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2章

学校,也让子萱大失所望。

也许因为,在许多人眼里这是一个革命风chao尘埃落定的时代。

北伐胜利,南北统一,张少帅又在关外易了帜。

虽然边远一些地方还打着仗,但军阀混战的局面已经结束。

特别是生活在北平、上海的人们似乎又感到了太平盛世的气象。

百业兴隆起来,好不容易过口气来的老百姓,心理上更趋向于安于现状,而不愿再来几个天翻地覆。

人们的生活中又开始有了娱乐地位,而在子萱一类新青年眼中,简直就是又沉迷在了吃喝玩乐之中。

在上海时,子萱看不惯那些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听不惯爵士乐和软绵绵的时代曲,他觉得这样醉生梦死的生活,正是中国不得富强的固疾。

于是他向往北平,向往北平热血青年们的意气风发,壮怀鸡烈。

可谁知今天的北平更让他气闷。

从上海开埠,成为中国乃至远东最大的城市以来,北平已逐渐失去了中国经济中心的地位,而民国定都南京后,北平政治中心的地位也失去了。

剩下的只有文化中心的招牌,却不想在这个招牌下也是鱼龙混杂。

新文化与旧文化的斗争已经好多年,但旧文化的百足之虫还是死而不僵。

时局初定,旧时代的残渣余孽在沉淀许久之后,又似乎全都泛起,空气中弥漫着着一丝甜腻的鸦片气息和花街柳巷的脂粉味。

同学里,好些的,也不过潜心作学问,剩下的就打麻将、泡戏园…吃花酒,抽大烟的也不在少数。

子萱不爱和这些人交往,但健云小时候常在北平住着,有些是他儿时的伙伴。

他又是最喜交游的人,所以也时常跟着逢场作戏。

他也拉子萱一同去,开始子萱都坚持推脱,但次数多了实在觉得碍不过健云的面子,也只有勉强跟着去了两次。

谁知日子久了,对学校、对北平、对时局的失望都使子萱时常感到无聊和压抑,也开始有了一醉解千愁的心思。

慢慢的,只要不是去太不堪的地方,座中的人也不太讨厌,子萱也就不大推脱了。

这一天,学校里没课,健云的朋友曹寅亮又来请他们出去喝酒,子萱本想推辞,但曹寅亮坚持要请,健云也在旁劝,又说不叫八大胡同的姐儿们。

子萱想着这样还不至于闹得太不象样,也就答应了。

到了东兴楼,主人已经在楼上雅座候着了,在坐的另外几个也是经常在一块玩的少爷们,卢文昭的曾祖是九门提督,朱实安的父亲放过江宁道,袁廷璋是军机大臣袁颉的后人,而曹寅亮家,祖上出过三个翰林。

看着一屋子的遗少,子萱心里正有些不屑,但转念一想自己也和他们是一样的出身,又有些怅然。

大家坐定,刚开始上菜,却听得门口脚步声响,还有一阵子脂粉香气飘进来。

子萱心里甚是不悦:明明说是不叫姐儿,这怎么又来了。

正想着,门帘一挑,进来的却是两个十六七岁的男孩。

就听得曹寅亮喊:“翠云、翠凤快过来。”

两个男孩先行了礼:“曹少爷,各位少爷,翠云(翠凤)给各位请安了。”

子萱仔细一看,两个男孩倒都生得白净、细致。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