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太阳系的改造纪元

月球背面的“广寒宫基地”里,林夏博士的指尖在全息屏幕上划过,调出月壤成分分析图。硅含量45%、铝19%、钙10%……冰冷的数字背后,是这片荒芜之地亿万年的沉寂。但屏幕右下角的小窗口里,一株淡绿色的嫩芽正顶着月壤破土而出,叶片上的露珠在人工光源下折射出细碎的光——这是地球燕麦在月球重力、人工大气层与改良土壤中开出的第一朵花。

“第17次实验成功了。”助手小张的声音带着颤抖,将一份土壤改良报告推到林夏面前,“‘星尘肥’的氮磷钾转化率稳定在82%,月壤中的重金属被纳米机器人包裹后,吸收率下降到0.3%,完全符合地球作物标准。”

林夏摘下手套,指尖轻触培养舱的玻璃壁。舱内,燕麦的根系在改良月壤中舒展,像无数贪婪的小手,汲取着由月球氦-3转化的能量。这不是普通的植物,而是经过基因编辑的“月系1号”——能在1/6地球重力下完成光合作用,叶片表面的蜡质层可抵御月球昼夜300℃的温差。

“生态闭环测试结果?”林夏问道,目光落在屏幕上的另一个窗口:基地的氧气循环系统正将植物释放的氧气与储存的氮气混合,模拟出地球海拔3000米的大气环境,气压稳定在90kPa。

“氧气浓度21%,二氧化碳0.04%,水循环系统回收率99.7%。”小张调出一组数据,“昨天刚接入的‘月球蚯蚓’(基因编辑的分解生物)表现很好,它们的排泄物让月壤有机质含量从1.2%提升到了3.5%。”

林夏走到基地的观测窗前,望着外面被黑色月壤覆盖的平原。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连阳光都吝啬停留的荒漠,如今,基地周围已圈出10平方公里的“改造区”:蓝色的防护穹顶下,改良月壤铺成的梯田里种着耐寒的土豆与小麦;穹顶边缘的“大气发生器”正喷出淡蓝色的气流,那是电解月球冰层产生的氧气与从地球运来的氮气的混合体。

“通知地球总部,启动‘广寒二期’。”林夏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扩大改造区到100平方公里,部署第二代‘星尘肥’生产线,让‘月球蚯蚓’开始野外投放。”

屏幕上,地球总部的回复瞬间弹出:“批准。火星‘奥林匹斯计划’团队已等待你的技术参数。”

林夏的目光转向屏幕角落的火星全息图——那颗被氧化铁染红的星球,此刻正静静地悬浮在黑暗中,像一颗等待被唤醒的沉睡心脏。月球的嫩芽,不过是人类用科技撬动太阳系的第一根杠杆。

第二章:赤土上的蓝(火星改造·五年后)

火星“奥林匹斯基地”的中央控制室里,陈阳盯着大气监测屏上跳动的数字,指尖在控制台上敲出一串指令。屏幕上,代表氧气浓度的曲线正缓慢爬升,从五年前的0.15%升至如今的15%;气压曲线也从最初的6kPa涨到了50kPa——虽然仍需穿着轻便宇航服,但至少,摘下头盔时不会立刻窒息。

“林博士的‘月壤改良技术’果然好用。”副指挥周玲递来一杯水,杯壁上凝结的水珠来自火星极地冰盖的融水,经过基地的“水循环矩阵”净化后,清澈得像地球的山泉。“你看‘新绿洲’区的卫星图。”

全息投影切换到基地以东50公里的“新绿洲”:100平方公里的区域被透明的“聚光穹顶”覆盖,穹顶下,改良火星土壤(掺入从月球运来的“星尘肥”与地球微生物)上种着成片的“火星稻”——这种经过基因编辑的作物,稻穗呈紫红色,能在高辐射环境下完成灌浆。更远处,一群“铁壳虫”(履带式生态机器人)正拖着管道,将从地下抽取的地下水引入灌溉系统,水在火星的低重力下形成一道道银色的弧线,落在稻田里,激起细小的水花。

“但大气改造才是硬骨头。”陈阳调出另一份数据,屏幕上的红色星球被无数绿色的“大气工厂”标记覆盖,“‘超级蓝藻’的繁殖速度比预期慢了30%,它们释放的氧气还不够填补火星磁场缺失造成的逃逸。”

火星没有全球性磁场,太阳风会不断剥离大气层,这是改造火星的最大障碍。林夏团队的解决方案是:在火星轨道部署“磁盾”——一组巨大的超导线圈,能在火星周围产生人工磁场,偏转太阳风。此刻,第一组磁盾已在火星轨道展开,像一枚银色的戒指,在阳光下闪烁。

“磁盾启动后的第一周,大气逃逸率下降了17%。”周玲调出监测数据,“再等三个月,第二组磁盾部署完成,‘超级蓝藻’就能喘口气了。”

她口中的“超级蓝藻”是改造火星大气的核心:这种基因编辑的蓝藻能吸收火星大气中96%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分泌出一种特殊的聚合物,将火星表面的氧化铁转化为稳定的土壤颗粒。在“新绿洲”边缘的露天试验区,成片的蓝藻覆盖在赤红色的地表上,像铺了一层厚厚的绿毯,绿毯边缘,红色的火星土正逐渐变成褐色——那是有机质积累的迹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邪神开始的旅途请大家收藏:()从邪神开始的旅途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今晚有‘地球夜’活动。”周玲笑着说,“基地食堂准备了用火星稻做的米饭,还有‘铁壳虫’从地下挖出来的火星土豆。”

