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忠敬候

历经风浪的宝船舰队,终于护送着陈兴、郑和以及两位藩王,缓缓驶入了熟悉的天津卫码头。

京师早已得到消息,码头旌旗招展,仪仗森严。

皇帝朱瞻基虽未亲至,但派出了以三杨为首的重臣队伍,给予了最高规格的迎接。

郑和的身体依旧虚弱,但精神尚可,坚持要自己走下舷板。

当他那双踏遍万里海疆的脚,再次踏上大明坚实的土地时,周围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和敬意。

这位为大明的海权事业奉献了一生的老英雄,眼中闪烁着泪光。

没有过多的停留,一行人立刻被迎入紫禁城。

在庄严肃穆的奉天殿,朱瞻基早已端坐龙椅之上,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臣郑和/朱高煦/朱高燧,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三人依礼参拜,陈兴则站在文官班列之首,微微颔首。

“平身!快平身!” 朱瞻基的声音带着激动,他快步走下丹陛。

亲自扶起了颤巍巍的郑和,又对朱高煦、朱高燧颔首示意,

“三宝,二位皇叔,一路辛苦了!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他看着郑和苍老憔悴的面容,眼中满是痛惜和不忍:

“三宝,你为大明,为朕,受苦了!朕已命人将西苑最好的‘海晏堂’收拾出来,你就安心在那里颐养天年!”

“一应所需,皆比照亲王例!太医署随时听候传召!”

“你绘制的那张海图,朕要将其珍藏于文渊阁,让后世子孙永记你的功绩!”

他给予了郑和极尽的荣宠和安抚。

郑和老泪纵横,哽咽道:

“老奴…老奴残躯,能得陛下如此厚爱,死而无憾…只恨不能再为陛下,再为大明扬帆远航…”

“莫要说这些,你之功绩,已光耀千秋!”朱瞻基用力握了握他的手。

然后目光转向朱高煦和朱高燧,语气转为郑重,

“二位皇叔在海外披荆斩棘,拓土安民,扬我国威,功在社稷!朕心甚慰!”

朱高煦和朱高燧再次躬身,这一次,朱高煦率先开口,声音洪亮却带着前所未有的诚恳:

“陛下!臣等在海外,深知若无大明为后盾,若无陛下信任支持,绝无今日微末之功!”

“臣等之心,永向大明!臣等愿世世代代,为大明永镇南疆、扼守海道!若有异心,天诛地灭!”

朱高燧也紧随其后,表达了同样的赤诚。

朱瞻基看着两位皇叔,眼中流露出复杂的情感,有欣慰,也有审视,最终化为信任的笑容:

“朕信得过二位皇叔!大明,永远是你们的家,是你们最坚实的后盾!”

初次觐见,在一片看似和谐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郑和被隆重地送往西苑海晏堂休养。真正的风暴,在数日后的正式大朝会上,才骤然降临。

这一日的朝会,气氛格外凝重。朱瞻基端坐龙椅,陈兴、朱高煦、朱高燧立于御阶之下。

当朱瞻基将“允安南、旧港之地自立为国,永为大明屏藩”的意向缓缓道出时,整个奉天殿如同炸开了锅!

“陛下!万万不可!” 礼部尚书吕震第一个跳了出来,痛心疾首,

“裂土封疆,乃亡国之兆!安南、旧港虽远,然乃太祖、太宗皇帝浴血奋战所得之疆土!”

“岂可轻言放弃?此例一开,周边藩国纷纷效仿,国将不国啊陛下!”

“陛下!此乃取乱之道!” 都察院御史们纷纷附议,

“二王虽为宗室,然久居海外,其心难测!”

“今日许其立国,他日羽翼丰满,必生祸患!届时刀兵再起,生灵涂炭,陛下何以面对列祖列宗?”

“陛下!祖宗之法不可变!疆土寸寸皆血染,岂能拱手让人?” 翰林院清流们更是引经据典,唾沫横飞。

文官集团的反对浪潮,如同预料般汹涌而来。

理由无非是“祖制”、“疆土”、“猜忌”老三样,但声势浩大,仿佛朱瞻基真要成了割地求安的昏君。

这时,陈兴缓缓出列,声音平静却清晰地压过了嘈杂:“诸位大人,稍安勿躁。”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这位地位超然的长兴公身上。

陈兴环视众人,不急不缓地说道:

“吕大人所言‘裂土’,言重了。安南、旧港,并非割让,而是‘藩屏升级’。”

“请问诸位,是像一个随时可能溃烂的脓疮一样,勉强粘在身上,年年耗费钱粮兵马去安抚、甚至镇压好?”

“还是像修剪枝叶一样,让其成为旁边一棵健壮的、能为我们遮风挡雨、果实还归我们所有的大树好?”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那些反对者:

“祖制?太祖太宗皇帝若在天有灵,看到他们的子孙能想出如此两全其美之策——”

“不费大明一兵一卒,却能获得两个实力强大、忠心耿耿、永为门户的属国,是会骂我们违背祖制,还是会夸我们与时俱进,深谋远虑?”

“猜忌?”陈兴嗤笑一声,“用猜忌和束缚,就能换来忠诚吗?唯有信任和共赢,才能换来死心塌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请大家收藏:()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大明医途:从洪武开始长生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