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蜂窝御寒 仁心惠民

时值深秋,西山已染得层林尽染,红枫与青松相映,斑斓如画。可风过林梢时,已裹挟着刺骨寒意,一日冷过一日。西山科学院的营建仍在热火朝天,夯土声、敲打声此起彼伏,核心区域的农学馆与格物坊已初步落成,透着几分雏形的规整。朱由检裹着一件厚绒披风,在徐光启的陪同下缓步穿行,目光扫过馆内的陈设,带着几分期许。

农学馆内,来自南北各地的种子被分门别类,存放在特制的透气木架与陶罐中,标签上清晰标注着产地与特性。徐光启指着几盆翠绿的秧苗,如数家珍:“陛下,您看这红薯苗,从福建引种而来,已在暖棚中培育半月,长势稳健;还有这土豆块茎,刚从陕西运抵,正处于适应期,待明年开春便可试种。” 朱由检俯身细看,叶片上的露珠晶莹剔透,透着勃勃生机,心中略感欣慰。

格物坊内更是热闹,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不绝于耳。几名徐光启费尽心力网罗来的巧手工匠,正围着图纸忙碌 —— 有的在打磨改良的犁具,有的在组装简易测量仪,角落里,两名工匠正对着几片打磨光滑的透镜反复调试,试图做出皇帝口中 “能望远” 的器物。“陛下,您看此物。” 徐光启引着朱由检来到一个木质模型前,那模型利用齿轮与杠杆原理制成,轻轻摇动把手,便能带动提水桶上下起落,“若按此比例放大,置于河边田畔,农户提水灌溉便能省不少力气。”

朱由检饶有兴致地摇动把手,齿轮转动顺滑,水桶稳稳升起,他点头赞许:“徐先生用心了。格物之学,贵在实用,能为百姓省一分力,便是一分功德。” 他目光扫过坊内,最终落在墙角堆放的一堆黑黢黢的煤炭上 —— 那是用于锻造、烧制器物的石炭,块头大小不一,表面还沾着些许泥土。一阵寒风从敞开的窗缝涌入,他下意识裹紧披风,心中陡然一动。

“徐先生,近日寒意日重,再过月余,便是数九寒冬了。” 朱由检拿起一块石炭,在手中掂量着,指尖触到冰凉的煤块,语气渐添忧虑,“朕记得去岁冬日,京城大雪连下三日,城根下、破庙里冻毙了不少贫苦百姓。富人家中燃得起上好木炭,暖炉熏香,可升斗小民,仅凭拾些枯枝败叶,或是买些劣质散煤,如何熬过那漫漫严冬?”

徐光启闻言,神色也黯淡下来,长叹一声:“陛下仁心,时刻念及百姓疾苦。然木炭价昂,一斤上好木炭需三文钱,寻常人家一月下来,取暖开销便要耗尽半月口粮,实在负担不起。多数贫民只能蜷缩在四面漏风的破屋草棚中,烧些湿柴劣煤,烟气呛人不说,热量还少,每年冬日,因冻饿而死者,实在不在少数。此乃京城乃至北方诸省数百年来的痼疾,臣有心无力啊。”

“石炭……” 朱由检摩挲着手中的煤块,脑海中瞬间闪过后世家家户户都用过的蜂窝煤 —— 那黑色的圆柱形煤饼,中间带着圆孔,价格低廉,燃烧充分,正是贫寒人家过冬的利器。他眼中骤然泛起光彩,蹲下身,随手捡起一根木炭枝,在地上画了起来:“徐先生你看,我们可否将这石炭粉碎,混合适量细黄土作为粘结剂,加水搅拌均匀,再用一个特制模具,压制成这种中间带十二个圆孔的形状?”

他画的图形规整,圆柱形的主体上,十二个圆孔均匀分布,如同蜂巢一般。“此形状中空多孔,能让空气充分流通,助煤燃烧,不仅耐烧,烟气也少。而且碎煤、煤渣皆可利用,原料易得,成本必然远低于木炭,寻常百姓定然买得起。”

徐光启俯身看着地上的图形,起初面露疑惑,随即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芒。他深耕格物之学多年,稍加点拨便豁然开朗:“妙啊!陛下!此物中空,与空气接触面大增,燃烧定然更为充分,热量也更集中!且成型之后,便于搬运、存放,比起散煤杂乱无章,不知方便了多少!若真能制成,价格又低廉,实乃天下寒士之福音!” 他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看向朱由检的目光满是敬佩 —— 陛下不仅心系苍生,竟还能想出如此巧夺天工的惠民之法,真乃圣明。

“是否可行,还需试过才知。” 朱由检保持着冷静,转头对随从吩咐,“即刻传几位手艺精湛的泥瓦匠和铁匠前来,越快越好。”

旨意传下,不多时,四名工匠便战战兢兢地来到格物坊外。他们皆是西山附近村落的好手,从未见过皇帝,一时手足无措,跪地磕头不止。“平身吧。” 朱由检语气平和,亲手扶起为首的老铁匠,“朕找你们来,是有一件惠民的器物要做,你们仔细听好。”

他拿起木炭枝,在地上详细讲解:“这模具需是圆筒形铁制,内径三寸,高两寸,底部要焊上十二根半寸粗的铁柱,均匀分布,用于压制孔洞。” 他又转向泥瓦匠,“你们负责粉碎石炭,筛细黄土,按煤七土三的比例混合,加水调成不粘手的煤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请大家收藏:()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