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不多言。”
“只有一条要求,诸位务必保持公正之心,不得徇私舞弊,对待每位考生的答卷都要一视同仁。”
“若有违者,破坏科举公平,损害我大明声誉,休怪寡人不留情面。”
朱标面容冷峻。
他决不允许任何人在这次科举中弄虚作假,一旦有人胆敢玷污科举公正,他绝不会姑息。
李善长等官员忙道:“臣等绝无私心,必定秉公阅卷,请殿下安心。”
朱标点头应允。
他摆手示意身旁的小吏,将试卷分发给各位官员。
这一小段插曲过后,文华殿重新归于寂静,众官员各自坐下开始批阅分发到的试卷。
过程中,若发现某份试卷出彩,便会通知其他官员留意,并做好标记。
初审结束后,再由另一组官员复核,最终确定排名。
接近正午时分。
吴公达已阅完近百份试卷,然而真正让他满意的寥寥无几。
这些试卷并非毫无亮点,只是未能达到他的期望。
从破题、承题、起讲、第一股、第二股乃至收结,都无法持续给人惊喜之感。
在如此重要的科举考试中,若不能始终保持出色的表现,终究难称完美,也无法让这位考生脱颖而出。
就在吴公达翻开新一份试卷时,粗略一看便眼前一亮,随即高声诵读起来。
“启禀殿下,我发现了一份非常出色的答卷。”
“此次会试第一场试题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此考生的破题与承题见解独到。”
吴公达神情庄重地诵读着这张答卷,这是对一位考生在会试首场表现的检验。
试题源自《论语·颜渊》,探讨君与民之间的联系,答卷文采斐然,论证清晰有力,让人印象深刻。
当吴公达正准备继续朗读时,旁边忽然传来一声巨响——郭翀竟然从椅子上摔了下来。
众人忍俊不禁,笑声四起。
然而,这笑声并未持续太久,因为吴公达察觉到朱标和李善长等人的表情。
他们显然对这份答卷极为满意,继续念下去似乎已经没有必要。
吴公达随即停止朗读,合上卷轴,目光转向郭翀,饶有兴趣地打趣道:“子翔兄,你这样的反应未免有些夸张了吧?记得你年轻时的科举文章可是名列前茅,今日这般失态倒显得不太符合你的风格。”
他的玩笑话成功缓和了紧张的气氛,此时已近正午,大家也都放松下来。
然而,郭翀依旧沉默,没有回应吴公达的调侃,甚至连反驳的话都没有说出口。
他仿佛充耳不闻,只是死死盯着眼前的试卷,脸色骤变,变得惨白。
嘴唇泛青,身体不住地抖动,眼中满是惊恐,完全没有半分喜色。
“殿下,臣并非因为吴兄所读的答卷失态,而是……而是我自己的那份答卷……”
郭翀颤抖着说道,额头渗出冷汗,却没有擦去,直接跪倒在地。
二十四
"
嗯。
"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