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薇的指尖在平板电脑上划过“云境大厦”的三维模型时,窗外的黄浦江正泛着晨雾。作为上海顶尖建筑设计事务所“筑境”的合伙人,她接下这个项目时就知道不简单——开发商“盛远集团”要把云境大厦打造成“华东第一智能住宅标杆”,AI中控、无感通行、环境自适应调节这些技术指标堆得像小山,但林薇心里始终悬着一根弦:智能的边界,该在哪里?
“林工,盛远的赵总到了,在会议室等您。”助理小陈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林薇合上平板,深吸一口气。她知道,今天这场会,注定要和“速度”“成本”掰扯“伦理”这个不那么“讨喜”的话题。
会议室里,盛远集团总裁赵立东正对着投影屏上的进度表皱眉,见林薇进来,指了指座位:“林工,咱们直接说重点。施工队催了三次,你这边的‘智能系统补充方案’还没签字——不就是个住宅吗?AI能调温、能开门、能监控安全,不就够了?”
林薇把平板连上台式机,调出她连夜修改的方案,第一页就打了三个加粗的标题:**优先、安全冗余、包容适配。“赵总,云境大厦住的不是‘数据’,是活生生的人。这三个原则,是智能建筑的底线,不能砍。”
赵立东嗤笑一声,身子往后靠在椅背上:“**优先?咱们装的AI监控是为了防盗,人脸识别门禁是为了方便,难不成还能偷看住户洗澡?安全冗余更没必要,一套应急系统就够了,再装一套备用,多花几百万,业主又看不见。”
“看不见不代表不存在。”林薇点开一个案例视频——去年深圳某智能公寓,AI监控系统被黑客入侵,住户的日常作息全被泄露;还有杭州的项目,因为依赖单一AI应急系统,停电时电梯困了人,系统却没触发报警。“赵总,智能建筑的‘智能’,不该是把人变成技术的附庸。伦理设计不是成本,是给住户的‘定心丸’。”
赵立东的手指敲了敲桌面,没说话。旁边盛远的技术总监王磊打圆场:“林工,赵总也不是反对伦理,就是觉得咱们是不是有点‘过度’了?比如你说的‘**权限分级’,住户自己调参数多麻烦?不如统一设置,效率高。”
“麻烦?”林薇拿出手机,点开一个问卷截图,“这是我们上周做的用户调研,58%的住户担心‘AI知道太多’——有个程序员住户说,他不想让系统知道自己几点加班、几点吃饭;还有位老师,怕系统识别孩子在家上网课,泄露行踪。统一设置看似方便,其实是把‘**选择权’从住户手里拿走了,这本身就是不伦理的。”
她顿了顿,调出云境大厦的户型图:“再说‘包容适配’。咱们设计了12套无障碍户型,针对老人和残障人士,但如果智能系统只支持触屏操作、语音指令只认标准普通话,那住在这里的张阿姨——就是上周来咨询的那位独居老人,她不会用触屏,说话带点苏州口音,难道要让她每天等物业来开门?”
赵立东的脸色缓和了些,但还是没松口:“林工,我懂你的意思,但工期不等人。你说的这些,能不能往后挪挪?等大厦封顶了,咱们再补?”
“赵总,伦理设计不是‘补丁’,是‘地基’。”林薇走到投影屏前,指着智能中控的电路图,“比如**防火墙,要和电路同步铺设;应急备用系统的线路,得和主系统分开走——等封顶了再改,相当于把建好的墙拆了重砌,成本更高,还影响结构安全。”
就在这时,小陈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个文件夹:“林工,昨天去云境大厦周边调研的报告,有几位准业主想找您聊聊。”
赵立东抬了抬下巴:“让他们进来。正好听听,业主到底想要啥。”
进来的是两位准业主:62岁的张秀兰阿姨,手里攥着个旧手机;还有28岁的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李哲,背着个双肩包。张阿姨一坐下就拉着林薇的手:“林设计师,我听说这房子里全是机器管事儿,我眼神不好,触屏按不准,说话又不是普通话,到时候进门都进不去咋办啊?”
