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蓝韵传香
雪霁后的长庚镇,连空气里都裹着清甜的蓝花香。刚过正月十五,工坊就接到了欧洲客户的返单——这次要订两千瓶蓝花精油,还特意叮嘱要搭配王顺雕刻的核桃木盒。消息传到木工房时,王顺正拿着刻刀琢磨新纹样,闻言当即把工具往桌上一拍:“放心!保证每只木盒都雕得一模一样,让老外也看看咱长庚的手艺!”
为了赶订单,工坊临时加了生产线,镇上不少街坊主动来帮忙。张敬山带着几个老人负责筛选花瓣,挑出最饱满的新鲜花苞;妞妞和几个孩子放学后就来工坊打包,小手麻利地把精油瓶放进木盒,再贴上印着长庚星的标签。林砚青则天天守在设备旁,盯着提取进度,李薇也抽空来帮忙检测精油纯度,确保每一瓶都达标。
订单发走那天,物流车刚驶离蓝花大道,王顺就捧着个小木盒找到林砚青——盒盖上雕着“蓝韵传香”四个字,周围绕着一圈连接的藤蔓,藤蔓上还缀着小小的长庚星和戈壁花。“这是我特意雕的,”王顺摸着木盒边缘,“想送给欧洲的客户,让他们知道这精油背后,有长庚镇和边疆的故事。”林砚青接过木盒,指尖触到细腻的木纹,心里满是暖意。
没过多久,欧洲客户发来一段视频——视频里,一群金发碧眼的人围着长庚蓝精油,有人打开木盒时忍不住惊叹,还有人把精油滴在香薰机里,笑着说“这是来自中国乡村的味道”。林砚青把视频投影在广场的幕布上,街坊们凑在一起看,陈建军看得最激动,敲着铜锣就唱开了:“木盒雕着蓝花藤,精油飘到欧洲城,老外拍手夸好货,长庚手艺传美名!”
春天刚冒头,省农科院的赵研究员又带着团队来了,这次还带来了新课题——用长庚蓝的花茎和花叶开发衍生品。“现在只提取精油太浪费了,”赵研究员拿着检测报告,指着上面的数据,“花茎里的黄酮类物质能做保健品,花叶还能制成天然染料,这样一来,长庚蓝从头到脚都是宝!”
李薇立刻带着团队投入试验。他们在基地旁搭了个小染坊,把晒干的花叶煮成染液,再找来本地的棉布、丝绸试着染色。第一次染布时,煮出来的染液是淡蓝色,染到棉布上却成了浅紫色,妞妞看着染坏的布,急得快哭了。李薇却笑着拿起布:“这颜色也好看啊,说不定能做成特色围巾。”
后来,他们调整了煮染时间和温度,终于染出了和长庚蓝花瓣一样的蓝色,还摸索出浅蓝、靛蓝、藏蓝三种渐变色调。王顺看到染好的布,当即灵感迸发,用染布做了个木盒内衬,再配上雕刻的蓝花图案,看起来精致又特别。张磊的民宿也用上了染布,把染好的棉布做成窗帘、桌布,游客们看到都问哪里能买,李薇索性在工坊旁开了个“蓝染体验区”,教游客亲手染布。
有次,一群来自上海的设计师来体验蓝染,看到染出的布料后眼睛都亮了。领头的设计师拉着林砚青说:“我们想和你们合作,把长庚蓝染布用到服装设计里,说不定能登上时装周!”林砚青和街坊们商量后,很快签了合作协议——设计师负责设计服装,工坊提供蓝染布料,利润按比例分成。
消息传到长庚希望小学,孩子们都特别兴奋。小石头拉着妞妞说:“等衣服登上时装周,全世界都能看到咱长庚的蓝染布了!”陈阳还画了幅画,画里有个穿着蓝染裙子的模特,背景是满片的长庚蓝花田,林砚青把画贴在了文化馆的“蓝花梦想墙”上,旁边写着:“小小的蓝染布,藏着大大的梦想。”
夏天的时候,设计师团队带着用长庚蓝染布做的服装,参加了上海时装周。走秀那天,林砚青和李薇特意去了现场,当模特穿着印着长庚蓝图案的连衣裙、披着蓝染披肩走上T台时,台下响起了阵阵掌声。走秀结束后,不少品牌商来找他们合作,想订购蓝染布料。林砚青拿着合作意向书,心里满是感慨——没想到长庚镇的一块染布,能走到这么大的舞台上。
回到镇上,林砚青把走秀的视频放给街坊们看,大家看得热血沸腾。张磊说:“以后咱的民宿要推出‘蓝染主题房’,让游客住进来就能感受到蓝染的魅力!”王顺则琢磨着用蓝染布做木雕的包装,让木盒和染布搭配,更有特色。
这年秋天,长庚镇举办了第一届“蓝染文化节”。染坊里,游客们跟着李薇学煮染液、扎布;广场上,设计师团队带来了时装周的蓝染服装,还教孩子们用蓝染布做小钱包;文化馆里,展出了从蓝染布料到蓝染服装的全过程,旁边还放着煮染用的锅、扎布用的线,让游客们了解蓝染背后的故事。
文化节期间,最热闹的要数“蓝染时装秀”。镇上的街坊们主动当模特,穿着蓝染上衣、裙子,还有用蓝染布做的帽子、包包,在广场上走秀。张敬山的老伴穿着蓝染旗袍,手里拿着蓝花折扇,走得有模有样;妞妞穿着蓝染连衣裙,头上戴着蓝花发箍,引得台下阵阵欢呼。陈建军敲着铜锣当伴奏,嘴里还唱着新编的词:“蓝染布,身上穿,街坊模特笑开颜,时装秀上展风采,长庚蓝韵传千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陆第一邪修请大家收藏:()大陆第一邪修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