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知识的转化

“火种联盟”的萌芽在第七星环的阴影中悄然生长,而在光天化日之下的T-7研究区,林风则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将他在议庭内部提升的地位和权限,转化为人类文明实实在在的养分。

委员会内部,因他成功带领特遣队带回关键情报并揭露考古部不当行径,其“研究贡献点”账户获得了一笔巨额划拨。同时,作为“织网者”优化项目的技术主导者,他也拥有了调用部分委员会储备资源和特定级别数据库的更高权限。

这些无形的资本,通过隼精密规划的渠道,迅速流向人类舰队和第七星环的盟友。

最先迎来突破的是舰船设计。人类工程师团队在获取了议庭关于材料科学、能量核心稳定性的部分非敏感技术资料后,结合自身在结构力学和战术需求上的独特理解,设计出了新一代的“星火级”高速护卫舰蓝图。它并非盲目追求议庭那种极致的冰冷效率,而是在机动性、火力与造价之间取得了精妙的平衡,更关键的是,其模块化设计允许在后期便捷地整合来自“岩石之心”的强化装甲或“根须守望者”的生物感应涂层。

与此同时,一项更具革命性的研究,在隼的信息处理中心和林风的主导下悄然展开——基于“存在共鸣”原理的通讯技术。

在E-77区域的经历让林风深刻意识到,常规的电磁波、量子纠缠甚至超维数据链,在“常数侵蚀”等宇宙级异常面前是何等脆弱。而他对三钥之力,尤其是其中“创造”与“守护”侧面的深入理解,让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否利用“存在共鸣”这种触及规则层面的联系,构建一种不受常规物理常数波动影响的通讯方式?

这并非易事。将一种近乎哲学和力量层面的感知,转化为稳定可靠的实用技术,其难度远超优化“织网者”系统。林风需要将他那玄妙的“共鸣”体验,拆解成可以被数学模型描述、被工程设备复现的参数。

他几乎住在了委员会的高级计算中心,与隼远程协作,调用着海量的理论物理数据和“织网者”系统中关于信息本质的古老记录。无数个日夜,他们在数据的海洋中挣扎,构建又推翻一个个理论模型。

失败是常态。有时模拟出的“共鸣信号”微弱到无法探测;有时又会引发难以控制的能量涟漪,差点触发实验室的安全隔离机制。

转机出现在一次对“织网者”中间层潜流的深度解析中。林风捕捉到了一种上古文明用于在极端环境下维持信息节点间联系的、极其隐晦的能量谐波模式。这种模式并非强行穿透干扰,而是巧妙地“融入”背景时空结构,利用空间本身的“弹性”来传递信息。

这为他提供了关键灵感。

他将这种谐波模式与“存在共鸣”的理念相结合,重新调整了模型参数。这一次,当模拟器启动时,一道稳定、清晰、仿佛直接作用于感知层面的“连接”被成功建立!尽管最初只能传递几个比特的简单信息,并且对林风自身的精神力消耗巨大,但 proof of concept(概念验证)成功了!

几乎同时,针对“畸变体”的特种武器研发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基于带回的活性样本分析,实验室发现了一种能够短暂“固化”其不稳定能量结构的复合能量场。虽然距离制造出能有效杀伤“畸变体”的武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至少找到了一个可能的方向,不再是面对那种分裂增殖怪物时的完全无力。

知识,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古老的数据库、从危险的战场、从精妙的推演中,流淌出来,转化为人类文明手中更坚固的盾、更锋利的矛,以及……窥探宇宙更深层秘密的眼睛。

林风站在“逐星者”号的改造坞外,看着船体上正在加装的新型“共鸣通讯”阵列原型机,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星火联盟需要的不仅仅是誓言,更是支撑誓言的力量。而知识,正是这力量最核心的燃料。转化的过程艰难而缓慢,但每一点进步,都让那簇初生的火焰,燃烧得更加自信,更加明亮。

喜欢重生的我回地球当外卖小哥请大家收藏:()重生的我回地球当外卖小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重生的我回地球当外卖小哥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