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从城壕里铺开,给濮阳的砖与瓦都蒙上一层细白。白榜在东门外立了三日,字脚的朱还鲜。路旁的沟渠初通,水线慢慢往前爬。县学童子在祠前练声,短句断句,磕磕绊绊,却干净。有人立在远处听了一会儿,笑骂一声“读得直”,转身回去磨锄头。
郭嘉起得很早。他把昨夜整理的“代价台账”放在案侧,薄册上新增了三行:社稷二试,玄光退二寸;“挟礼案”,黑意轻弹一息,压下;童子齐读,心湖波平。每一笔后面都盖了一个小小的“谨”。
阿芷推门而入,端来洗面水:“今日风北。”他“嗯”了一声,手在盏沿停了停,把“心炉”拨亮,再以“序”束息。胸口那团暗意像一只乖了半分的兽,在门槛后缩了缩。他才起身,披衣,出门。
——
午前,鼎司小堂。
曹操收甲简服,坐在首位。荀彧、程昱、典农、县工、黄月英分列左右,案心摊着三册“谨”,一卷《迎驾行图》草纲,一页“车驾样路”木尺小样。
“礼册先报。”荀彧出列,“十县‘小社’‘耤田’齐起,‘不弹’为则。童子读《周官》,乡梆夜三更,再读一段。礼行,不求盛观,只求步伐齐。”
“路册。”程昱拈笔点图,“车驾线路按‘平直缓稳’四字先定骨,许县至东门一段,三处软土待加固。河渠剖面已出两份,北闸旧木换新。”
“器册。”典农长史抱出薄簿,“仓开八之一做冬赈,井系先到村口,沟渠先通田坎。县工的榫卯寨件,十七件已成小样。”
黄月英托着木尺,眼睛亮:“这是先生要的‘不颠’轮距,三款试过,最稳的一款已刻样,明日可让役夫推空车走一趟。”
曹操点头,指尖在案沿轻轻敲了一下:“图呢?”
荀彧把《迎驾行图》的第一张空白翻到案心。纸上只压了一个小小的“谨”。郭嘉把指腹轻轻按在纸边,目光落在许县那一片空白。他不急着落笔,只把那一块空白看了三息,像看一条尚未铺好的路。
“路要先让百姓看一眼就懂。”他低声道,“平,直,缓。礼要先让百姓一听就会。短,正,齐。器要先让百姓一用就顺。先把这三件事做成,‘迎’字才有落处。”
曹操“嗯”了一声,命文吏记下。随即偏头问:“奉孝,胸口如何?”
“退二寸,稳半息。”郭嘉很老实,“仍记在账上。”
曹操没再问。他抬手按住《迎驾行图》:“图慢写,事快做。今日午后,旧祠第三试,不请鼓钟,只用人声。明日我自领舟验水。”他顿了顿,“至于‘名’,先给张辽一个小目标,白马小战,出一进一,不扰桑麻。”
张辽抱拳,一语不多。夏侯惇在门外听见,挤了个笑,像把刀往鞘里按了一下。
——
午后风清,云层低,像一条粗粝的绸在天上缓缓拖行。旧祠再试,鼓钟尽撤,十个童子排成一列,荀彧执简,朗声领读,节律短而准。县工、役夫与乡人站在外圈,手里的活没停,只随着读声轻轻点头。礼不求奇观,礼求步伐齐。
蔡文姬未携琴,只缠白纱在指。她立在门槛边,侧耳听了一会儿,慢慢点头。读声第三转回中时,她抬起右手食指,在空中极轻地敲了一下。风像被那一敲按住半息,祠前的灰尘落了一粒。郭嘉胸口那团暗意沿着“序”的沟渠退了半寸,又试探着往前伸了一指,被“谨”字按回。
他闭目,默数脉息。心湖静下去,像把一笔墨放进清水里,墨线却没有散,反而收束成了一道细直的痕。
下一息,他的识海亮了。
不是骤亮,是一点一点地亮。像冬日里雪瓦下的光,先在檐角生出一条细白,再顺着瓦脊慢慢爬开。星图在黑海上缓缓升起,三条旧河(观、史、演)复位,光色温润,不再锋利。城墙与脉线重新显形,礼与路与器在“城”的格线上各自点亮了灯。灯火先从村口的井上起,又沿着沟渠走进田埂,再从田埂上方分出一条细线,接到白榜上。
他看见“礼”竟在星图之城里变成了一种尺度。尺度像细细的刻度,沿着经脉与街巷对齐,给每一条光标出“应当如此”的步幅。他心下一松——原来礼不是约束,是让你知道脚该落在哪里。
就在此时,远处的天幕突然震了一下,像有一枚极小的钉从无边的黑里缓缓透出来。钉的光不刺目,色微金,极稳,落在星幕的最远处,恰与“车驾样路”的延长线隐隐相接。
那是星。
不是凡星。它没有游移,没有闪烁,它只是在那里,稳得像一口久埋的鼎。它并非近,也绝不远得不可及。它像是在对这面星图轻轻俯首:你若循礼而行,你若以路为桥,你若以“谨”为绳,我便向你靠近一步。
帝星。
他没有喊出声。喉头却发烫,眼底有一瞬像被风吹得发涩。他只是微微侧过脸,避开了蔡文姬的目光,像怕她从自己眼里听见什么。他把“演”的刀按得更深,把“观”的门关得更窄。那一刻,他忽然明白“看”也需要礼:礼不是让你看得多,而是让你知道何时不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请大家收藏:()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帝星不动。他也不动。他在心里深深一揖,不对星,对“礼”。然后他把星图推远一寸,让那枚星在远处看着,像一盏守夜的灯。
