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玄境成,元神御道
第一章 识海生莲,元神破茧
人道洞天深处,那间曾见证无数顿悟的静室里,楚雄已静坐七日。
七日来,他周身的气流愈发凝实,原本流转于体表的五色灵光渐渐内敛,最终尽数沉入识海。静室外,岳风长老与几位核心弟子守在门口,屏气凝神——他们能感觉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威压正在静室内酝酿,那威压不似以往的霸道,却带着一种穿透万物的“洞察”之力,仿佛连地砖下的蝼蚁爬动,都被这股力量清晰映照。
“师父这次闭关,气息比上次晋升时更沉敛了。”一位身着青衫的弟子轻声道,他手中握着记录灵气波动的玉简,上面的纹路正以一种奇异的规律明暗交替,“寻常修士晋升,灵气会如海啸般爆发,可师父这里……倒像是在‘收缩’。”
岳风长老抚须轻笑:“这才是正道。洞玄境,重‘洞彻’而非‘爆发’。你看天地运行,四时轮转,何时有过惊天动地的动静?却能润物无声,掌控万物生灭。”
话音刚落,静室内突然传出一声极轻的“啵”响,如同气泡破裂。紧接着,一道肉眼可见的金色光纹从门缝溢出,沿着地面蔓延开去,所过之处,地砖缝隙里的青苔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抽出新芽,墙角的蛛网化作细碎的光点消散——那是元神之力外泄,无意识间引动了周遭的生机与净化之力。
“成了!”岳风长老眼中闪过精光。
静室内,楚雄缓缓睁开眼。
与以往不同,此刻他的双眸中仿佛有星辰轮转,瞳孔深处,一道与他身形无二的金色元神正盘膝而坐,元神眉心处,一点五色光斑缓缓旋转,正是五行本源凝聚的印记。他试着抬了抬手,识海中的元神同步动作,指尖划过虚空时,空气中竟浮现出清晰的五行符文——木之曲直、火之炎上、土之稼穑、金之从革、水之润下,每一个符文都如同活物,散发着对应的法则气息。
“这便是洞玄境的元神……”楚雄低声自语,声音里带着一丝惊叹。
以往操控五行,需以灵力为引,如同隔着溪流拨弄水中的石子;如今元神离体可感天地,心念动处,方圆十里内的五行之力便如臂使指。他试着“看”向窗外的竹林,瞬间便“见”到每片竹叶的脉络中流转的木行生机,甚至能分辨出哪片叶子即将枯黄——那是因为叶尖的木气已开始衰退,隐隐透出金气(肃杀之气)的锋芒。
他再“望”向远处的瀑布,水流奔涌的轨迹在他眼中化作无数水行符文的流转,甚至能清晰感知到水汽蒸发时,水行之力向云气转化的微妙过程。
“入微……原来这才是洞玄境的真谛。”楚雄站起身,元神之力下意识扩散,整个静室的天地规则仿佛在他眼前展开了一幅透明的画卷——地砖的土行之力如何承载重量,梁柱的木行之力如何抵抗压力,空气中阴阳二气如何交替消长,一切都清晰得如同掌上纹路。
这时,静室外传来弟子的通报:“师父,西南方的灵稻田出现异状,秧苗突然大面积枯萎,弟子们用了多种灵液都无法挽回!”
楚雄眼神微动,元神之力瞬间向西南方延伸。
第二章 稻田间的法则之手
灵稻田位于洞天西侧的梯田,此刻数十名弟子正围着枯萎的秧苗焦急不已。原本翠绿的稻叶此刻卷成枯黄的细条,根部更是呈现出诡异的紫黑色,仿佛被某种阴邪之力侵蚀。
“奇怪,明明昨日还长势正好,今早一来看就成了这样。”负责照看稻田的弟子急得满头大汗,“我检查过土壤,肥力充足,灌溉的灵泉也没问题,可就是找不出原因。”
岳风长老蹲下身,指尖捻起一点稻根的泥土,眉头紧锁:“这土气中混杂着一丝极淡的‘煞金之气’,像是有人刻意引来的……”
“不是人为。”楚雄的声音从众人身后传来。
他缓步走入稻田,元神之力如细密的网,笼罩了整片梯田。在他的“视野”中,稻田的五行流转呈现出一种扭曲的状态——本该滋养禾苗的土行之力中,竟缠绕着一缕缕极细的金行煞气,这些煞气并非外来,而是源于稻田下方的一条废弃矿脉。
“是矿脉中的金行余气郁结太久,今日晨间地气翻涌,顺着裂缝渗了上来。”楚雄解释道,“金气过旺则克木(禾苗属木),就像用锋利的刀刃持续切割草木,自然会枯萎。”
弟子们面面相觑:“可我们没感觉到任何金煞之气啊?”
