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六年的初夏,西山与京城之间那片被命名为“明时坊”的新城示范区内,一派热火朝天。
相较于数月前主体结构完工时的粗犷,如今的“甲字壹号”楼及其周边区域,正进行着最后、也最为精密的内部“脉络”铺设与装饰。
在电力学院那间最大的实验工坊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台被学员们敬畏地称为“雷公”的改进型直流发电机上。此刻,它正通过厚重的牛皮传动带,与一台经过进一步消音处理的“铁牛三型”蒸汽机相连。
“蒸汽机转速稳定,达到额定值!”
“发电机转子运转平稳,轴承温度正常!”
“主输出线路绝缘复核,符合标准!”
“各支路断路器确认处于断开状态!”
“甲字壹号楼总闸断开,各户电表初始读数记录完毕!”
一道道清晰而略带颤音的汇报,从负责不同环节的学员口中传出。
陆仁站在主控板前,身旁是电力学院的几位核心教习,以及眼睛瞪得溜圆、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的太子朱厚照。
控制板上,几台经过格物院仪器所特制、表盘精度更高的电压表和电流表指针,正随着蒸汽机转速的稳定,从微微颤动逐渐归于平稳,指向了预设的刻度。
“输出电压二百二十单位,稳定!”
“空载电流微小,符合预期!”
听着最终汇报,陆仁深吸了一口气,目光越过工坊的窗户,投向远处那栋已然褪去脚手架、在阳光下显得方正而沉稳的“甲字壹号”楼,以及楼前空地上新立起的几根榫卯结构、刷着桐油的木质灯杆,灯杆顶端,是琉璃坊精心烧制的莲花造型灯罩,里面已安好了碳丝灯泡。
“合总闸,送电!”
命令下达,一名身材魁梧的学员深吸一口气,双手握住那沉重的陶瓷手柄,用力向上推去。“咔哒”一声清脆的金属撞击声响起,主电路接通!
刹那间,奇迹发生。
远处“甲字壹号”楼临街的几扇窗户内,以及楼外那几盏莲花路灯,几乎在同一时刻,绽放出稳定而柔和的黄白色光芒!那光芒不同于烛火的摇曳昏黄,也不同于油灯的烟雾缭绕,它是一种纯净、稳定、仿佛将一小片白昼时光凝固在琉璃罩中的光。
尽管是白天,但那清晰的光晕依然穿透玻璃,在楼下的空地上投下片片明亮的光斑,宣告着一个崭新时代的黎明。
“成功了!电灯亮了!”
“稳定!太稳定了!毫无闪烁!”
工坊内外,瞬间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许多参与研制的学员激动得相互捶打,热泪盈眶。朱厚照更是直接蹦了起来,抓着陆仁的胳膊猛摇:“陆师傅!成了!真的成了!比宫里的蜡烛亮堂一百倍!晚上这里岂不是跟仙宫一样?”
陆仁心中激荡,但脸上依旧保持着沉稳:“逐层逐户送电,测试室内照明与线路负载!监测电压波动,记录各项数据!”
命令被迅速执行。随着楼内各层分闸、各户开关的依次合上,从一层到五层,各个预留了灯口的房间窗口,相继亮起温暖的光芒。
预先铺设在天花板夹层和墙壁内的包纱铜芯电线,以及安装在墙边触手可及位置的拉线开关,将控制光明的权力,如此便捷地交给了未来的主人。
尽管灯泡的寿命、亮度还有漫长的提升之路,但这稳定供电的成功,无疑是为新城,乃至为整个大明,点亮了通往“不夜天”的第一盏航标灯。
几乎与此同时,由蒸汽学院主导的小型自来水系统,也迎来了最终的检验时刻。
在示范区边缘,一座砖石砌筑、高约五丈的圆形水塔已然矗立,塔下连着沉淀池、沙滤池和清水池。
旁边工棚内,一台特制的双缸活塞式蒸汽水泵,正以低沉而有力的节奏轰鸣着,将来自深层地下、经过初步沉淀和过滤的清澈水源源不断地提升至塔顶那座巨大的、内衬防锈锡板的水箱中。
“水塔水位已达标定线!”
“主干管网压力稳定,未见泄漏!”
“各单元入户阀门确认关闭!”
负责此项目的工程师声音因激动而略显沙哑,向亲自前来验收的陆仁汇报。
一条条以优质铸铁打造、内壁刷覆桐油石灰防锈层、接口处用浸油麻丝和铅膏严密嵌缝的供水干管,如同埋藏在地下的忠诚血脉,将洁净的水源输送到“甲字壹号”楼以及附近规划中的公共取水点。
更令人称道的是,与之配套的、以陶瓷管和水泥管构成的排水系统也已铺设完毕,生活污水通过管道汇集,最终流向远处正在建设的、由格物院化工所指导设计的大型化粪池和初步净化池,实现了污水的有序排放与处理,避免了环境污染。
陆仁在众人的簇拥下,走进“甲字壹号”楼一单元一楼特意设置的一个公共展示区,这里模拟了一个标准的住宅厨房和卫生间。
厨房区域,一个崭新的黄铜十字形龙头安装在水泥烧制的白色水槽上方;旁边的卫生间区域,虽然那个划时代的“水冲式陶瓷马桶”还在最后的釉面处理和虹吸结构优化阶段,但预留的铸铁排污管道和进水管道接口已清晰可见,旁边安装了一个稍小些的洗手盆龙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工科大明请大家收藏:()工科大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在无数道混合着好奇、紧张与期盼的目光注视下,陆仁伸出手,缓缓拧动了水槽上那个冰凉光滑的黄铜龙头。
“哗——”
一股清冽、透明、带着丝丝凉意的水流应声而出,稳定地注入白瓷水槽中,溅起欢快的水花。水流的大小可通过龙头的旋转轻松控制,开关之间,自如顺畅,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出水了!真出水了!”
