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被改变的历史
应天府。
自朝廷五十万大军分拨北上后,不知道为什么,朱允炆总觉得有些心神不定。
但是转念一想,朱允炆又觉得是自己太过敏感。
这可是足足五十万的大军!
就算拿人命去填补,也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够打败仗吧?
更何况此次领兵打仗的,还是李文忠的儿子,也就是现在的曹国公李景隆。
李景隆曾去过湖广等地练兵,在朱允炆看来,他能够对于军事侃侃而谈,颇有见地,怎么也不像是军事白痴的样子。
想着朱允炆缓缓呼出一口气,重新回到龙椅上,开始翻开奏疏,逐字逐句地看来自北面的八百里加急邸报。
只是看着看着,朱允炆的脸色顿时就变得煞白一片。
明明眼下时节,天气还不算太热,但是在看完邸报的一瞬间,朱允炆的额头上,瞬间就有豆大的汗珠滚落。
“败了……”
他失魂落魄地从嘴中吐出一句话。
紧接着,朱允炆的脸上,露出了几乎算是难以相信的神色:
“怎么可能败!
”
这可是整整五十万大军啊,怎么可能败落?!
而燕王又是如何说动辽王、宁王和兀良哈三卫,作为他的拥趸,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硬是把他们说服,参与北平之战……
单从邸报上的内容来看,此次北平围攻之战,不仅被燕军反扑,最重要的是,因为形势逆转,李景隆这个被朱允炆委以重任的大帅,竟然主动在战场上投诚,连一般的逃兵都不如!
而偏偏,李景隆还是朱允炆力排众议,亲自定下的大将。
一想到这里,朱允炆就有一种喉头腥甜,险些喷血的冲动。
但是很快,朱允炆就发现,自己这口“血”
还是喷的太早了。
从邸报的后半部分来看,除了李景隆主动投降以外,还有平安、瞿能、郭英等将领,被燕军俘获,该杀的杀,该降的降。
如今燕军可以说是以战养战,经过一直以来的大战,军队数量非但没有减少,反而队伍规模愈发庞大起来。
甚至在粮草这一方面,因为李景隆作为主帅主动投敌,所以后方的士卒也溃不成军,纷纷四散,运送的粮草,也被燕军大量截获。
南军就相当于千里送人头,不仅把士卒将领,都送到了燕王那厮的手上,而且还用这五十万大军的粮草,将燕军喂得膘肥体壮。
若非后面有铁铉收拢逃兵,聚集在济南城内,镇守一地,恐怕就连最后的粮草都不能够保全。
只不过……铁铉是谁?!
朱允炆总觉得这个名字有些熟悉,但是又有些说不上来。
思来想去间,他终于从记忆的一角,翻阅到了有关铁铉的记忆。
早在皇爷爷还在的时候,铁铉就曾经和朱高爔混迹在一起,那时候铁铉还只是一个都督府断事,后来建文登基后,因为亲近文臣,加之铁铉此人手腕不错,倒也升迁过几次。
只不过因为他和朱高爔曾经关系不错,在升迁的时候,朱允炆那会儿顾念着这层关系,心中总归还是有几分芥蒂,不肯完全重用铁铉。
但是谁能料想到,就是这么一个不在朱允炆倚重信任范围内的臣子,此时却给了他这么大的惊喜!
从南军溃逃,铁铉一路收拾残局,固守济南,稳定局势的这一系列操作来看,铁铉还是有几分急智的。
只是,面对朱棣那个堪称战无不胜的存在,铁铉这么一个文弱书生,真的能够正面打败朱棣,乃至力挽狂澜吗?
此时此刻的朱允炆,终于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在兵事上,他和这位四叔之间宛若鸿沟一般的差距。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