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鲁道夫像在梦呓,他还在本能地寻找着这个计划的漏洞,但声音已经虚弱无力。
孟远打断了他。
“港口,两年前开始援建。
铁路,沿线十六国联合协调委员会,半年前成立。
所有核心技术,都由我们提供。”
他缓缓的靠回椅背,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扫过每一张被震撼到失语的脸。
“各位,我今天拿出来的,从来不是一个构想。”
“而是一个已经开始运转的,全新的世界物流体系。”
他端起已经微凉的茶,喝了一口。
“苏伊士,可以成为过去了。”
全场死寂。
鲁道夫僵硬地坐在那里,他看着孟远,又看看墙上那张熟悉的世界地图。
他忽然感觉,那张地图变得无比陌生。
这个年轻人,看的不是这张图。
他看的,是另一张只存在于他脑中的,未来的版图。
而他们这些所谓的航运巨擘,就像一群固守着旧海图的古人,可笑地讨论着风向和洋流。
很久,鲁道夫缓缓地挺直了些身体,喉结滚动了一下,
“孟先生......你的地图,该给我们也看看了。”
“达路海运......愿意加入。”
三个月后,瓜达尔港。
“呜——!”
一声长长的汽笛划破了港口清晨的宁静。
在无数闪光灯和摄像机的簇拥下,一条望不到头的钢铁长龙,满载着来自东方的商品,缓缓驶出站台。
车头悬挂的横幅上,“新丝路”
三个大字在晨光中熠熠生辉。
十五天后,德国汉堡。
港口负责人劳斯难以置信地看着腕上的手表,又看了看缓缓停稳的列车。
他的日程表上,这趟车的预计到达时间,是在二十天以后。
第二天,《金融时报》的头版,标题只有一个词和一张图:
一张马六甲海峡的黑白照片,上面划了一道醒目的红叉。
标题:《再见》。
四个月后,北冰洋。
“上帝......快看卫星云图!”
鹿特丹港的指挥中心里,所有人都挤在了一块巨大的屏幕前。
屏幕上,巨大的新能源货轮,像一座移动的绿色山脉。
在它的前方,一艘漆着红黑涂装的庞然大物,正用它无坚不摧的船头,蛮横地犁开厚厚的冰层。
“是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号核动力破冰船!
它在前面为货轮护航!”
当货轮最终出现在地平线上时,整个鹿特丹港沸腾了。
汽笛声、欢呼声响彻云霄,仿佛在迎接一位征服了神话的英雄。
六个月后。
“新丝路”
中欧班列的调度后台,电话铃声此起彼伏。
“什么?今天的票又没了?我们加价!
加两倍!”
“抱歉先生,未来一个月的仓位已经全部预订满了。”
与此同时,远新集团的全球航运监控中心,蔚蓝色的北冰洋上,几十个光点连成一条线,像一串流动的珍珠项链,向着欧洲延伸。
在孟远的参与下,全球物流价格,硬生生被他打了下来,物流价格一路向下。
与这份热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埃及。
苏伊士运河,这条流淌了百年的黄金水道,此刻却空旷得令人心慌。
运河管理总局的办公室内,财务主管将最新的报表重重地拍在桌上,那上面的收入曲线,像高台跳水一样,直奔谷底。
“我们已经把过境费降到了历史最低!
为什么还是没有船愿意过来?”
「本书架空世界观,书中出现的一切人名、地名、品牌名,均与现实无关」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