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大肆封赏

这份通告是诸葛亮亲手写的,用最简洁的文字將三省六部一台九寺五监的职能写的清清楚楚。

更重要的是这套官职体系与大汉目前正在实行的官职体系出入不大,所谓的六部只不过是现下正在实行的六曹,只是將六曹职能更加明確化,正规化了而已。

变化不大百官就容易理解,容易理解就容易接受,受诸葛亮邀请参与过官制討论的张昭当即出列拜道:“臣附议,此套官职体系更加合理,职能更加明確,可以实行。”

其他官员也没意见,纷纷躬身附议,对他们来说也就改了个官职名称而已,没啥不能接受的。

刘备满意点头道:“既然诸位爱卿都无异议就照此办理,军师,宣读封赏詔书吧。”

“喏……”诸葛亮走上高台,从陈到手中接过詔书高声喊道:“车骑將军关羽……”

洋洋洒洒念了一大段废话,最后才念出眾人最关心的內容。

“封关羽为楚国公,拜为大將军。”

眾人闻言全都本能的向关羽看去,眼里除了羡慕没有其他情绪,这个封赏实至名归,要知道关羽可是败走麦城丟了荆州又反夺江东打回荆州的人物,这事传出去谁不说声佩服,封楚国公拜大將军舍他其谁?

关羽本人却激动的不知所措,封国公倒没什么,但拜大將军嘛……

要知道大將军可是大汉军中第一人,地位高於丞相,是妥妥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能担任大將军的哪个不是人中龙凤,韩信卫青霍光等先贤暂时不说就说最近的,上任大將军可是袁绍。

现在他关云长竟成了大將军,这让关羽多少有点恍惚。

他一个贩卖红枣绿豆的小商贩竟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將军,怎么听都感觉不真实。

因此关羽愣了许久才出列拜道:“谢陛下。”

诸葛亮继续念道:“封孙权为齐国公,拜为司空。”

孙权的身份摆在那,不给个国公说不过去,虽然封了国公拜了三公司空,但没给具体官职,继续在家养老吧。

孙权对此也早有预料,出列拜道:“谢陛下。”

诸葛亮继续道:“封张飞为鲁国公,拜为车骑將军,封马超为蜀国公,继续担任驃骑將军。”

这么多天过去,费禕已从凉州返回並匯报了马超与马謖的去向,得知马超绑架马謖打西域去了,刘备便没再追究,也没法追究,人都出玉门关了上哪追究去?

“封诸葛亮为吴国公,拜为丞相兼尚书令,封糜竺为越国公,户部尚书,封简雍为燕国公,礼部尚书,封孙乾为凉国公,封赵云为郑国公。”

刘备一口气封了九位国公,除孙权马超这两地位超然的诸侯和诸葛亮这位半路加入却居功至伟的首席谋士之外,其余全是隨他从中原过来,不离不弃的老兄弟。

关羽张飞赵云,糜竺简雍孙乾几人可都是妥妥的原始股,在刘备最落魄的时候不离不弃的跟著,现在刘备登基了,自然要重点照顾这群老兄弟了。

不出意外的话,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內都不会再有新的公爵了,毕竟刘备已经称帝成势,不需要別人雪中送炭了,再想立下足以获封公爵的功劳不太可能了。

宣读完九位公爵的册封之后诸葛亮懒的念了,直接將詔书展开让大伙自己过来看。

詔书刚一展开,附近官员便呼啦一声全围了过来。

这群精明的老傢伙没去看爵位,反而齐齐將目光投到了三省六部官员的任命上。

爵位只是特权,官职才是根本利益,这些实权官职落在谁的手上谁就能在朝廷决策中掌控话语权,所以首先要看的就是三省。

三省分別是中书省,参与朝廷大事的商议决策並起草詔书,掌握决策权。

门下省负责审议,驳回中书省的决策。

尚书省掌管六部,负责执行中书省的决策。

六部的职能更是清晰明了,詔书上关於三省六部的任命如下:中书省中书令:张昭。

门下省侍中:士燮。

尚书省尚书令:诸葛亮。

理论上掌管尚书省的尚书令诸葛亮只有执行权没有决策权,但诸葛亮又被刘备拜了丞相,是拥有决策权的,所以诸葛亮实际上掌管著中书尚书两省,地位权力远在张昭之上。

至於歷史上刘备登基后被拜为司徒的许靖,只被封了个太常寺卿,算是被边缘化了。

对刘备来说,许靖是个空有名望却寸功未立,只知道蹭吃蹭喝的傢伙,歷史上之所以封许靖为司徒是想借用他的名望,但现在刘备不需要了,士燮的名望比他好用的多,所以原本属於许靖的司徒之位给了士燮,士燮担任司徒,兼任门下省侍中。

对於三省主官的任命大伙都没异议,接著往下看。

御史台御史大夫:孙邵。

吏部尚书:刘巴

户部尚书:糜竺

兵部尚书:马良

刑部尚书:步騭

礼部尚书:简雍

工部尚书:诸葛瑾

凉州刺史:黄权

益州刺史:李严

荆州刺史:吕岱

扬州刺史:王甫

交州刺史:贺齐

以上人员全部封侯,季汉和东吴的人都有,东吴旧部对此没有意见。

接下来是武將的封赏,魏延为前將军,陆逊为后將军,赵云为左將军。

前后左右四方將军仅次於三公將军,关羽镇守荆州期间担任的也仅是前將军。

四方將军下方是四镇將军,镇北將军黄权,镇西將军关平,镇南將军贺齐。

还有一眾小將,张苞被封为虎威將军兼太子门大夫,姜维被封为討逆將军兼太子庶子,夏铜被封为铁盾將军兼太子中盾,全是太子刘禪的东宫属官。

所有人都上榜了,唯独两个人没在榜上,分別是刘封和关兴,这不免让眾人有些好奇。

因为这两人太特殊了,一位是刘备的养子,一位是力挽狂澜,功绩堪比霍去病的年轻一代第一人,对於他俩的封赏足以让刘备耗死许多脑细胞。

诸葛亮看出了眾人的好奇,收起詔书拿出一份单独的詔书念道:“朕之长子刘封隨朕征战四方功勋显著,封为赵王,秩比八千石。”

百官闻言纷纷点头微笑,这才对味嘛,刘封好歹是刘备长子,不封太子怎么著也得封个王啊。

诸葛亮继续念道:“封刘永为中山王,封刘理为常山王。”

刘永刘理是刘备跟吴夫人生的儿子,两人都未成年。

最后诸葛亮又拿出一份詔书,以前所未有的凝重语气大声念道:“侄子关兴麦城之战力挽狂澜,战功卓著,特封为神策侯,秩比五千石,封为镇东將军兼太子舍人。”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