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京里最贴近皇城的那些宅子,虽都有主,但许多是空的。

这些宅子的主人们多是皇亲国戚或是封疆大吏,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常驻京城。

但又各自顶着不小的官衔,总不能让他们过年回京汇报还住驿馆,那是在臊皇帝的脸。

——一年到头在外面奔波,怎能如此对待?

于是,这些空房子赐下去后就不得不留着,各家遣下人驻在这。

勤打扫着,备着主人家随时回来。

房子有人才有人气,才不至于沦为断瓦颓垣。

但有了人,也就不免吵闹起来。

有些大户人家,几代富贵累积下来变了世家,多少端着,天天紧闭大门不许别人看;

可有些是乍富,原本也是草根出身,也就不讲究那许多。

开着门洒扫洒扫,观察一下上朝路上的大人们,不过分吧?

做活做累了,坐在门槛上,打打瞌睡,不过分吧?

遇到有人上门求助,奉一口水喝,不过分吧?

在院里炸些吃食,熬些豆浆——

四更天就要起床往宫里赶的大官人们怒了。

自己为国为民,不辞辛苦,天不亮就往宫里赶,一站就几个时辰。

这些同僚留在京里的下人却如此不懂事!

如此享福!

于是远在各州的封疆大吏们,莫名其妙地收到了自己被弹劾的消息。

家风不严?

不是,吃饭也要管?!

这群人上早朝上太多,失心疯了吧?

但同朝为官,纵使心里骂了一万句,表面也不得不和颜悦色,寄家信回去。

行文往往无比温和慈爱:

知道京中的同僚们每日早朝辛劳无比,虽然自己不用去上,但也对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钦佩。

都是为了朝廷,为了陛下,为了万姓的和平安乐;

区区吃食,算得了什么呢!

若是同僚不嫌,尽可以到自家宅门上去吃些早茶嘛——

……

“像什么话!

倒说的我们和讨饭的一般!

礼部尚书常顺则愤慨走在上朝路上,拉着忠瑞侯杨戎生,手上不住对着空气指指点点。

杨戎生好劝歹劝,陪着自己这位老同僚骂了半天那几个外放的,才见对方脸色略略和缓。

十分不巧的是,此时恰好路过某某大宅,炸物的香气顺着门缝往外飘,很是不怕巷子深。

更十分不巧的是,杨府的小侯爷,当年十一岁。

这名字里带个太阳的小孩,读了孝经后便上蹿下跳,不肯在家里待着。

非要早起送自己爹上朝,一直送到宫门口,以实际行动践行孝道。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