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厢里又恢复了欢快的氛围,大家继续有说有笑。
车子在还算平坦的318国道上疾驰,窗外的风景逐渐由城市的楼房变成了郊区的田野。
大片大片青嫩的麦苗在阳光下舒展着腰肢,远处有农人在田埂上忙碌,偶尔能看到几株早开的桃花点缀在村舍旁,粉艳艳的,给这初春的田野增添了几分亮色。
一路都是熟悉的田园风光,熟悉的农作物,熟悉的村庄面貌,变换的只有季节。
面包车左转弯进入直达治江区镇的专线。
江春生从窗外收回目光,看向依靠在他身旁的朱文沁,只见她正饶有兴致地看着窗外,阳光透过车窗洒在她脸上,勾勒出柔和的轮廓。
江春生心头一动,轻轻握住了她的手。
朱文沁转过头,两人目光交汇,她脸上泛起一抹红晕。
“看!
前面就是治江区的小集镇了。”
于永斌冲着右前方田园尽头的一片房屋提示大家。
面包车一路畅行,驶过笔直的县道,在道路尽头右转,治江区集镇的中心——十字街就在前方几百米处。
车子在略显狭窄的街道上减速慢行。
“志超,我先把你送去卫生院。”
于永斌看了一眼后视镜说道。
“好!”
李志超抬腕看了一下手表,“现在十点不到,一会十一点十五分左右你到卫生院来接我。”
此刻,朱文沁的好奇心被彻底点燃了,她几乎把脸贴在车窗玻璃上,清澈的眼睛一眨不眨地打量着这个江春生从小长大的地方。
“春哥,这就是治江镇中心吗?”
她指着窗外略显陈旧但充满生活气息的街道。
两旁的房子大多是低矮的砖瓦房,临街的铺面开着杂货店、裁缝铺、小吃店,最多的是基层社的各类门市部,门头上到处都能见到“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八个红色大字,有些已经严重褪色。
十字街路边的地摊,赶早集的人群还未完全散去,背着背篓的农人、提着竹篮的主妇、推着自行车的乡村小贩在并不宽敞的街道上穿梭,各种乡音俚语透过车窗缝隙隐约传来,混合着早点摊飘来的油条、豆浆的香气,构成了一幅鲜活生动的乡镇市集图景。
“嗯,对,这就是十字街,算是治江最热闹的地点了。”
江春生看着窗外熟悉的景象,一种久违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他耐心地给朱文沁指点着,“你看那边,那个挂着‘国营治江饭店’牌子的,以前我上中学时,偶尔会跟同学去那里改善伙食,吃碗肉丝面都觉得是美味。
那个拐角的小书店,我经常去租小人书看……”
他的声音不高,带着一种追忆往事的平和。
朱文沁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小小的惊叹:“原来你在这里长大的呀!
感觉……很不一样,但很有烟火气,很真实。”
她的目光扫过路边一个正在吆喝着卖竹编簸箕的老农,扫过几个蹲在墙角下石子棋的老人,扫过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车把上挂着两条鲜鱼的汉子,眼中充满了新奇和探究。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甚至有些破旧的农村集镇,街道狭窄,房屋低矮,但因为这是江春生曾经生活过的土地,每一个角落似乎都镀上了一层让她感到亲切的光晕。
以至于李志超已经在卫生院门口下了车,面包车又调转车头,重新汇入十字街不算密集的人流车流中,然后转弯径直往镇子西边开去。
她才反应过来。
“春哥,车再往前面开不是就出了镇子吗?”
朱文沁好奇的问道。
“是的!
我们现在去铸造厂李大哥那里,——对了,忘了告诉你,李大哥李大鹏是城里人,原来在临江机械厂工作,前年上半年,他来这里中标承包了铸造厂,专业生产铸铁管材管件,于总于老哥是他的销售总代理……”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