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过几日,乾清宫西暖阁的炭火烧得不疾不徐,紫铜炉盖缝隙里透出的火苗温顺得如同驯服的猫,却驱不散殿内那层若有似无的肃穆。地砖缝里积着经年的灰尘,在晨光中泛着冷寂的光,连檐角悬挂的鎏金铜铃,都似被这氛围慑住,竟无半分晃动。
殿外传来一阵急促却不失章法的脚步声,每一步都踩得精准,既显赶路的急切,又藏着久历官场的沉稳。王承恩撩起厚重的锦帘,低声通传:“陛下,洪承畴到了。”
门帘掀起的瞬间,一股带着塞外风霜的寒气涌入,裹挟着来人身上的风尘。洪承畴身着一身半旧的绯色官袍,衣摆沾着些微泥点,显然是快马加鞭从边关赶回,连换衣的功夫都未曾耽搁。他身姿挺拔,步履稳健,入殿后先是驻足整理了一下褶皱的袍角,而后才趋步上前,以标准的臣礼跪倒在地,动作行云流水,不见半分仓促:“臣洪承畴,奉诏急返,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御案之后,朱由检并未如接见孙传庭时那般起身相扶,只是端坐于紫檀木椅上,手指轻轻摩挲着案头的玉镇纸。他的目光如同细密的网,从洪承畴的发冠扫到靴底,仔细打量着这位历史上毁誉参半的能臣;此人面如冠玉,眉眼间透着江南士子的清秀,却又因常年驻守边关,眼神里多了几分北方边将的精明与审慎,连叩拜时脊背的弧度,都透着恰到好处的恭顺,不多一分,不少一分。
“平身吧。” 朱由检的声音不高,却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打破了殿内的沉寂。他并未赐座,只是指了指御案上摊开的奏章,语气开门见山,没有半分寒暄,“洪卿,你且看看这份密报; 陕西澄城、白水一带,流民仍在聚集,已有小股乱匪打着‘均田免粮’的旗号,劫掠州县。朕恐这星星之火,迟早要成燎原之势。”
洪承畴起身后果然不敢擅自落座,垂手侍立在御案一侧,目光快速扫过奏章上的字迹,心中飞快盘算。待皇帝话音落,他才躬身回道:“陛下圣明,洞察秋毫。陕西大旱,百姓无以为生,乱匪易聚难散。臣在陕西时便听闻,已有乱匪暗中联络山西流民,似有东渡黄河之意。”
“正是如此。” 朱由检猛地抬手,指了指屏风上悬挂的大明舆图,语气陡然凝重,“山西乃京畿南路屏障,东接直隶,南连河南,若陕西乱匪东渡黄河窜入山西,一则荼毒三晋百姓,二则威胁京畿安危,三则可能与山东、河南的匪患勾结,届时中原腹地将无宁日!”
他的目光重新落回洪承畴身上,一字一句,清晰地传递出任命:“故朕召你回来,委你山西巡抚之职,兼管山西军政要务。你之要务,非如孙传庭般主动进剿陕西乱匪,而在‘固守’二字 —— 给朕把山西经营成铁桶一般,黄河渡口要守住,吕梁山隘口要堵住,境内匪患要清掉,绝不容陕西乱匪越雷池一步!”
洪承畴心中一震,他原以为皇帝会派他去陕西协同剿匪,却没想到是让他镇守山西。这份任命看似不如进剿那般能立战功,实则责任更重 ;山西若失,便是他的失职,京畿震动,他难辞其咎。他连忙躬身领命:“臣遵旨!定当竭尽所能,为陛下固守山西,构筑京畿屏障!”
朱由检见他领会意图,微微颔首,起身走到舆图前,手指重重点在黄河西岸的蒲州渡口:“你看此处 —— 蒲州乃陕西乱匪东渡的首要通道,河面窄,水流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你到任后,需即刻在此修筑营垒,派至少五千精兵驻守,配备火器与强弩,昼夜巡查,绝不容一船一匪偷渡。”
他的手指沿黄河向北移动,依次划过吉州、河津等渡口,再转向吕梁山一带:“吉州、河津两处,虽河面较宽,却有浅滩可涉,需派副将各领三千人驻守,修筑了望塔,与蒲州形成联防;吕梁山中有数条小道,可直通山西腹地,你需清剿山中盘踞的土匪,再派乡勇驻守隘口,勿使陕西乱匪借道山林,内外勾结。”
洪承畴屏息凝神,将皇帝的部署;记在心中,时不时点头回应,眼中露出赞同之色;陛下的方略既依托地利,又兼顾内外,堪称周全。
“战略既定,朕亦予你足够支持。” 朱由检转过身,从御案抽屉中取出一张鎏金批条,递向洪承畴,“朕从内库拨付你五十万两白银,作为招募兵勇、购置军械、修筑营垒的启动资金。山西素有‘晋商富甲天下’之说,那些富商巨贾靠着朝廷庇护,赚得盆满钵满,如今国难当头,‘劝捐’之事,你可效仿孙传庭,酌情办理;既要让他们‘踊跃报效’,又不可逼得太急,以免生乱。”
洪承畴双手接过批条,指尖传来的凉意让他心中一凛 ;皇帝既给了钱,又指明了额外筹款的路子,却也暗里提醒他 “酌情”,不可擅作主张,这份细致的掌控,让他不敢有半分轻慢。
“然,朕有三桩事,你必须严格遵行,不得有丝毫折扣。” 朱由检的语气陡然转厉,目光如炬,死死盯住洪承畴,瞬间打破了方才的温和氛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请大家收藏:()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