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临江市,沐浴在暖融融的阳光下,智能制造产业园内机械臂规律地挥舞,奏响工业交响曲;数字经济示范区的玻璃幕墙折射着蓝天,一派生机盎然。然而,在这片繁荣之下,一股寒意悄然侵袭,如同乍暖还寒时节里的一阵冷风,在人们不经意间流转。
新年伊始,一封措辞尖锐的匿名举报信,静静地躺在了清源市纪委的案头。信中以醒目的标题罗列了凌云的三大“罪状”……这些指控虽如无根浮萍,却在某些有心人的刻意传播下,像墨滴入清水,在清源市机关内部慢慢晕染开来。
临江本地,一些曾被凌云在反腐利剑下处理过的干部,也开始在暗处蠢蠢欲动。他们四处散播着“凌云不近人情”、“打击面过宽”的论调。那位被问责的副局长,在酒过三巡后,对着几个“老友”唉声叹气,嘴角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凌书记能力是没得说,就是那套工作方法,嘿,真让人吃不消。”
一个午后,阳光透过明亮的窗户,在凌云办公桌的文件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陈明远连门都忘了敲,几乎是闯了进来,额角还带着细密的汗珠。他反手轻轻带上门,快步走到办公桌前,身体微微前倾,脸上写满了焦灼。
“凌书记,”他压低声音,几乎是在耳语,“市里……市里现在有些对您很不利的风声!”他双手无意识地捏着衣角,“说您太过强势,还有人翻旧账,说您在反腐中搞扩大化,影响了干部队伍的稳定和士气!”
凌云正批阅文件的笔顿住了。他缓缓放下那支熟悉的钢笔,抬起眼,目光沉静如古井,脸上没有任何波澜,只是微微颔首,示意陈明远继续说下去。
“明远同志,”待陈明远说完,凌云才开口,声音平稳有力,“身正不怕影子斜。反腐倡廉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推动工作落实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如果因为怕得罪人、怕听闲话,就畏首畏尾、不敢作为,那才是对党和人民最大的不负责任。”他拿起桌上的茶杯,轻轻呷了一口,动作从容不迫。
“可是凌书记!”陈明远急得往前又凑了半步,眉头紧锁,“现在情况复杂啊!我听说,有领导觉得临江现在势头正好,需要更‘稳妥’、更懂得‘平衡’的干部来守成。还有……特别是上次督查问责处理的那批人,他们的老领导、老关系,现在都在四处活动,帮着说话呢!”
“改革,从来就是要触动利益,打破固有的藩篱。”凌云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楼下院子里吐露新芽的树木,背影挺直,“如果为了个人所谓的前途就瞻前顾后,那还不如当初就不接这个担子。我记得刚来临江时,杨天华老书记握着我的手说,这个岗位,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当。”
陈明远张了张嘴,还想再劝,但看到凌云那在阳光下如雕塑般坚定的侧影,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化作一声无奈的叹息。
三天后,清源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建军带着考察组再次莅临临江。这一次,考察的规模更大,谈话范围更广,从市级领导到部门负责人,再到县区主官,甚至一些早已退休的老同志,都被请来“聊一聊”。
谈话在小会议室里秘密进行。李建军面带标准的微笑,问题却像手术刀一样精准。“凌云同志决策时,是否充分发扬了民主?”“在干部使用上,有没有明显的个人偏好或倾向?”“他推进工作的力度很大,但在具体方式方法上,是否注意了团结大多数?”……每一个问题,都隐隐指向那封匿名信的内容。
在与陈明远谈话时,李建军身体微微后靠,双手交叉放在桌上,看似随意地问道:“明远同志,你和凌云同志搭班子也一年多了,实事求是地说,你觉得他的工作风格怎么样?在团结班子、凝聚合力这方面,做得如何?”
陈明远腰板挺得笔直,毫不犹豫地回答:“李部长,凌云同志是一位极具魄力和担当的领导,工作雷厉风行,效率极高。同时,他非常注重民主集中制,我们班子的所有重大事项,都是经过常委会充分讨论、集体研究决定的。班子内部很团结,目标一致。”
然而,在其他一些干部的谈话中,考察组却捕捉到了不同的音符。某部门负责人眼神闪烁,斟酌着词句:“凌书记能力没得说,就是……有时候可能比较急于求成,下面人稍微跟不上,他就……呵呵。”还有一位干部叹了口气:“他是一心为公,这点我佩服,但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要是能再圆融些,可能效果会更好。”
这些细微的杂音,让陈明远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他再次找到凌云,语气带着恳切:“凌书记,我们是不是应该主动一些,向市委主要领导汇报一下情况,说明真相?”
