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吾家病娇初长成20

武童试的考核项目虽多,但对江暮云这样常年苦练、基础扎实的武馆弟子来说,过程并不算漫长。

他沉着冷静地完成了拉硬弓、舞大刀、举石锁等力量测试,动作标准,力量充沛,引得场边监考的武官都微微颔首。

最后的骑射和步射环节,他虽因练习不足而略显紧张,但凭借着出色的身体控制力和稳定的心态,也顺利完成了所有规定动作,箭矢大多中靶,成绩虽非顶尖,却也稳稳达标。

当天中午之前,所有测试便已全部结束。

与文举需要漫长阅卷不同,武童试的成绩核定相对简单直接。

原本是需要3-5天出结果,但为了能让通过的考生及时准备下半年的武乡试,州衙门口今年会在考试当天的傍晚时分张红榜公布结果。

消息传回武馆,等待的众人都不免有些紧张和期待。

果然,傍晚时分,派去打探消息的师弟气喘吁吁地跑回来,脸上满是兴奋的红光:“中了!中了!咱们馆里去了七个师兄,有六个都榜上有名!暮云师兄也中了!”

武馆内顿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这个通过率,远高于那些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普通考生,足以证明振威武馆的实力和张严教习的水平。

江暮云听到消息,一直紧绷的心弦终于松弛下来,嘴角忍不住扬起一抹如释重负的笑意。

成了!他拿到了参加武乡试的资格!

虽然“武童生”仅仅是一个资格认证,并非真正的功名,不能带来官职、俸禄或社会地位的实质性提升,身份上也远不如受人尊敬的“秀才”那般光鲜,但这无疑是迈向更高目标的关键第一步。

这意味着他半只脚已经踏入了晋升的通道,未来有了更清晰的可能性。

馆主张严得知消息后,也是满面红光,显得十分高兴。

这不仅是对弟子们实力的认可,也是对武馆声誉的一次有力提升。

他大手一挥,颇为豪爽地决定:“好!都是好样的!今晚我做东,包下醉仙楼一桌酒席,咱们馆里今天没活儿的,都一起去!给这几个小子好好庆祝庆祝!”

醉仙楼是海州城一家中档酒楼,价格实惠,菜色不错,是武馆众人平日里偶尔打牙祭常去的地方。

作为江暮云唯一的家属,邵庭自然也在馆主的热情邀请之列。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来到醉仙楼二楼的雅间。

桌上很快摆满了丰盛的酒菜,香气四溢。通过考核的六名弟子自然是今晚的主角,被众人簇拥着、恭喜着,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和自豪。

江暮云也被师兄师弟们围着敬酒,他虽然酒量浅,但气氛热烈,也忍不住喝了几杯,脸颊微微泛红。

邵庭安静地坐在江暮云身边的位子上,面前放着馆主特意为他点的不掺酒的甜米酿。

他小口吃着菜,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为哥哥感到高兴的浅浅笑容,目光却时不时地落在江暮云身上,观察着他与师兄弟们的互动,眼底深处流转着旁人难以察觉的幽光。

哥哥离他的目标更近了一步。这是好事。

这意味着,哥哥会变得更强大,更有能力……也更能,牢牢地守护在他的身边。

醉仙楼雅间内,觥筹交错,笑语喧哗。

邵庭安静地坐在江暮云身边,脸上带着得体的浅笑,听着师兄们高谈阔论着未来的武举之路,心中却是一片清明,甚至带着一丝冰冷的焦虑。

哥哥成功了,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他由衷地为他高兴。

但……他自己呢?

他不能,也绝不甘心一辈子只做那个被江暮云小心翼翼保护在羽翼下的“体弱弟弟”。

他们现在的生活,主要依靠江暮云在武馆那份微薄的工钱和偶尔的补贴,虽然安稳,却捉襟见肘,未来更是清晰可见的天花板。

武乡试?那是一条远比武童试艰难百倍的道路。

振威武馆在海州城或许小有名气,但放眼全州,乃至整个行省,它不过是众多武馆中普通的一个。

江暮云将要面对的,是来自其他州府顶级武馆的天才、省城官方武学或大型私塾精心培养的精英、世代从军家学渊源的军户子弟,以及那些被富商巨贾用重金聘请名师堆砌出来的竞争者。

那是全省最顶尖武艺人才的残酷对决。

不仅如此,武乡试不仅要考“外场”的弓马武艺,还要考“内场”的策论兵法。

许多武艺超群的莽夫,往往就栽在这文墨之上。

而能写好策论的,多半本身文化底蕴深厚,出身书香门第或官宦之家,资源眼界远非平民子弟可比。

真正能做到文武双全、弓马娴熟又笔墨精通的复合型人才,凤毛麟角,无一不是天赋与资源叠加的产物。

江暮云,他们幼时虽一同启蒙,读过些书,但这些年他绝大部分精力都投在了武艺上,文墨一道早已生疏。

要在这短短半年内补上策论的短板,谈何容易?

