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阳城外,朝鲜军营。
李舜臣正在帐中擦拭佩刀,忽听帐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將军!“一名副將掀帘疾步而入,脸上写满激动,“庆军遣使来了!说是......说是那位贾都督终於要见您了!“
“什么?“李舜臣手中佩刀“噹啷“一声掉在地上,他猛地站起身,鬍鬚都激动得颤抖起来,“当真?“
副將连连点头:“千真万確!那位史將军就在营外候著呢!“
李舜臣急忙整理衣冠,双手竟有些发抖:“快!快请史將军稍候,我这就来!“
他手忙脚乱地换上最正式的朝服,又命人取来早已准备好的礼单。
镜中的老將眼中闪烁著兴奋的光芒——终於,终於能见到那位传说中的少年统帅了!
在朝鲜时与八旗兵交手,他们可谓没赚到过一点便宜,全程压著打,一眾將军更是被打得死的死,伤的伤,最后让得他出来主持大局;
现在倒好,由贾玌率领的北伐军不过数月,打得八旗兵连连败退,最后灭国,
他如何不期待以之相见!
更何处,他还听朝鲜使者言:贾玌曾在天朝京城,当著皇帝与文武大臣、蒙古、韃靼两国使者的面,徒手生撕猛虎!
何其壮哉!
半刻钟后...
史霖面无表情地站在营门外,眼角余光扫著那个操著蹩脚汉语、喋喋不休的朝鲜將领——
“史將军、啊不......史校尉,“李舜臣笑容满面地拱手,一夹马腹赶上几步,“敢问贾都督喜好如何?某也好提前准备些许......见面礼?“
史霖冷淡地瞥他一眼:“不必。“
“那都督平时饮茶还是饮酒?“
“隨意。“
“呃......都督的军务可还繁忙?“
“......“
李舜臣碰了一鼻子灰,訕訕地摸了摸鼻子。
但面上依旧掛著恭敬的笑意,不敢有丝毫放肆。
毕竟......能见到那位传说中横扫辽东的贾都督,已是他梦寐以求之事。
穿过重重城门,来到中卫指挥司。
李舜臣心跳如鼓,手心都沁出了汗。
大堂內,贾玌端坐主位,熊文龙、毛志远、苏瑾言分列两侧。
四人正在饮酒閒谈,气氛看似轻鬆,却自有一股肃杀之气。
李舜臣刚跨入门槛,正要下拜,却见贾玌端起酒杯抿了一口,睥睨地抬眼望来——
就是这一眼——
那双漆黑如墨的眸子淡淡扫来,李舜臣登时如坠冰窟!
他浑身僵直,仿佛被一头远古凶兽盯上,连血液都凝固了。
那一瞬间,他竟有种被看透骨髓的错觉——
“啊——!是朝鲜大將军来了!”
这轻飘飘的一句话,却让李舜臣浑身剧震。
李舜臣这才如梦初醒,慌忙跪地行礼;
“末、末將不敢...“
李舜臣头垂得更低,额头几乎贴地:“只是都督麾下一员小將!“
“起来吧。“
贾玌懒散地倚在主座上,指尖轻轻敲击著黄梨木案的边沿。
敲击声在寂静的大堂內格外清晰。
“李將军,“贾玌的声音带著几分慵懒,“听说你屡次求见本督,所为何事啊?“
李舜臣咽了口唾沫,额头上的汗珠顺著脸颊滑落:“回、回稟都督,末將...末將...“
他结结巴巴地说不出话来,往日指挥千军万马的沉稳气度此刻荡然无存。
熊文龙在一旁看得好笑,忍不住插嘴道:“李將军在战场上威风八面,怎么现在倒成了结巴?“
贾玌抬手制止了熊文龙的调侃,目光依旧锁定在李舜臣身上:“但说无妨!“
李舜臣闻言深吸一口气,胸膛起伏几下,终於稳住了心神。
他捋了捋白的鬍鬚,重新整肃仪容,虽然依旧带著浓重的朝鲜口音,但话语总算连贯起来:
“末將奉我国大王之命,特来拜谢都督天恩!“
说著,他郑重地从怀中取出一份鎏金册页,双手高举过头顶。
贾玌给熊文龙使了个眼色,熊文龙会意,上前接过呈上。
“去岁建虏入寇,朝鲜八道生灵涂炭,幸得都督挥师北上,犁庭扫穴,方能重见天日。“李舜臣说著,眼眶竟有些发红,
“王上特地备下国礼三十六箱,其中高丽参千斤,夜明珠十对,还有我朝鲜秘制的泡菜......“
“且慢。“
贾玌突然抬手打断,嘴角微微抽搐,脸上浮现出似笑非笑的神情。
谁稀罕那玩意......!