凌云此时正俯身看着临江市开发区的地图,手指在上面缓缓移动。闻言,他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脸上依旧是从容:“明远,组织考察干部是正常程序,我们要相信组织,相信同志们的眼睛是雪亮的。我现在更操心的是,开发区这个新能源项目的电网配套,到底卡在哪个环节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海鲜摊到局长桌请大家收藏:()从海鲜摊到局长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然而,事情的走向终究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料。一个月后的清源市委常委会上,关于凌云任职问题的讨论异常激烈。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一位领导掐灭烟头,声音洪亮:“凌云在临江的成绩有目共睹!两年多时间,从垫底拉到全市第三,这是硬邦邦的政绩!这样的闯将、干将,不该重用吗?”
另一位领导缓缓放下茶杯,语调平和却带着分量:“成绩固然要肯定,但作为一把手,团结同志、讲究方法同样重要。临江现在基础打好了,更需要一位能协调各方、稳中求进的同志来掌舵。”
还有一位领导用手指轻轻敲着桌面,意有所指:“最近各方面的反映不少啊,虽然可能有不实之处,但众口铄金,说明凌云同志在处理某些关系时,确实有待商榷。为了临江的长远稳定,调整或许更合适。”
支持者据理力争,脸色因激动而泛红;反对者则慢条斯理,话语却寸步不让。最终,在经过一番唇枪舌剑后,一个平衡各方意见的决定出炉了:调任凌云为清源市林业局局长,兼任市政协副主席,明确为副厅级。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回临江,顿时激起千层浪。
一位开发区管委会的年轻干部猛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拳头砸在桌子上,眼眶瞬间红了:“凭什么?凌书记为我们熬了多少夜,跑了多少腿!现在刚见成效就要把他调走?!”
茶山村的张支书正在茶园里指导村民,接到电话,愣了好一会儿,然后二话不说,扔下锄头就往镇上跑,他要找车去市里,“我得去跟领导说清楚,凌书记是好官!是能为我们办事的官!”
陈明远听到正式通知时,正在批文件,笔尖在纸面上划出了一道长长的痕迹。他猛地站起身,椅子在地板上发出刺耳的摩擦声。他几乎是跑着冲进了凌云的办公室,声音因为激动和愤怒而微微颤抖:“凌书记!这……这决定太荒谬了!我要去市里找领导!您为临江付出这么多,他们不能这样!”
凌云抬手,做了一个坚定而柔和的下压手势,阻止了他后面的话。他的脸上看不出太多的失落,反而有一种超然的平静,甚至嘴角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明远同志,冷静。我们是党的干部,服从组织安排是天职。林业工作同样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说起来,我当年就是从林业站起步的,现在回去,也算是专业对口。”
“可是临江……”陈明远的声音哽咽了,后面的话堵在喉咙里。
“没有可是。”凌云走到他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温和却充满力量,“无论在什么岗位,都是在为党和人民工作。重要的是,我们曾经一起并肩战斗过,临江这片土地,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播下了希望的种子,这才是最让我欣慰的。我相信你,明远,你一定能够带领临江的同志们,把这艘发展的大船开得更好、更稳。”
次日,清源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建军亲自前来宣布任命。在正式会议开始前,他熟门熟路地走进凌云办公室,反手轻轻关上了门。
“凌云啊,”李建军这次没坐主位,而是和凌云一起坐在了会客的沙发上,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带着长辈般的感慨,“这次调整,心里不要有疙瘩,要正确理解组织的意图。”
凌云给他沏了杯热茶,双手递过去,神色坦然:“李部长,我明白,完全服从组织安排。”
李建军接过茶杯,吹了吹热气,叹了口气:“有些话,台上不好讲,现在就咱俩人,我跟你说点体己话。你在临江干的怎么样,市委主要领导心里有本账。但是啊,”他顿了顿,压低了声音,“官场上的事,有时候不光看工作。你这两年,为了工作,得罪的人……水深啊。这次举报信,无非是个由头。”
他看着凌云依旧平静的脸,推心置腹地说:“你想想你的履历,一步一个脚印,扎实!这次借着机会,解决了副厅,又加了市直机关一把手的经历,你这履历就全了,将来无论往哪走,都更有底气。”他意味深长地补充道:“你还年轻,才三十六岁,未来的路长着呢。有时候啊,以退为进,是大智慧。别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
凌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目光看向窗外,仿佛穿透了时空:“谢谢部长点拨。说实话,刚知道时,心里是有些拧巴。但听您这一席话,我豁然开朗了,明白了组织的培养和爱护之心。”
“这就对喽!”李建军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拍了拍沙发扶手,“林业局嘛,看上去没县委书记威风,但它是市直大局,资源丰富,正好能发挥你早年的专业。你在这岗位上干出彩了,那就是另一番天地,对未来发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这是组织给你沉淀、积累的机会。”
“请组织放心,”凌云坐直身体,目光坚定,“我一定尽快熟悉情况,在新的岗位上做出成绩,不辜负组织的信任。”
“好!好!就要这个劲头!”李建军高兴地站了起来,“保持住你在临江的这股子锐气和干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海鲜摊到局长桌请大家收藏:()从海鲜摊到局长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