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2章 稚子问天机(2015年12月31日上午)

新年前的最后一天,清晨。京城笼罩在一片清冽的寒意中,昨夜的薄雪在屋顶和枝头留下浅浅的印记,阳光努力穿透稀薄的云层,洒下苍白却带着希望的光线。李家书房内,厚重的窗帘拉开了一半,让这冬日的微光得以流淌进来,照亮了空气中缓慢飞舞的细小尘埃。

书房里弥漫着一种沉静而凝重的氛围,与窗外偶尔传来的零星鞭炮声形成微妙对比。深色的实木书桌光洁如镜,上面整齐地摆放着几份加密文件和一个开启视频会议的大屏幕笔记本。李玄策和方清墨并肩坐在书桌后,两人脸上都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以及作为父母最深沉的守护之心。他们对面,坐着两位神情严肃的专家:一位是国内顶尖的儿童心理学家赵教授,气质温婉,眼神却锐利如解剖刀;另一位是研究科技伦理的资深学者吴博士,眉宇间凝结着思辨的沉重。书桌侧面墙壁的大屏幕上,正通过高安全等级加密线路,视频连线着一位远在江南水乡的国学泰斗——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的柳文渊老先生。老先生身后是古朴的书架和窗外摇曳的竹影,更衬得他气度沉静,目光深邃如古井。

这次闭门会议的主题,沉重而特殊——关于他们年仅十二岁,却展现出惊人预知与感知能力的儿子,李天枢。

“玄策,清墨,”赵教授的声音柔和却带着穿透力,她翻看着一份薄薄的、记录了李天枢能力显现关键节点的报告,“天枢这孩子的情况,非常特殊。从年初那场市场剧烈波动前他无意识的股市曲线涂鸦,到秋季他反复提及的‘灰色的、呛人的大’(后来被证实是席卷华北的严重雾霾),再到不久前他描述的‘巨大的、冰冷的白色山峰在海上漂浮’(恰逢南极科考船遭遇冰山险情)…这些事件都超出了巧合的范畴。他的感知,似乎能穿透时空的迷雾,捕捉到某些重大事件的‘预兆’或‘回响’。”

方清墨放在膝盖上的手,不自觉地攥紧了。她想起儿子在雾霾预警前几天的烦躁不安,想起他画那座冰山时专注得近乎空洞的眼神,心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她看向丈夫,李玄策的手沉稳地覆在她的手背上,传递着无声的力量,但他的眼神同样凝重。

吴博士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是老话。但放在一个孩子身上,首先面临的是巨大的伦理困境。如何界定他能力的边界?如何确保他的‘知情同意’?他还太小,无法真正理解其能力的意义和可能带来的后果。再者,是‘最小干预’原则。我们动用他的能力,即使是为了公共利益,是否也是一种对他人格的干预和利用?这种干预的‘度’在哪里?稍有不慎,就可能对他稚嫩的心灵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他顿了顿,语气沉重,“更不用说,一旦这种能力的存在被外界知晓,无论善意恶意,都会将他卷入无法想象的漩涡。”

屏幕上,柳文渊老先生一直安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捻着颌下一缕银须,眼神仿佛穿透了屏幕,落在遥远的时空深处。书房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窗外寒风吹过光秃秃的树枝发出的低鸣,以及…隔壁房间隐约传来的、清脆的“咔哒、咔哒”声。

那是李天枢在玩一个复杂的鲁班锁。木块碰撞、滑动、嵌合的声音,带着一种孩子特有的、无忧无虑的专注和欢快。这声音像清泉一样流淌进凝重的书房,提醒着大人们讨论的核心,首先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

“吴博士所言,切中肯綮。”赵教授接过话头,声音更加柔和,带着母性的光辉,“天枢首先是个孩子。他的童年,他的心理健康,他的快乐成长,是我们所有考虑的绝对前提。任何引导或使用其能力的尝试,都必须建立在保护其心灵不被扭曲、不被过度负荷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建立一套长期、温和的心理疏导机制,帮助他理解自身的‘不同’,学会与这些特殊的感知共处,而不是被其控制或恐惧。要让他明白,无论他感受到什么,爸爸妈妈和所有关心他的人,永远是他最坚实的港湾。” 她的话语,像温暖的毯子,试图包裹住那个在隔壁房间玩耍的孩子。

“保护…疏导…伦理边界…”方清墨低声重复着,拿起桌上的钢笔,在摊开的笔记本上写下了这几个词。笔尖划过纸面,发出沙沙的轻响,像她此刻纷乱的心绪。她作为母亲,比任何人都更害怕这特殊的能力会吞噬儿子的童真。

这时,视频中的柳文渊老先生缓缓开口了。他的声音不高,带着江南口音的温润,却像古寺的晨钟,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连隔壁鲁班锁的“咔哒”声似乎都轻了下去。

“诸位所虑,皆拳拳爱护之心,老朽感佩。”柳老的目光扫过屏幕前的众人,最终仿佛落在了那个看不见的孩子身上,“然此子之能,非常道也。强求其‘有用’,恐反为其祸根。”他微微停顿,目光投向虚空,仿佛在吟诵古老的篇章,“《庄子·逍遥游》中,有树名‘樗’(chū)。其树干臃肿盘结不合绳墨,其树枝弯弯曲曲不合规矩。匠人经过,皆不屑一顾,谓之‘无用之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