“干净!真干净!比井水清亮多了!”
“我的天爷,这以后喝水洗衣得多方便!”
围观的工匠、学员们发出阵阵由衷的赞叹。
随行的医官立刻上前取样,快速检测后宣布:“水质清澈,无异味,杂质极少,煮沸后饮用无虞!” 这句话更是给众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电力与自来水这两大系统的相继成功,如同为新城的躯体注入了光明的灵魂和洁净的血液。
陆仁马不停蹄,立刻投入到下一项至关重要的战略任务中——打造三套定位精准、足以让不同阶层观者都能找到自身梦想投射的样板间,将这超越时代的便利与舒适,转化为触手可及的向往。
他亲自坐镇,调集了格物院设计所、木工坊、金属工坊、纺织坊乃至陶瓷坊的顶尖匠人,以“甲字壹号”楼为舞台,精心构筑了三套目标明确、各具特色的样板空间。
第一套,“小康之家”,定位略有积蓄的普通民众(如高级工匠、铺面管事、家中略有田产者),面积约八十平米。 此套户型主打“实用温馨,功能齐全”。
一入门是兼具客厅与餐厅功能的方正堂屋,地面铺设了西山瓷砖坊新出的、价格适中的青灰色防滑地砖。墙壁以白灰抹平,显得格外亮堂。
最大的亮点在于客厅:一套由陆仁画出草图、木工坊巧匠以榉木为框架、内置多层藤网与弹性棕丝垫、表面覆盖厚实耐磨的靛蓝色斜纹布软垫的“L”形转角沙发,取代了传统的椅凳。虽然造型简约,但坐感舒适,足以容纳五六人同时闲谈。配以可移动的实木茶几、带玻璃柜门的展示架以及靠墙的多功能储物柜,将空间利用率发挥到极致。
卧室内的“拔步床”被改良,增加了床头柜和内置的衣物悬挂杆与抽屉。厨房虽不算宽敞,但预留了自来水龙头接口,并摆放了一个按陆仁指点改良的、带风门和铁皮烟囱的“高效蜂窝煤灶台”,以及一个以白陶烧制、下方带排水口的洗涤池。
最令人惊喜的是,这套八十平的户型,竟然也规划了一个独立的卫生间!虽然马桶尚在攻关,但预留了标准的管道接口,并安装了陶瓷洗手盆和铜质龙头,墙上挂着一面尺寸不小的玻璃镜。顶部预留了电灯线口,每个房间都安装了实用的白炽灯和拉线开关。
整个空间无处不体现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设计智慧,以及对提升普通家庭生活品质的深切洞察。
第二套,“富足安康”,定位家境更为殷实、拥有店铺或较大田产、或从事成功商贸的家庭,面积约一百二十平米。 此套户型强调“空间感与品质生活”。拥有独立的玄关、宽敞的客厅、明亮的餐厅、两间卧室以及一间书房。地面采用了更高档的仿木纹釉面地砖,光洁易打理。
客厅中心是一套造型更为流畅、带有雕花硬木扶手、填充物更柔软、面料选用提花棉麻混纺的“组合式沙发”,配以镶嵌贝母的实木茶几和兼具收纳与展示功能的博古架。餐厅摆放着可扩展的八仙桌和符合人体工学的靠背椅,旁边还设置了一个兼具酒柜与备餐台功能的“餐边柜”。
书房宽敞静谧,大书桌、高背椅、顶天立地的书架一应俱全。
主卧套房设计,包含睡眠区和一个步入式的“储物更衣间”,内置大量的挂杆、隔板和多规格抽屉,收纳能力惊人。厨房更为开阔,预留了双龙头水槽和更完善的储物吊柜。
其独立卫生间面积更大,不仅预留了马桶位和宽敞的淋浴区(演示时用木桶和带阀门的莲蓬头模拟),安装了更大的陶瓷洗手盆和镜箱,甚至还规划了放置洗衣木桶的区域。电灯系统更为完善,客厅配备了多灯头吊灯,书房和卧室则有可调节的台灯与壁灯。整体风格在传统中透出现代便捷,彰显出一种踏实而讲究的生活质感。
第三套,“风雅仕宦”,定位低阶官员、有品级的吏员及有影响力的文人雅士,面积达二百平米。
此套户型追求“气度与私密兼具,待客与怡情两全”。拥有独立的前厅、规整方正用于正式会客的正厅、用于家眷日常起居的偏厅、两到三间卧室、独立书房、茶室以及必要的仆役房。
地面部分区域铺设了价格不菲的实木地板,部分区域则用了带有天然纹理的大理石地砖。
家具用料更为考究,鸡翅木、铁力木等硬木随处可见,形制上则在保留传统骨架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体量宽大、可倚可靠的“官帽椅式沙发”,镶嵌云石面板的大型茶几,融合多宝格与陈列柜功能的豪华厅柜,以及由格物院精密钟表坊特制的、带整点报时功能的落地自鸣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工科大明请大家收藏:()工科大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