陈阳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外:远处的“大气工厂”正喷出淡蓝色的烟雾(那是蓝藻代谢产生的氧气与水汽的混合物),烟雾在火星的橘红色天空中形成一道道淡淡的云。五年前,这里只有无尽的赤土与风暴;而现在,云有了形状,土壤有了肥力,连风里都带着一丝植物的清香。

“通知下去,”陈阳拿起对讲机,“今晚的‘地球夜’,我们试试在穹顶内关掉供氧系统——就一小时。”

对讲机那头传来一阵欢呼。陈阳知道,这一小时的“无装备呼吸”,是人类向火星索要“居住权”的第一步。

第三章:液态水的宣言(火星改造·十年后)

火星北半球的“北海”曾是一片干涸的盆地,如今,这里波光粼粼,蓝色的水面在火星的橘红色天空下泛着奇异的光泽。林夏站在“观海台”上,脚下是刚铺设的草皮(基因编辑的“抗辐射草”),草叶上的露珠在低重力下滚落成完美的球体。

“十年前,谁能想到火星上会有海?”陈阳递来一杯水,杯子里的液体来自“北海”,经过淡化处理后,口感与地球的矿泉水无异。“‘破冰者’机器人在地下1000米处找到的液态水层,真是帮了大忙。”

林夏望着远处的海平面,那里,一组组“造浪机”正在工作——通过搅动海水,加速水分蒸发,为大气补充水汽。火星的大气湿度已从十年前的0.5%升至30%,虽然仍干燥,但足以让“北海”的水面保持稳定,不会在短时间内蒸发殆尽。

“更关键的是‘磁盾’。”林夏指向火星轨道,那里,三组超导线圈组成的环形磁盾正反射着阳光,“现在大气逃逸率下降了78%,‘超级蓝藻’制造的氧气终于能存住了。”

她调出实时大气数据:氧气浓度20.1%,二氧化碳0.06%,气压92kPa——几乎与地球海平面的环境一致。“昨天,‘新绿洲’区的穹顶已经全部拆除了。”林夏笑着说,“那里的居民现在可以在户外活动,只需要穿普通的防风服。”

全息投影切换到“新绿洲”的实时画面: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他们的皮肤在火星的阳光下呈现出健康的小麦色——基因编辑让他们的皮肤能抵御更强的紫外线;大人们在田间劳作,火星稻的紫红色稻穗在风中摇曳,稻田边缘,一群“铁壳虫”正自动收割成熟的作物,将其运向加工厂;远处的小镇里,房屋的屋顶覆盖着太阳能板,墙壁上爬满了绿色的“火星藤”(能吸收二氧化碳的攀援植物),整个小镇像镶嵌在赤土中的一块绿宝石。

“月球那边怎么样?”陈阳问道。

“‘广寒城’已经有10万常住人口了。”林夏调出月球的画面,“他们的‘环形农场’用月壤种出的蔬菜,产量比地球还高30%。更厉害的是‘氦-3能源站’,现在地球70%的电力都来自那里。”

月球的改造已进入“生态自主”阶段:月壤经过十年改良,有机质含量达到15%,足以支撑复杂的生态系统;人工大气层通过植物与微生物的循环,实现了99%的自给自足;甚至有科学家在月球背面发现了适合人类居住的天然洞穴,正在改造成“地下城市”。

“下一步是金星。”林夏的目光投向太阳系内侧的那颗亮星,“虽然那里的大气压是地球的92倍,表面温度460℃,但……”

“但我们已经有了改造月球和火星的经验。”陈阳接过她的话,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磁盾技术可以偏转太阳风,‘超级蓝藻’的变种能在高温下存活,还有‘星尘肥’的升级版……没什么是不可能的。”

这时,一阵风吹过观海台,带着“北海”的水汽与火星稻的清香。林夏深吸一口气,没有穿任何防护装备,空气清新得像地球的清晨。她知道,人类在太阳系的扩张,从来不是简单的“占领”,而是用科技与耐心,将每一颗荒芜的星球,都改造成承载生命的摇篮。

第四章:星链成网(太阳系改造·五十年后)

地球纪元2173年,太阳系的全息星图在“太阳系联邦”总部的大厅里缓缓旋转。图上,原本代表荒芜的灰色星球被一片片绿色与蓝色覆盖:

- 月球:“广寒城”已扩展到500平方公里,环形山被改造成“天空农场”,月壤种出的粮食通过“地月电梯”源源不断运往地球;

- 火星:“北海”与“南海”连成一片,覆盖了火星北半球30%的面积,赤道地区的“绿洲带”绵延1000公里,城市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反射出蓝色的光,那里的常住人口突破了1亿;

- 金星:轨道上的“遮阳伞”(巨大的反光镜)将表面温度降到了50℃,“大气转化工厂”正用超级细菌分解二氧化碳,预计百年内可将气压降至地球水平,首批10万移民已在金星的高空中建立了“浮空城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邪神开始的旅途请大家收藏:()从邪神开始的旅途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