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始皇帝想做什么?
“建五色祭坛?还要修筑仪道!?”
“原本单纯的封禪祭典,就要动用大量人力物力,从奉阳到泰山,一路上要多少消耗?现在还要大肆修建祭祀之地,这不是劳民伤財又是什么?”
“有这个钱財人力,在北境多修一段气运长城不好吗?”
“奸侯当道!奸当道啊!”
“一定是李砚知,一定是他!他不仅蛊惑了徐祖,更蛊惑了陛下!”
“妖星降世,他就是大夏最大的妖星!”
“动摇国本,罔顾民生,大夏危矣—
当始皇帝命令九卿之一的奉常,按照要求修建五色祭坛和仪道之后,大夏朝堂彻底震动。
上至三公九卿,下至文书博土,哪怕没有明面上指著奉天宫骂,但在暗地里个个摇头嘆息,扼腕痛呼。
大夏好不容易在旧神废墟上,建立起了第一个人族大一统国家,如今还在和旧神遗骸做斗爭。
现在,却有人妄图在大夏重现神明,这不是要倾覆大夏又是什么!?
可是,始皇帝之命,他们不得不遵从,否则便是抗旨不尊,欺君罔上。
钦天宫,
卫况已经数日没有合眼,他愜坐在桌案前,双眼满是猩红血丝。
“二师兄,你这是何苦?老师和小师弟一定有自己的考虑,他们不可能拿大夏去冒险。”商黎看著好似丟了魂一样的卫况,出言宽慰道。
卫况转过头,盯著商黎,“那为什么老师不回我的信?”
“小师弟本就走在神路上,天下能走上神路的,还有谁?连老师都不行!”
“这泰山封禪,难道真是仅仅为了始皇帝的修行吗?难道现有的《筑基三境宝经还不够吗?”
“若是不够,以小师弟的天资,未来肯定可以继续完善!”
“为何偏偏要冒天下之大不,和旧神牵扯上关係?”
“老三,你捫心自问,你觉得小师弟在这件事里,没有掺杂私心吗?”
商黎一下子被问住了,他很清楚,小师弟是当今天下,最有机会成神的那个人,也是老师一直在为人间培养的撑天柱石。
泰山封禪,极有可能不仅仅只是为了始皇帝,小师弟也有很大机会在里面得到什么·..—
但他对李砚知依然有信心,
“老师亲手缔造了整个天下,他和始皇帝二人共同撑起了人族脊樑,他会眼睁睁看著人间倾覆吗?”
“小师弟开创功法,在最开始还没有所谓的定法詔令,他就已经在为最普通的百姓考虑,孟家村的事,你难道不知道吗?”
“这样的人,又怎么会把人间推向绝路?”
“我们就算反对,也该了解清楚再说,不是吗?”
“就算,就算他们两个得了失心疯,难道始皇帝也疯了?最后下圣旨的是始皇帝,你觉得始皇帝会把大夏葬送吗?”
“他们是整个天下最有智慧,也是最为天下考虑的人,我们为什么不能对他们多些信任?”
卫况扯了扯嘴角,惨笑著摇摇头,“我只怕行將踏错,造成的后果,不是大夏所能承受的·——”
“封禪必定涉及到了神明领域,凡人擅自触碰,到最后会有什么好下场?”
“现在的大夏,还没有稳固到可以无视旧神的程度啊。”
然而,无论有多少人反对,
始皇帝却铁了心要將泰山封禪之事推行下去。
詔命在下达之初,便立刻调集青州诸郡民夫方士,共计十万,前往泰山修建仪道。
同时派出七万精兵,开始沿著奉阳到泰山的驰道,清缴各地邪方匪患。
短短不过数日光景,天下大势便如同一座看不见的山脉,横压半个大夏。
大军出城之日,李砚知在徐祖的带领下,站在了虚空中,目送大军东去。
那如威如狱,厚重如山川,奔腾似海浪般无可匹敌的气势,深深震撼著整座奉阳城。
如此大军,即便还未挥起战刀,也足以让任何敌人胆寒。
与之相比,原本在李砚知心目中还算精锐的乾国大军,像极了啸傲山林的流寇。
乾国强军之路,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整个朝廷都在因为泰山封禪,闹得沸沸扬扬,但始皇帝依然在一力推行。”徐祖对身边的关门弟子道,
“你在推演编纂泰山封禪仪程,为师也不好多过问,今日还是得问你一句,始皇帝想在泰山封禪上做的事,能做到吗?”
