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北平城外看北平

冬晨的微光刚刺破云层,就被永定河面上的寒风撕成了碎片。王卫国趴在河堤的土坡上,棉帽上落着薄薄的霜花,睫毛上甚至结了细小的冰粒。他屏住呼吸,空冥天赋全力展开,眉心的发烫感像一团跳动的火焰,将感知范围延伸至最远——三公里外,那道灰黑色的巨墙终于冲破晨雾,横亘在天地之间,像一头沉睡千年的巨兽,沉默地守护着古都的轮廓。

“那就是北平城墙。”王破军蹲在他身边,手里的罗盘指针稳稳指向城墙的方向,道袍的下摆被风吹得紧贴在腿上,“玄真派的古籍里记载,这城墙始建于元,完善于明,周长四十余里,高三丈有余,是咱们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都城墙。”

王卫国的目光死死盯着那道城墙,心脏在胸腔里狂跳,像要撞碎肋骨跳出来。空冥状态下,他能清晰地“看到”城墙顶部的垛口,像锯齿般排列整齐;能“闻”到空气中除了河风的湿冷,还有一丝淡淡的城砖味,那是历经数百年风雨沉淀的气息;更能“感觉”到城墙里蕴含的厚重——不是砖石的重量,是无数个朝代的兴衰、无数百姓的血汗,凝结成的“民族之脊”。

他想起在马家堡祠堂里见过的《北平舆图》,上面画着内城九门、外城七门,可图纸上的线条再清晰,也比不上亲眼所见的震撼。这道城墙,曾挡过蒙古骑兵的冲击,抵过八旗子弟的铁蹄,现在又扛过了日军八年的占领,它身上的弹孔、裂痕,都是民族抗争的勋章。

“别太激动,先勘察情况。”王破军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指了指城墙西侧的哨卡,“那是国民党的接收队设的检查点,有四个哨兵,两挺机枪,咱们要进城,得先过他们这关。”

王卫国缓缓收回目光,按照养父的指引看向哨卡。空冥状态里能“听”到哨兵的闲聊声——他们在抱怨待遇差,骂日军留下的烂摊子,还提到“美军的吉普车昨天又撞了人,却没人敢管”。这些声音让他心里的震撼多了几分沉重:北平虽然光复了,可秩序还没恢复,百姓的日子怕是还不好过。

“咱们先去前面的西柳村休整,打探清楚哨卡的换岗时间和进城流程。”王破军收起罗盘,站起身,“道医队的身份是最好的掩护,咱们就以‘为西郊百姓义诊’的名义过去,既不引人注目,又能摸清情况。”

队伍往西柳村行进时,晨雾渐渐散了,阳光洒在雪地上,反射出刺眼的光。王卫国走在队伍中间,目光却忍不住一次次望向那道城墙——它时而被炊烟遮挡,时而又在树影间露出一角,像在跟他捉迷藏,却始终牢牢占据着他的视线。

“卫国哥,你说城墙里面是不是有很多洋楼?”扛着药箱的小吴凑过来,眼里满是好奇,“俺听老兵说,北平有‘十里洋场’,还有能跑的铁盒子(汽车),比咱们的马车快十倍!”

“应该有吧。”王卫国的声音有些发飘,还没从震撼中完全回过神,“但肯定也有很多像马家堡一样的土坯房,很多需要治病的百姓。咱们来北平,不是来看洋楼的,是来做事的。”

“俺知道!”小吴用力点头,“俺就是好奇,等把事做好了,再去看看也不迟。”

走到西柳村时,村口已经围了不少乡亲。听说来了道医队,大家都提着篮子、抱着孩子在等,有的篮子里装着鸡蛋,有的抱着刚烙的玉米饼,还有的拿着自家缝的粗布帕子,想送给战士们。

“同志们,快进屋暖和暖和!”村支书是个五十多岁的汉子,脸上布满皱纹,却精神矍铄,“俺已经让媳妇烧了热水,还煮了红薯粥,你们先歇歇脚。”

“多谢支书。”王破军握着村支书的手,“我们这次来,一是为乡亲们义诊,二是想打听一下进城的情况,我们要去西郊接收日军留下的医疗物资。”

村支书的脸色暗了暗:“进城难啊!国民党的接收队在城门设了卡,要不是有熟人担保,要么不让进,要么就故意刁难,要‘进城费’。昨天隔壁村的王掌柜去城里卖菜,就被他们抢了半车白菜!”

王卫国的心沉了下去。他跟着养父在村头的打谷场摆开义诊摊子,一边给乡亲们诊脉,一边留意着大家的议论——有的说国民党士兵在城里抢东西,有的说美军的吉普车横冲直撞,还有的说日军留下的物资被接收队私下瓜分了,百姓根本沾不到边。

“大爷,您这咳嗽是风寒引起的,俺教您个法子。”王卫国蹲在一位老大爷面前,教他做“吐纳静功”,“吸气时想着热气往喉咙里走,呼气时想着寒气散出去,配合这紫苏叶煮水喝,三天就好。”

老大爷跟着做了两遍,咳嗽果然轻了些,他拉着王卫国的手,叹了口气:“同志,你们是好人啊!要是城里的那些人都像你们这样,咱们的日子就好过了。北平城是座好城,可现在被折腾得不成样子了。”

王卫国的心里更沉重了。他抬头望向远处的城墙,空冥状态里能“感觉”到城墙内的混乱——有百姓的哭声,有士兵的呵斥声,还有汽车的鸣笛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让他意识到,接收北平的任务,比想象中更艰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奋斗在激情岁月请大家收藏:()奋斗在激情岁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