松松的,就太不尊重温大临了,“这里肯定不成,跟朝鲜仅一江之隔,徐茂公愿意,李年也未必能同意。
再说了,国内城已被卫玄给拆了……”
温彦博点头道:“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朝鲜都护府卧榻之畔,不容他人窥视,即便驸马选了此处,不说李都护,朝中也不会同意。”
其他的不用多说,再好的地方,有这一个致命之处也就可以被排除在外了,君臣都没有说的是,国内城的位置其实非常好,再建起来可以作为辽东和朝鲜通联的节点。
在辽东划分郡治的话,国内城旧址是首选,可以适当驻军把守的那种。
当年隋军卫玄部就驻扎在国内城,以为大军后援,早早就把城内的高句丽人屠戮一空,撤军的时候,为了泄愤整个把国内城给拆了。
虽说乌骨城,扶余城也经历了几场摧残,可城池的框架还在,不如国内城毁的那么彻底。
此时温彦博又在地图上以乌骨城为中心画了个圈,“如果不出意外,这里就会是辽东马场所在了。”
李破继续当他的点头机器,他是做过马场马令的人,知道马场是怎么一回事。
中原之所以无法养马,不是因为没有平原地带,而是马场需要的空间太大,上面不能有太多村镇聚居。
你把平原地带养了马,人往哪去?眼瞅着良田变草场,百姓非得反了不可。
这就像后来你在城区盖污染严重的工厂,那都不用姓柴的鼓动,居民就能把政(和谐)府骂死。…………
“乌骨城周遭好像有不少高句丽人建的坞堡,确实挺坚固的,当年朕率军南返的时候,还在里面休整过,足够马场的人用了,省事。”
温彦博聚精会神,没理会皇帝的插科打诨,手指移向北边的扶余城,又摇了摇头,“扶余城太过深入,若想图谋室韦,靺鞨诸部,扶余城可为前出之地,可先派兵把守。
都护府建在这里……不合适。”
李破无奈点头,“有道理,辽东都护府是要经营辽东的,虽也有守土之责,却无需时刻临阵于敌前。
更何况连突厥人都不愿多待的地方,徐茂公又怎么会把自己的都护府设在此处?”
实际上,君臣就是一句话,扶余城位置太偏了,可以当做辽东的军事重镇,却不适合作为经营辽东的都护府治所。
排除了乌骨城,国内城,扶余城,剩下的城池可就不多了。
温彦博手指西移,来到了辽水岸边。
旁边的孙伏伽,以及上官仪,还有今日值守在太极殿中的两位散骑常侍,听着君臣说话,脑海中大致都是一个念头,指点江山,运筹帷幄。
“辽东城,安市城,白岩城,新城……”
白岩城首先被温彦博排除,那是一座军事堡垒,明显是辽东城的卫城,而且是座山城,辽东城一旦失守,白岩城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
其余三城同样都是高句丽辽水沿线的军事重镇,新城和安市城一南一北,分据辽水上下游,一看就是防备突厥或是中原兵马渡河的屯兵之地。
当年杨广北征,高句丽二十多万人聚集在辽水岸边,就是几乎抽调了三城的全部兵力。
可惜外强中干,隋军渡河稍稍受挫,接着便杀的高句丽人抱头鼠窜,若非杨广“节制”诸军,不然趁着高句丽人兵败之际,一鼓作气攻下辽东城也不是什么难事。
…………
这下温彦博有点难住了,三城大差不差,而且都位于辽水岸边,位置有点偏,辽东都护府建在这里合适吗?
怎么看乌骨城都是首选,毕竟徐世绩也是以智计闻名军中,他选择的地方能差的了吗?偏偏成了马场……
这事不光让温彦博心下为难,徐世绩也头疼着呢,他之所以没再跟马周商量这事,是因为自尊所致。
马周初来就给他献计献策,都还挺有道理,显然是个有才能的人,可徐世绩也不能什么事都听马周的,他得自己思量一番才能再跟马周商量。
有志气,又有主意的人都是这般,倒也不独徐世绩一个。
而在太极殿上,君臣都陷入了沉思。
李破也是个有主意的人,而且他对辽东都护府的职能理解的非常透彻,也就没有那么多的纠结。
当初和阿史那杨环会盟于黄河之北,求同存异之间,他们决定辽东日后将由大唐和突厥共管。
但来到现在,辽东几乎是大唐独力打下来的,突厥东方汗汗帐还拖了大唐的后腿,有反复之意。
李破也是思量再三才决定还是遵守当年的约定,分享一部分利益给突厥,不然今年把东方汗阿史那陪律的脑袋砍下来送去突厥王庭也不是不可以。
如今突厥权贵们的目光都在西域,东边不管发生了什么,相信他们的容忍度会非常高。
而大唐既然选择了克制,那么之前约定的西域的利益分配上面,突厥就需要给大唐一个面子。
阿史那求罗也明显不想遵守当初两国的约定,这就是常把天神见证的诺言挂在嘴边的突厥人。
在既得利益面前,他们从来不会隐藏自己的贪婪嘴脸。
西域诸国对高昌的声讨估计就是这么来的,不然他们被突厥人杀了那么多的人,怎么会转头来咬高昌?
想到这个,李破也是暗叹,看来开伯尔山口是很难拿到了,当初约定的明明白白,南下南亚次大陆的这个路口,要交给大唐来掌握。
当时阿史那杨环不明所以,她根本没听说过那个地方,还以为李破在跟她说笑,顺口就答应了下来。
但阿史那求罗进兵太过顺利,而且大唐接收了很多东逃的西域部族,让阿史那求罗极其不满。
今年向大唐连番讨要,大唐皆都不准,所以裂痕已经产生,几乎没有弥合的可能,之前的约定看来还需要大唐自己去拿。
说人话你不听,非要见血,李破觉着自己的耐心正在消失当中……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