他缓缓將那份礼单推到案几边缘,指尖在黄梨木上轻轻一叩。
大堂內的气氛顿时为之一变。
“李將军,“贾玌的声音忽然严肃起来,“本督奉皇命征討建州,救朝鲜於水火,这本是天子仁德。要谢,也该谢我大庆皇帝陛下才对。“
李舜臣闻言,连忙叩首道:
“都督明鑑!我朝鲜国王已派特使携国书前往京城,叩谢天恩。
只是此番都督亲率大军,神威赫赫,一路势如破竹,將建州贼寇打得落流水,解救我朝鲜万千子民於水深火热之中;
我朝鲜上下对都督亦是感激涕零,这些薄礼,实在不足以表达我等心意。”
贾玌这才微微頷首,神色稍霽。
“李將军快快起来说话。
本督知晓朝鲜上下的心意,但我大庆向来以仁义为本,出兵辽东,一是为雪国耻,二是为保一方安寧,並非贪图他国財物。”
李舜臣站起身来,恭敬地垂手而立,聆听贾玌话语。
“不过嘛...两国邦交,重在情谊。朝鲜与我大庆相邻,唇齿相依。
如今建州已灭,周边局势尚不明朗,本督希望朝鲜能与我大庆守望相助,共保边境太平。”
贾玌目光炯炯,直视李舜臣。
李舜臣忙不迭点头:“都督放心,我国王早有此意。只要大庆有所吩咐,朝鲜必定全力以赴!”
李舜臣的话音未落,额头已然渗出一层细密的汗珠。
他偷偷抬眼看向贾玌,只见那位年轻的统帅正若有所思地把玩著手中的青玉酒杯,酒杯在他手指间流转出幽冷的光。
“都督...“李舜臣咽了口唾沫,又添道:“这些礼物实在粗鄙,但確是朝鲜上下的一片赤诚之心。请都督万勿推辞...“
大堂內陷入片刻寂静。
贾玌忽然轻笑一声,將酒杯往案几上一放。
“好,既然是朝鲜王的诚意,本督便代军中將士谢过了。“
他的目光扫过那份礼单,意有所指地补充道:
“不过嘛!本督倒是有一见事需要李將军去办......!”
李舜臣闻言眼中陡然迸出喜色,腰杆不自觉地挺直了几分。
他临行前,朝鲜王曾在密旨中痛彻叮嘱:“贾玌此人不过十七便已掌北境兵权,將来必是中原砥柱。我朝鲜地处东北,夹在各大势力之间,若不抱紧这条大腿,他日倭寇再来、满清余孽復起时,谁人能救?“
想到此处,李舜臣立刻躬身行礼,声音都比刚才洪亮了几分:
“都督只管吩咐!我国王有令,但凡都督所需,朝鲜必倾国相报!“
贾玌满意地点点头,等的就是这句话!
“本督要你在汉城立一座功德碑。“
“功德碑?“李舜臣微微一怔。
“不错。“贾玌站起身,负手踱步,“碑文需详载此战始末,记我大庆王师如何雪国耻、灭建奴、救朝鲜於水火。更要刻上——“
他忽然转身,目光如电:
“朝鲜永为大庆藩属,世代效忠!“
李舜臣心头一震,但转念一想,这要求反倒正中下怀。
他当即跪地叩首:
“末將这就传信回国,请王上立即著手办理!
定当选用最好的石料,请最好的匠人,將这功德碑立在我朝鲜王宫正门前——!“
熊文龙、毛志远几人对视一眼,脸上浮现出疑惑之色。
毛志远忍不住低声嘀咕:“都督今日怎么在意起这些虚名了?“
熊文龙嗤笑一声,捏著酒杯道:“怪哉!往日不是最烦这些繁文縟节吗?“
苏瑾言眼珠微转,若有所思。
贾玌听著这些碎语,表面依旧从容,心中却掀起惊涛骇浪——
幸好想起来了,差点晚节不保!』
他脑海中浮现出前世某国史书中那个恐怖画面:
唐太宗征高句丽时,天策上將李世民亲率大军,却被一个不知名的朝鲜將领一箭射瞎左眼,自此性情大变,晚年更是昏聵不堪......】
“若是换成我......岂不是要被他们戴上项圈、拴著狗链,听从朝鲜大军的话攻打皇太极?!“
想到这里,贾玌顿觉后背发寒,手掌不自觉地按在了腰间的尚方宝剑上!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