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林晚报社的办公楼里,弥漫着油墨和旧纸张混合的气味。时近黄昏,大部分编辑记者已经下班,只有角落一张办公桌后还亮着台灯。
苏丽揉了揉发涩的眼睛,将目光从面前厚厚一沓资料上移开。资料最上面,是一份几个月前的社会新闻剪报,标题是《我市警方突击检查娱乐场所,治安状况总体良好》,内容官样文章,几乎一笔带过。
但旁边她手写的笔记却密密麻麻:
· “百乐门台球厅”频繁出现在市民匿名投诉中(噪音、疑似赌博)。
· 关联“宏运车行”,多名市民反映其低价出售来历不明高档轿车。
· 东城区域近两年多起债务纠纷、暴力催收传闻,指向“李宏伟”及其手下。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像散落一地的珠子,缺少一根能将其串联起来的线。作为报社里少数还保有几分新闻理想和冲劲的记者,苏丽敏锐地嗅到了这平静水面下的暗流。李宏伟这个名字,像一团模糊却充满威胁的阴影,盘踞在东城。
她想起前几天在市委宣传部开会时,那位新调来的、眉宇间带着正气的刑警支队副队长王建军,他在谈及社会治安时,语气虽然克制,但眼神里那种欲言又止的凝重,让她印象深刻。
“李宏伟……”苏丽轻轻念出这个名字,指尖在“百乐门”三个字上点了点。职业本能告诉她,这里面有东西可挖,而且可能是条大鱼。
---
第二天,苏丽换上了一身更不起眼的深色棉服,背着旧帆布包,出现在了东城区域。她没有直接去百乐门,而是在其周边的商铺、小摊贩间流连。
“老板,来包烟。”她在一个离百乐门隔了一条街的烟摊前停下,递过钱,状似随意地搭话,“听说那边台球厅挺热闹的?晚上会不会太吵啊?”
摊主是个中年妇女,瞥了百乐门方向一眼,压低声音:“热闹?何止是热闹!深更半夜车子呼呼的,进去的人红光满面出来,输赢谁知道呢?姑娘,看你面生,听我一句,那地方少打听,少靠近。”
苏丽心中一动,面上不动声色:“哦?就是打个台球还能输赢那么大?”
妇女撇撇嘴,不再多说,只是眼神里带着讳莫如深的警惕。
在附近一家面馆吃午饭时,苏丽又和老板娘聊了起来,借口想找份晚上兼职的活计。老板娘打量着她,摇摇头:“姑娘,找活儿去别处吧。这附近晚上不太平,尤其是……咳,有些地方,不是你能去的。”
几次试探,收获的都是类似的模糊警告和隐隐的恐惧。人们似乎都知道百乐门不简单,但具体是什么,又都三缄其口。这种无形的压力,反而更坚定了苏丽调查下去的决心。
---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苏丽通过一个跑社会线的同行,联系上了一个曾经在“宏运车行”做过短暂维修工,后来因“多嘴”被赶走的人。约定在一个偏僻的街心公园见面。
那人戴着帽子,帽檐压得很低,显得十分紧张。“我只能跟你说一点,”他声音沙哑,语速很快,“那车行的车,很多来路不正……手续都是后做的,发动机号什么的……都动过手脚。他们有自己的渠道,从南边弄过来,翻新一下就当好的卖。”
“李宏伟跟这事关系多大?”苏丽追问。
“他就是老板!谁不知道?”维修工语气激动起来,“但他从不直接露面,台球厅那边也一样,都是他手下那帮人在打理。我劝你别查了,那帮人心黑手狠,上次有个记者……”他突然刹住话头,惊恐地四下张望,“我不能说了,你就当没见过我!”说完,他猛地起身,快步消失在暮色中。
“上次有个记者……”这句话像根冰刺,扎进苏丽的心里。她知道风险,但真相和职业的使命感,像火一样灼烧着她。
她站在寒冷的公园里,看着远处百乐门方向渐渐亮起的霓虹灯招牌,那光芒在她眼中,仿佛带着血色。
她的调查,已经不经意间,触及了李宏伟灰色帝国的边缘。危险,也随之而来。她不知道的是,在她默默调查的同时,另有一双眼睛,也在黑暗中注视着她的一举一动。
---
喜欢东北往事:江湖人生请大家收藏:()东北往事:江湖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