李哲则拿出手机,调出一个论坛截图:“林工,我看有人说云境的AI会记录住户的用电、用水数据,还会分析作息——我经常加班到半夜,不想让系统知道我什么时候回家,更不想这些数据被拿去做别的用。”
赵立东的表情有点不自然,咳嗽了一声:“阿姨,您放心,我们会安排物业帮您;小伙子,数据都是加密的,不会泄露。”
“加密也不行啊。”李哲摇头,“我之前住的公寓,说是数据加密,结果去年还是被第三方公司拿去做了用户画像,天天给我推保健品广告。林工说的‘**权限自己调’,我觉得特别好——我想让系统管照明,就开照明权限;不想让它管作息,就把这个功能关了,这才叫‘我的家’。”
张阿姨也跟着点头:“要是能有个大按钮,我一按就能开门,说话它也能听懂我的口音,那就太好了。我儿子在国外,我一个人住,就怕机器不听话,出点事儿叫天天不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请大家收藏:()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林薇看了眼赵立东,轻声说:“赵总,您看,业主要的不是‘最智能’,是‘最安心’。伦理设计,就是让智能围着人转,不是让人围着智能转。”
赵立东沉默了几分钟,突然拿起笔,在林薇的补充方案上签了字:“行,林工,就按你的来。但我有个要求——这些伦理设计,得让业主看得见、摸得着。别到时候业主问起来,咱们说不清楚。”
“没问题。”林薇立刻接话,“我们会做一本‘智能伦理手册’,把**权限怎么调、应急系统怎么用、无障碍功能怎么开,都写得明明白白,还会组织业主培训。另外,大厦里会装‘伦理监督屏’,实时显示系统的**保护状态、应急系统的运行情况,让大家随时能看。”
赵立东点点头,站起身:“那我就等着看你的‘伦理大厦’了。别让我失望。”
送走赵立东,李哲还没走,他凑到林薇身边:“林工,我还有个想法——能不能在中控系统里加个‘伦理反馈按钮’?要是住户觉得系统侵犯了**,或者哪个功能不方便,能直接反馈,你们能及时改?”
林薇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我们可以和软件团队对接,把‘用户伦理反馈’做成闭环——反馈进来后,48小时内给回复,一周内出改进方案。这样才能让伦理设计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跟着住户的需求变。”
张阿姨也笑了:“要是这样,我就放心买这房子了。林设计师,你真是替我们老百姓着想。”
等两位业主走了,小陈凑过来:“林工,你今天可真厉害,把赵总说动了。我还以为要吵起来呢。”
林薇喝了口咖啡,看着窗外渐渐散去的晨雾:“不是我厉害,是‘伦理’本身站得住脚。智能建筑的核心是人,忘了这点,再先进的技术也是空架子。”
接下来的一个月,林薇的团队忙得脚不沾地。她带着设计师们跑遍了上海的无障碍设施体验馆,给张阿姨这样的老人做模拟测试——把语音指令的识别范围扩大,加入苏州、宁波等方言;把触屏按钮改大,还加了盲文标识;在玄关处装了个“紧急呼叫大按钮”,一按就能联系物业和家人。
针对李哲提出的**问题,他们和软件团队一起开发了“**权限分级系统”:住户可以在手机APP上选择“完全开放”“部分开放”“关闭”三个等级——选“部分开放”的话,能指定系统只获取照明、空调的数据,不获取作息、用水数据;还加了“数据本地存储”选项,住户可以选择把自己的数据存在家里的本地硬盘,而不是云端,从源头减少泄露风险。
应急系统方面,他们做了“双重冗余”:主系统用AI控制,备用系统用手动触发,线路分开铺设,还在每层楼的楼梯间装了应急发电装置——就算主电源断了,备用电源能撑48小时,应急照明、电梯、呼叫系统都能用。
这天,林薇带着团队去云境大厦的施工现场验收**防火墙的铺设。施工队队长老王指着墙里的线路:“林工,您放心,这防火墙的线路和其他线路完全分开,还加了屏蔽层,黑客想破解都难。”
林薇蹲下来,摸了摸线路接口:“老王,辛苦你们了。这部分虽然看不见,但关系到几百户人家的**,不能马虎。”
正说着,她的手机响了,是陈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科技伦理研究中心的主任,之前林薇找她咨询过智能建筑的伦理框架。“林薇,你们云境大厦的‘伦理设计方案’我看了,特别好!下周我们中心有个‘智能建筑伦理研讨会’,想请你来讲讲,怎么样?”