“要是做不到,现在收回决议,还来得及。”
李砚知沉默片刻,“此事已如离弓之箭,回不了头。”
“弟子原本所想,借人间气运,化作始皇帝修行资粮,只要將一小部分气运纳入其修行体系,始皇帝必然可以打破无法修行的桔。”
徐祖微微点头,“这一步就是烽火境?”
“是!”李砚知应道,“武人气血如狼烟,似烽火!”“始皇帝身上最强的,便是这人间气运,若將其聚成烽火狼烟,不说未来一片坦途,
但至少在人间,可以畅行无阻。”
“泰山封禪,就是凝聚气运的过程。”
徐祖眼神中掠过一丝思索之色,“成也气运,败也气运———”
李砚知看著掀起漫天扬尘远去的七万精兵,“始皇帝因庞大无比的人间气运,无法修行,如能將人间气运纳入修炼体系,人间气运便不会成为阻力。”
“但与此同时,若没了人间气运,他未来的路,也將再难有所寸进。”
徐祖嘴角微动,扭头看了一眼身旁的弟子,“你这一步,是將他和人间气运彻底捆绑到一起。从此大夏兴,则帝王强;大夏衰,则帝王弱。”
“总好过无法修炼,肉身因人间气运压制,而迅速衰败”李砚知平静说道,
“理论上,这条路也不会有极限,大夏可以吞四海,並四夷,直至一统天下,將来,
还可以举兵向天,將那漫天旧神一一扫去!”
“到那时,帝王之强盛,世间罕有。”
“只是將帝王与大夏捆绑到一起,也给帝王套上了一副锁,让他不会视百姓为蚁罢了..—”
徐祖虽然很清楚自己这关门弟子的天资,但第一次听到他对始皇帝修炼之路的解释,
还是忍不住为李砚知而心惊,
“你这个思路从何而来?”
“神路。”李砚知没有隱瞒的意思,“更確切的说,是旧神关於建立神国的思路。”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帝王就是人间的神!始皇帝就是百姓的天!所以我在研究神路的时候,便不由自主想到始皇帝该如何修炼。”
他想成神,就必须得到徐祖的支持,没有徐祖为他遮风挡雨,光是朝堂上的动盪就能让他死上八百回,所以他们师徒二人之间,很多事情是没有秘密可言的。
只有互相信任,才能朝看正確的方向前进。
徐祖若有所思,而又意味深长地看向李砚知,“始皇帝可以凭藉大夏的扩张不断变强,那你呢?”
“以你的性格,不会是甘於人下的人。”
李砚知眉头微动,隨后笑道,“也许是独立成神,亦或是一力破万法。”
“这条路人间还没有成功者,所以我也不敢確定。”
徐祖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重新眺望远方。
接下来的时间,
李砚知几乎无时无刻都在推演完善泰山封禪。
始皇帝的气运帝王修行法,本就复杂无比,但他还想借泰山封禪完成更多的事,所以泰山封禪的难度还要往上拔高数筹。
他是一位真正的人间帝王,无论未来的史书会有多厚。
必定会有浓烈的笔墨,留下大片篇幅。
千古一帝,已成必然!
李砚知也希望能真正为他续命,同样也为大夏续命!
人间旧神还时不时有残余作乱,天上旧神对人间虎视耽耽,始皇帝在,才能守住大夏,为苍生谋一份福祉。
这样的事,徐祖做不到,天下方士也做不到,只有与大夏气运绑定的他,才能做到!
李砚知在这件事上耗费的心力,甚至比在奉阳学宫时还要大。
远在浩瀚蓬莱的乾国,此时也成为了他的试验场。
齐良本就对祭祀仪式颇有研究,再加上李砚知从中指引,很快便有了封禪的初稿。
接下来就是乾国依照初稿,开始进行第一次封禪。
这一次封禪,祭告的不是十二祖神,而是李砚知特意钦定的古神,並以传授的《筑基三境宝经作为锚定。
以古神代天,这也是为了古神法身由虚转实做准备。
乾国的封禪,规模並不算大,盖因乾国如今还比较弱小,匯聚不了太多的气运,但李砚知却从中感受到了一种与香火愿力有些类似,但依旧不同的力量。
人间气运果然有些门道。
第一次乾国封禪之后,李砚知便开始调整泰山封禪的具体细节。
封禪,既是人间帝王对上天的祭告,同样也是在以人间气运封神!
帝王挟人间气运,承认上天,那上天才是神,否则,狗屁不是。
所以,始皇帝到底想借泰山封禪做什么?
李砚知心中涌现出无数猜测。
自我封神?
不可能!他与人间气运紧紧捆绑在一起,想封都封不了。
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可能?
李砚知面对著还需要修订的封禪仪程,摇了摇头,继续埋首案读。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