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铭称病闭门的第五日傍晚,一份来自东宫的请柬,却打破了府邸刻意维持的平静。
送请柬的是一名面生的东宫内侍,态度恭谨却带着不容拒绝的意味:“太子殿下忧心国事,亦挂念众臣工。特于东宫设下小宴,邀吴御史过府一叙,共商…稳定之道。”
王伯接过烫金的请柬,面色凝重地送入书房。
“东宫夜宴?”吴铭看着请柬,眉头紧锁。太子朱标仁厚,但在陛下昏迷、宫禁森严的当下,突然设宴邀请朝臣,这本身就不寻常。而且特意点名“抱病”的他?
是太子终于要有所动作?还是…这根本就是一个陷阱?宴无好宴,尤其是此时的东宫夜宴。
去,可能自投罗网;不去,便是公然违逆太子令旨,同样授人以柄。
吴铭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断:“回复来使,臣铭感殿下恩典,定准时赴宴。”
他必须去。不仅要去看清太子的真实意图,更要借此机会,试探东宫如今被渗透到了何种程度。
赴宴前,他做了周密准备。将徐达给的铁牌贴身藏好,袖中暗藏了一小包孙博士配制的解毒散(虽未必对症,但聊胜于无),又让王伯挑选了四名最精悍可靠的护卫随行——虽不能入宫,但在东宫外等候,也算是个接应。
华灯初上,吴铭乘车来到东宫。宫门守卫明显比往日增加了数倍,查验请柬和身份异常严格,气氛肃杀。
宴会设在一处偏殿,规模不大,受邀者寥寥无几。吴铭扫了一眼,心下稍安。在场的有太子詹事府的主要属官,如齐泰、黄子澄,还有几位素以刚正闻名的翰林学士,以及…兵部侍郎齐德(非历史真实人物,基于上下文虚构)。皆是太子心腹或清流官员,看来太子确实是想召集可信之人商议大事。
太子朱标坐于主位,面色苍白,眼圈深陷,强打着精神,但眉宇间的忧惧和疲惫难以掩饰。
见礼之后,宴会开始。气氛压抑,无人有心饮酒作乐,大多沉默不语。朱标也只是简单说了几句“陛下静养”、“国事维艰”、“仰赖众卿”之类的套话,便显得有些神思不属。
酒过三巡,菜却未动几筷。就在众人以为这场宴会就将如此沉闷结束时,一名身着四品女官服饰、面容端庄的中年女子,带着两名宫女,捧着一个精致的红泥小炉和一把异常精美的银鎏金执壶,步入殿中。
“太子殿下,”女官躬身道,“贵妃娘娘听闻殿下近日劳心劳力,特命奴婢送来一壶她亲手调制的‘安神补心汤’,用的是高丽参、酸枣仁等珍材,以文火慢炖六个时辰而成,最是安神养心。娘娘嘱咐,请殿下务必趁热饮用。”
吕贵妃?吴铭心中猛地一凛!徐达调查的焦点人物!她竟然在这个时间点,派人送来汤饮?
朱标似乎有些意外,但还是点了点头:“有劳贵妃娘娘挂念,替孤谢过娘娘。”
那女官亲自执壶,将壶中冒着热气的琥珀色汤汁倒入一个白玉碗中,捧到朱标面前。动作优雅,无可挑剔。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那碗汤上。齐泰、黄子澄等人面露感激,似乎觉得贵妃甚是体贴。
但吴铭的心却提到了嗓子眼!长期下毒!混毒!贵妃送的汤!这一切联想在一起,让他几乎要立刻出声阻止!
然而,他硬生生忍住了。无凭无据,如何能当场指责贵妃毒害太子?那不仅是自寻死路,更会立刻引发宫廷大乱!
就在他心急如焚之际,他的目光无意间扫过那把被宫女放在一旁小炉上温着的银鎏金执壶。殿内灯火通明,映照在光洁的壶身上。
忽然,他注意到壶身一侧的鎏金凤鸟图案下方,似乎有一道极细微的、与周围光泽略有不同的接缝?若非他角度巧合,且心神紧绷观察入微,绝难发现!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机关壶!他在现代博物馆见过类似的设计!这种壶往往内有夹层,通过巧妙机关,可以分别倒出两种不同的液体!
难道毒药不在汤里,而在壶的夹层里?每次倒出的第一碗是无毒的,以示安全,后续的才是有毒的?或者反过来?
眼看太子朱标已经端起了玉碗,正要饮用。
千钧一发!
吴铭再也顾不得许多,猛地站起身,声音因为急切而略显尖锐:“殿下!”
全殿目光瞬间集中到他身上。朱标也停下动作,疑惑地看向他。
吴铭脑中飞速旋转,必须找一个合情合理的借口!他急中生智,躬身道:“殿下!臣近日整理扬州医案,见一病例,症候与陛下…与劳累过度颇为相似,其医师再三叮嘱,服用高丽参等大补之材时,万不可与性寒之物同食,否则药性相冲,恐伤元气!臣见殿下案前有瓜果,恐其性寒,故冒死提醒!请殿下恕臣失仪之罪!”
他这话半真半假,扬州医案是真,药性相冲也是常见中医理论,但此刻提出,纯粹是为了打断太子喝汤。
朱标闻言一愣,看了看案上的果盘,又看了看手中的汤碗,似乎有些犹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点击弹出菜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