“因为这些金气已与土行之力纠缠,藏得极深。”楚雄伸出手,掌心对着枯萎的秧苗,元神之力精准地探入土壤。
在众人眼中,只见楚雄的指尖泛着淡淡的金光,并未有惊天动地的异象;但在楚雄的感知中,他的元神正如同最精巧的工匠,将那些缠绕在土行之力中的金煞之气一丝丝“剥离”出来。这过程需要极致的耐心——既要剔除金煞,又不能伤及土行本源,更不能惊动下方的矿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仙剑开始的修行路请大家收藏:()从仙剑开始的修行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先以木行之力在稻根周围织成一层“滤网”,隔绝金煞对秧苗的持续侵蚀;再引动少量水行之力,如同柔和的水流,将金煞之气从土中“冲刷”出来;最后以火行之力将剥离出的金煞点燃——金能旺火,这些纯粹的煞金之气在火焰中燃成无害的金行本源,融入空气。
整个过程不过一炷香的时间。
当楚雄收回手时,奇迹发生了:那些枯黄的稻叶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舒展,卷缩的叶尖重新染上翠绿,根部的紫黑色也渐渐褪去,仿佛刚才的枯萎只是一场幻觉。
“活……活过来了!”弟子们惊呼出声。
岳风长老看着楚雄的背影,眼中满是感慨:“洞玄境的‘入微操控’,竟能做到这等地步……简直是法则之手啊。”
楚雄望着恢复生机的稻田,心中却若有所思。刚才剥离金煞时,他清晰地感觉到,那股金行煞气的源头——废弃矿脉中,还沉睡着更浓郁的煞力,似乎被某种力量压制着。
“这矿脉是什么时候废弃的?”他问向旁边的老弟子。
老弟子回忆道:“约莫百年前就废弃了,据说当年挖矿时曾挖出过一块‘阴金母’,后来不知为何就封矿了……”
楚雄眼神一凝。阴金母,蕴含至阴至煞的金行本源,若是封印松动,泄出的煞力绝非灵稻田这点小麻烦可比。
第三章 阴金母与阴阳平衡
废弃矿脉位于灵稻田下方的山体深处,入口早已被厚厚的岩石封堵,只留下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狭小洞口。楚雄让弟子们留在外面,独自钻入洞口。
洞内漆黑一片,但在元神之力的“视野”中,一切障碍都无所遁形。岩壁上的每一道裂缝中流转的金行之力都清晰可见,越往深处,金煞之气越浓郁,甚至开始隐隐压制洞中的土行与木行之力。
“果然是阴金母的煞气在扩散。”楚雄来到矿脉的核心区域,只见一块拳头大小、通体漆黑的金属块嵌在岩壁中,周围的岩石都被染成了墨色,丝丝缕缕的黑色雾气(金煞之气)正从金属块中渗出,顺着岩石的缝隙向上蔓延——正是这些雾气,最终导致了灵稻田的异变。
阴金母本身并无正邪,但其蕴含的金行之力过于纯粹,又因深埋地下万年,吸收了过多的阴寒之气,才化作了如今的煞源。若任其泄出,不出三月,整个西侧的灵田都会被金煞侵蚀,甚至可能引发山体崩塌(金气克土)。
“需调和阴阳,化解煞气。”楚雄心念已定。
金行属阳(刚健、肃杀),但阴金母因吸收过多阴寒,导致阴阳失衡,阳刚之力化作阴煞。要化解,需引入阳气中和其阴寒,再以柔水之力疏导其刚猛。
他没有直接触碰阴金母,而是元神一动,引动洞外的日光(至阳之气)。阳光透过洞口的缝隙照入,在楚雄的操控下化作一道金色的细线,精准地落在阴金母上。
“滋——”黑色雾气遇日光,发出细微的灼烧声,如同冰雪遇火般消退了几分。但阴金母内部的阴寒之气极重,日光细线很快便黯淡下去。
“单靠日光的阳气不够。”楚雄沉吟片刻,元神之力沉入地底,沟通下方的地火(属阳)。
片刻后,阴金母周围的岩石微微发热,一股温和的火行阳气从地底缓缓升腾,包裹住阴金母。这一次,黑色雾气的消退明显加快,阴金母表面甚至泛起了一层淡淡的红光——那是金行本源在阳气滋养下的正常反应。
但这还不够。金行刚猛,若只补阳不疏泄,恐生燥火。楚雄再引洞外灵泉的水行之力,化作细密的水丝,如同轻柔的绸带缠绕在阴金母上。
水既能润金(五行中金生水),又能柔化金的刚猛。在水行之力的疏导下,阴金母中过剩的金行之力被缓缓引出,顺着水丝流入岩石的缝隙,滋养着矿脉周围枯竭的土行之力(土生金,金过多则耗土,如今金行归正,反哺土行)。
阴阳调和,五行相生。
半个时辰后,阴金母表面的黑色雾气彻底消散,露出了其本身暗金色的质地,散发着沉稳的金行本源气息。矿脉周围的五行之力重新流转起来,土承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又生土,形成了完美的循环。
楚雄走出矿洞时,外面的弟子们正惊讶地看着天空——原本因金煞之气而有些阴沉的天色,此刻已变得晴朗,阳光洒在灵稻田上,稻叶上的露珠折射出七彩的光芒。
“师父,您看!刚才还灰蒙蒙的,现在一下子就放晴了!”弟子兴奋地喊道。
楚雄微微一笑。他知道,这并非天气巧合,而是矿脉的五行恢复平衡后,对周围天地规则的自然反馈——阴金母的煞力消散,被其扭曲的阴阳二气重新调和,天空自然恢复清明。
洞玄境的元神之力,已能通过微调局部法则,影响天地的整体状态。
第四章 阴阳鱼中的天地
解决了灵稻田的危机,楚雄并未停下探索的脚步。他发现,洞玄境的元神不仅能操控五行,更能直接触碰阴阳二气的本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仙剑开始的修行路请大家收藏:()从仙剑开始的修行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