林薇笑着答应:“当然好!我还想请您帮我看看,我们那个‘用户伦理反馈系统’,还有没有要完善的地方。”
挂了电话,老王凑过来:“林工,你们搞这个‘伦理设计’,是不是特别麻烦?”
“麻烦,但值得。”林薇站起身,望着正在封顶的大厦,“你想啊,以后这里住的有老人,有年轻人,有上班族,有残疾人——每个人的需求都不一样。智能建筑不是要把大家‘统一’成一个样子,而是要让每个人都能在里面住得舒服、住得安心。这就是伦理设计的意义。”
一周后的研讨会,林薇站在讲台上,身后的屏幕上放着云境大厦的效果图。她举起手机,展示了“**权限分级”的界面:“大家看,这个界面里,住户可以自主选择‘允许系统获取哪些数据’‘数据存在哪里’‘是否同意第三方使用’——我们甚至加了个‘临时权限’,比如请朋友来住,就给朋友开24小时的门禁权限,过期自动失效,不用怕权限泄露。”
台下的陈教授点头:“林薇团队的这个设计,抓住了智能建筑伦理的核心——‘人的主体性’。很多智能项目把‘智能’当成目的,忘了‘人’才是目的。伦理设计,就是要把‘人’拉回中心。”
有位来自北京的设计师举手提问:“林工,你们做这些伦理设计,成本增加了多少?业主能接受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请大家收藏:()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成本增加了12%左右,但我们做了业主投票,89%的业主愿意为伦理设计买单。”林薇调出投票结果,“因为大家明白,这些钱花的是‘安心钱’——比如应急备用系统,平时可能用不上,但真出事儿了,就是救命的;**保护,平时可能没感觉,但一旦泄露,损失的是信任。”
研讨会结束后,李哲发来消息:“林工,我看了研讨会的直播,那个‘临时权限’太实用了!我以后请朋友来玩,再也不用怕他们拿到长期门禁了。”
张阿姨也打来电话,声音里满是笑意:“林设计师,昨天物业上门教我用那个大按钮,一按就能叫人,说话它也能听懂我的苏州话了!我儿子在国外视频的时候,都说这房子买对了。”
林薇挂了电话,走到办公室的落地窗前。夕阳下,云境大厦的轮廓渐渐清晰,AI中控系统的调试还在继续,**防火墙的指示灯闪着柔和的绿光,无障碍通道的扶手已经安装完毕。她想起刚接项目时的疑惑——智能的边界在哪里?现在她有了答案:智能的边界,就是人的需求;伦理设计的原则,就是让技术永远服务于人。
几天后,赵立东突然来事务所找林薇,手里拿着一份报纸——《上海日报》的头版报道了云境大厦的伦理设计,标题是“智能建筑不‘冰冷’,伦理设计暖人心”。
“林工,你火了!”赵立东把报纸放在桌上,语气里带着佩服,“昨天有三个外地开发商来问我,能不能借鉴你们的伦理设计方案。还有业主群里,大家都在夸这个‘伦理大厦’,说咱们盛远是真的为业主着想。”
林薇拿起报纸,嘴角扬起微笑:“赵总,您看,伦理设计不仅能让住户安心,还能让项目更有价值。这不是成本,是投资。”
赵立东点点头,认真地说:“以后盛远的项目,都要加‘伦理设计’这一项。林工,下次再有这样的项目,还请你当总设计师。”
林薇望着窗外的黄浦江,江水波光粼粼,和云境大厦的玻璃幕墙相映成趣。她知道,云境大厦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会有更多的智能建筑拔地而起,但只要守住“**优先、安全冗余、包容适配”这三个原则,守住“技术服务于人”的初心,智能建筑就不会变成“冰冷的机器牢笼”,而是能容纳每个人需求的“温暖港湾”。
夜幕降临时,林薇收到了小陈发来的消息:云境大厦的“伦理监督屏”安装好了,实时显示着“**保护状态:正常”“应急系统运行:正常”“用户反馈处理:0待办”。她点开图片,屏幕的光映在她的眼里,像一颗小小的星辰——那是技术与伦理共生的光,是属于未来的光。
喜欢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请大家收藏:()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