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步,孤立豪强,断其补给。张世贵、刘承业这些豪强,之所以敢勾结李本深,无非是想借他的势力扩大地盘。你派五千精锐,分成三路,分别驻守淅川至内乡、内乡至卢氏、卢氏至淅川的官道,以‘巡查流寇’为名,切断豪强与李本深之间的粮草运输;同时,我亲自去联络豫西的乡绅与百姓,只要百姓们不再向豪强交粮,乡绅们不再为豪强站台,李本深的粮草供应不出十日便会断绝。”
“第三步,围而不打,迫其投降。待粮草断绝、士兵动摇,你再率主力将李本深的三处据点团团围住,只围不攻,同时让赵坤在内部策应,打开城门或山寨,咱们兵不血刃就能拿下。记住,无论何时,都要优先保护百姓,不准烧杀抢掠,缴获的粮食与土地,全部归还百姓。”
曹变蛟仔细聆听,每一个细节都记在心里,又补充道:“国公爷,李本深在淅川县城扣押了百余位百姓家属,作为‘人质’,若咱们逼得太紧,他可能会伤害人质。”王磊早有考虑,从怀中取出一封密信:“这是暗线绘制的县城人质关押地图,今晚你派两百精锐,由赵山带领,潜入县城救出人质,务必做到悄无声息,不打草惊蛇。”
当晚,赵山率领两百精锐,趁着夜色潜入淅川县城。按照密信标注的位置,他们找到关押人质的宅院,解决了看守的士兵,成功将百余位百姓家属救出。当赵坤得知家人被救,感激涕零,当即表示愿意配合,暗中联络了数十名同样不愿为李本深效力的士兵,约定在三日后打开县城西门,迎接曹变蛟大军。
与此同时,王磊带着十名亲卫,深入豫西各村镇,联络乡绅与百姓。在淅川最大的乡绅周敬之家中,王磊晓以利害:“周老先生,李本深勾结豪强,横征暴敛,百姓早已怨声载道。如今朝廷大军已至,他覆灭只是时间问题。您若能带头联络其他乡绅,停止向张世贵供粮,日后豫西建学堂、修医馆,我定请您担任学堂山长,让您的学识造福一方。”周敬之本就对李本深的苛政不满,见王磊态度诚恳,又有如此承诺,当即答应:“国公爷放心,明日我便联络全县乡绅,断绝与张世贵的往来!”
在村落里,王磊亲自为百姓们写下“保证书”,承诺“凡被强占的土地,一律归还;被征缴的粮款,加倍赔偿;参与叛乱者,只要投降,一律免罪”。百姓们看着王磊亲笔写下的字迹,又得知家人已被救出,纷纷表示愿意配合:有的主动带路,指明豪强的粮仓位置;有的写信给被抓去充役的亲人,劝说他们投降;还有的组织起来,在豪强的庄园外静坐,拒绝交粮。
三日后,张世贵的粮仓因百姓拒交粮、官道被封锁而空空如也,李本深的士兵们因断粮开始哗变。赵坤按约定打开淅川县城西门,曹变蛟率领大军顺利入城,李本深见大势已去,带着少数亲信逃往内乡,却被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士兵擒获。内乡的刘承业与卢氏的张茂见李本深被俘,吓得连忙解散私兵,主动向曹变蛟投降。
第二节:公堂断案安民心,建制固本稳豫西
李本深与豪强们被俘后,王磊决定在淅川县城的校场设立“临时公堂”,公开审理此案。消息传开,豫西三县的百姓纷纷赶来,校场周围挤满了人,连屋顶上都站满了人,大家都想亲眼看看这位“为民做主”的国公爷如何处置这些祸害。
公堂设在校场中央的高台上,王磊身着玄色锦袍,端坐于案后,两侧分别是曹变蛟、地方官员与乡绅代表周敬之。李本深、张世贵、刘承业等人被铁链锁住,跪在公堂之下,身后站着手持刀斧的士兵,气氛庄严肃穆。
“升堂!”随着一声喊,王磊敲响惊堂木,目光扫过堂下众人,沉声说道:“今日在此设公堂,公开审理李本深勾结豪强、残害百姓一案。凡有被欺压的百姓,均可上前举证,本公定当为你们做主!”
话音刚落,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拄着拐杖走上前,正是王磊此前在田埂上遇到的郭家村老农郭老汉。他从怀中掏出一张泛黄的纸,双手颤抖着递给王磊:“国公爷,这是张世贵强占我家五亩地的契约,上面的手印是他逼着我按的!我儿子被抓去修庄园,至今还没回来……”
王磊接过契约,仔细查看,又让张世贵辨认。张世贵不敢否认,只能低头认罪。紧接着,百姓们纷纷上前举证,有的拿出被征粮款的收据,有的展示被抄家的清单,还有的带着被士兵打伤的伤口作证。一位年轻妇人抱着孩子,哭着说:“国公爷,李本深的人抢了我家仅有的三石粮,我丈夫反抗,被他们活活打死……求您为我们报仇!”
王磊看着眼前的证据与百姓们的泪水,脸色愈发沉凝。他让书记员将所有证据一一记录在案,又传召李本深的副将赵坤作证。赵坤详细供述了李本深如何胁迫士兵、如何与豪强分赃、如何残害百姓的细节,甚至拿出了李本深与豪强往来的书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回到明末做皇帝请大家收藏:()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