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的办公楼里,夜晚的寂静总被一种无形的紧张感填充。尤其是王建军升任副支队长后,他分管的大要案侦查办公室,灯火通明到深夜已是常态。
此刻,王建军办公室的灯就亮着。他面前宽大的办公桌上,摊开的并非单一案件的卷宗,而是并排放着三份厚厚的档案。最左边的是已经盖着“结案”蓝色印章的“宋老六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中间是墨迹未干、刚刚走完程序准备移送检察院的“李宏伟系列案件”主卷宗,而最右边,则是一个略显单薄,但封面标注着“重点关注人物——陈山河”字样的新建文件夹。
王建军没有去看那两份已尘埃落定的卷宗,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个新建的文件夹上。他拿起一支红蓝双色铅笔,先在“陈山河”这个名字上重重地画了一个红色的圈。
然后,他翻开了李宏伟案的卷宗,找到记录绑架赵红梅未遂案发现场勘查、以及审讯阿强等绑匪的部分。证词和证据链都清晰地指向李宏伟是主谋,实施过程也看似是李宏伟手下策划执行。但王建军用蓝色的铅笔,在几处关键描述下划了线:
· “绑匪选择的伏击地点精准,时机恰好是赵红梅短暂落单的窗口期。”(旁注:情报来源?)
· “反制行动迅速、高效,疑似早有准备。”(旁注:预判?还是导演?)
· “关键绑匪阿强招供迅速,并直接提供李宏伟藏匿地点及亲笔指令。”(旁注:有无引导或交易?)
他又翻到记录百乐门赌场被突袭前,收到“匿名线报”的记录。他用蓝笔在旁边写道:“线报极其精准,时间、地点、内部结构、甚至预估资金量。举报人身份?动机?”
做完这些,他合上李宏伟案的卷宗,将其推到一边。现在,他面前只剩下那份“陈山河”的文件夹。
他拿起笔,在新的页面开始书写,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沙沙的声响,在寂静的办公室里格外清晰。
“关联性分析(初步):”
1. 受益者原则: 李宏伟势力覆灭,陈山河集团是最大、最直接的受益方,迅速、平稳地接收了其核心地盘及部分产业资源。
2. 行为模式: 陈山河崛起过程,与宋老六、李宏伟的倒台存在高度时空关联性。其手段呈现借力打力、利用矛盾、规避直接冲突的特点,与传统的黑社会火并模式有显着区别,隐蔽性更强。
3. 关键节点: 导致李宏伟势力崩溃的几个关键事件(西郊劫车、赌场被端、绑架反杀),表面上与陈山河无关,但背后均有疑似被引导或利用的痕迹。陈山河集团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绝非其表现出来的‘被动应对’或‘运气’。
4. 潜在风险: 陈山河集团正处于急速扩张期,吸纳大量原李宏伟手下,人员构成复杂,管理难度大,易滋生新的犯罪活动。其尝试将部分灰色产业‘转型’的行为,具有更强的迷惑性和渗透性。
写到这里,王建军停顿了一下,眉头紧锁。他知道,这些目前大多还停留在分析和推测层面,缺乏能够直接指向陈山河刑事犯罪的过硬证据。陈山河表现得像一个精明的商人,而非喊打喊杀的黑社会头目。
但他更清楚,往往就是这种看似“合法”外衣下的非法控制和攫取,对社会肌体的侵蚀更深,危害更大。
他拿起内部电话,接通了技侦部门的负责人:“老马,是我,王建军。从明天开始,对‘王朝’歌舞厅及其关联的运输队、沙场,还有新接手的几家东城店铺的公开信息、资金往来(明面上的),进行一轮全面的、不引起对方警觉的背景梳理和分析。重点是寻找异常的资金流动、股权结构以及与其扩张速度不匹配的经营模式。”
挂了电话,他又叫来了自己最得力的两名下属,神情严肃地交代:“李宏伟的案子结了,但工作远没结束。从即日起,成立一个内部专项工作组,代号‘清风’,由我直接负责。现阶段的任务,是秘密收集、整理所有与陈山河及其核心成员(刘卫东、耿大壮、赵红梅等)相关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其社会关系、经营活动、人员交往、以及任何可能涉及的治安案件或经济纠纷。记住,绝对保密,外松内紧,没有确凿证据前,决不允许打草惊蛇。”
“是!王队!”两名下属领命而去,神色凝重。他们知道,王建军这是要下一盘大棋,目标直指那个风头正劲的“北林王”。
办公室里再次只剩下王建军一人。他拿起那份刚刚写了开头的“陈山河”文件夹,走到墙边的铁皮档案柜前,打开了标注着“重点人员/在侦”的柜门。里面已经有一些文件夹,但分量远不及旁边那排“已结案”的卷宗厚重。
他将“陈山河”的文件夹,郑重地放在了“在侦”柜子的最前方。空荡的柜格映衬着这份尚且单薄的卷宗,仿佛预示着一场漫长而艰难的对抗即将开始。
王建军缓缓关上柜门,发出沉闷的金属撞击声。他回到窗前,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以及远处“王朝”歌舞厅那依旧璀璨夺目的霓虹招牌。
那份名为“陈山河”的卷宗,从今夜起,开始悄然加厚。它记录的不是过去的罪行,而是一个潜在的、正在孕育中的巨大威胁。王建军知道,他与陈山河之间,那场始于李宏伟覆灭之夜的无声较量,从这一刻起,进入了新的、更具针对性的阶段。
山雨欲来,风已满楼。而猎手的档案库里,已然锁定了新的目标。
喜欢东北往事:江湖人生请大家收藏:()东北往事:江湖人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