——
黄昏落下时,鼎司的廊下很静。风从北来,带一丝雪意。郭嘉靠坐片刻,才起身回府。阿芷接过披风,像往常一样不问多余的话。
“今日读声,胜十面鼓。”蔡文姬在门口停住,指尖的白纱换了新的,“你的弦,稳了一徽。记住——‘奉天’二字,音低为威。”
他拱手:“谨记。”
她点头,又道:“许都方向,旧友用‘旧笔’划了一道直线,你也收到了吧。”她没说“安全”,也没说“危险”,只说:“桥两端同时有人,桥才成。”
“我知道了。”他把那枚小匣放在袖中,贴着心。
夜来得很慢。廊下的火盆只养一星火,像一只困倦的眼。郭嘉展开《迎驾行图》,提笔,在许县与濮阳之间的空白上落了四个字:平直缓稳。又在右下角小小盖了一个“谨”。墨未干,他突然停笔,转而在“礼册”的第一页写了一行“民告”:春前耤田,百家同证;夏前小社,人声为先。末尾仍是一枚小“谨”。
他把笔放下,取来薄册,把今日“代价”追加一笔:帝星一见,心热一息,已按。仍印“谨”。
——
夜半未至,北门耳报。亲兵衣上还带着冷气,呈上一道短札:白马东徙,渔阳夜里有骑;“银枪不呼名”,火不灭,营不乱。笔画湿,纸角有一滴细小的血点,潮意未干。
他看一眼,收起,按在“迎驾行图”的空白下。北方的雪仍在走。那是“名”,不是“药”。他不让那股风今日就把纸吹穿。他只能在心里轻轻点一灯,替那道雪照一照路。
又一份内案悄悄送至:白日“伪诏禁”第二案,所用木牌的刀口与昨案一致,匠手出自同一坊;坊主开口称“旧官样”,来自许都旧匠的手图。线头被按住,再往前就会刺破某层皮。郭嘉看着那几个字,指尖发凉。他没有立刻拉。桥要同时有人站着,手一松,桥就断。他轻轻合上案卷,叮嘱:“先封坊,再赦匠。只问‘谁刻样’,不问‘谁使令’。把话留在‘礼’上,把刀留在鞘里。”
——
更深了,他重入内景。身城的街与水在“礼”的刻度里各归其位,龙气沿沟渠行,黑影伏在脊背上微微吐息,像在打量一枚看不见的钉子。那枚钉子稳得让它烦躁,它想靠近,又被“谨 慢”的律印挡回去。它不甘,又不敢。它在他胸口留下一个很短很短的嘶笑,像兽在笼里舔牙。郭嘉没有去看它,他只是平平按了按“律印”,让那枚小印更沉一点。
他把星图再推远一寸,然后在识海的城门上,郑重刻下两个字:当先。
当,不是冒进;先,不是逾矩。是路的顺序,是礼的次第,是把刀放在后,把井放在前。
他退出内景时,屋外起了风。风翻过窗纸,带着一点潮。灯火在风里抖了一下,又稳住。阿芷送来一盏温水,他端着,慢慢咽下。水下去,胸口暖起。他忽然想起曹操前日的那句笑问——“谁来尝第一口药?”他在心里给出答案:先把鼎温热,先把礼走在路上,先让帝星看见我们合了“礼”。
——
清晨之前最冷的那一刻,院子像一只收紧的拳。东门外第一吼鸡鸣起,远处堤上的人影动了动。曹操在后园挥完木刀,汗在颈后结了一层冰。风把他的呼吸吹散了一片。他收刀仰头,看一眼北方,笑了一下:苦药不怕,只要“鼎”稳。
天光一寸一寸推来。郭嘉把袖中的黑弦取出,绕在腕心一圈,又重新解下,贴在胸口。他合上《迎驾行图》,把它放在枕旁。袖中那枚“旧笔”划出的墨线在心上悄悄发凉,像一条细细的桥梁在夜里延伸。
他站起,推门,走出门槛。白榜在晨风里反一线微光。那一线很淡,却很真。他轻声道:“谨。”
风像听懂,收了一寸。他笑意很轻,把笑放回去,转身入堂,去见曹操。
——
卷末小记:
这一卷里,星图从残卷成城,从城生河;礼从纸上落地,从地里生路;“器”有了名字,“路”有了尺度,“国策”悬起四字,白榜把第一句写在村口。“唯一的解药”已定:天子龙气。我们未急着吞药,我们先炼鼎。有人问路在何方,我们答:在井里,在渠上,在许县那条“看一眼就懂”的车驾路里。
今夜星图再亮,帝星不动,在望。它不呼名,它也不须我们呼名。它只看我们是否守住“谨”,是否把礼走在刀前,是否让每一块石板都铺在正确的位置上。我们抬头的时候,它在远处稳稳地看着;我们低头的时候,它仍在远处稳稳地看着。它不远,也不近,它在“礼”的尽头。
下一卷,礼与路会更难,雪与火会更深。北方的风会吹得更直,宫城里那条“旧笔”的线会伸得更长。桥未成之前,我们只做一件事:守“谨”。
帝星在望。
喜欢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请大家收藏:()重生三国:我郭嘉,开局先续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