更重要的是,培养一名有实力冲击武举人的高手,需要巨大的投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快穿之人格补全计划请大家收藏:()快穿之人格补全计划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上好的弓马器械、补充气血的营养膳食、更高明师傅的指点、外出游历切磋增长见识的机会……这些都需要大把的银钱和人脉。

普通武馆的平民弟子,大多止步于武童生或武秀才,能更进一步者,背后往往都有家族或势力的鼎力支持。

邵庭的目光扫过桌上那些价格并不算昂贵的酒菜,以及师兄们身上洗得发白的练功服。

现实,冰冷而残酷。

他不能将所有的希望和压力都压在哥哥一个人身上。

考取文秀才?走科举正途?那固然光耀,但耗时太长,需要以十年为单位寒窗苦读,且竞争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武举。

他们等不起,也耗不起。

他的目光渐渐沉静下来,一个念头在心中愈发清晰。

或许……他可以重操旧业。

医道。

他如今十五岁的年纪,正是去医馆当学徒的合适年龄。

虽然身体看似单薄,但他内里的灵魂早已历经无数世界,现代医学的解剖、生理、药理知识烂熟于心,临床经验更是远超这个时代的大部分医生。

他有绝对的信心,能够在这个医学相对落后的时代,快速崭露头角,甚至……建立起自己的名声和财富。

一旦他能在医道上立足,不仅能大大改善两人的经济状况,为哥哥冲击武举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持,更能拥有独立的社会身份和话语权。

他不要永远做依附于大树的菟丝花。

他要成为能与哥哥并肩而立的、同样强大的存在。

甚至……在未来,成为能将哥哥牢牢守护在自己领域之内的、唯一的依靠。

邵庭端起面前的甜米酿,轻轻抿了一口,甜腻的滋味在舌尖化开,而他眼底深处,却掠过一丝冰冷而坚定的锋芒。

哥哥,你只管向前冲。

你的后方,就交给我来筑牢吧。

*

酒楼的喧嚣渐渐散去,邵庭心中的计划却愈发清晰坚定。

接下来的日子,他不动声色地开始了自己的行动。

白天,趁着江暮云在演武场挥汗如雨、或是外出走镖办事的空隙,邵庭便以出去透透气、买点纸墨为由,在海州城的大街小巷闲逛。

他的脚步却有着明确的目的性。他细致地观察着城内各家医馆药铺的分布、规模、人气和口碑。

经过几周的暗中打探,他对海州城的医馆格局有了清晰的了解:

城中最负盛名的,是两家背景深厚、规模宏大的医馆——“仁心堂”与“济世堂”。

这两家皆是百年老字号,在京城设有总店,海州城的是其重要分号。

馆内不仅有祖传的秘方,更有几位须发皆白、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坐堂问诊,门徒众多,据说常有弟子被选入皇宫太医院。平日里,往来其间的多是城中的达官显贵、富商巨贾,门槛极高。

其次,则是八家口碑颇为不错的中型医馆。

这些医馆的主人多是世代行医,有的甚至考取过官府的“医士”功名,或在某方面有独到之处,曾为一些官员富商看过疑难杂症,在普通百姓中声望很高,是大家生了重病、咬牙凑钱也想去求助的地方。

再往下,便是数量众多的小药铺、由走方郎中开设的简陋诊所以及一些新开张、尚未打出名气的医馆。

这些地方,医术良莠不齐,收费相对低廉,是底层百姓最常光顾之处,但也往往意味着更高的风险和更有限的资源。

邵庭的目光,最终落在了那些不起眼的小医馆和药铺上。

他的目标宏大,但起步必须谨慎而巧妙。他很快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计划:

第一步,先在那些缺乏名医、对疑难杂症束手无策的小医馆附近“无意”间显露身手,解决一些令古人头疼的疾病,悄然积累最初的案例和口碑,引起上层医馆的初步好奇和注意。

第二步,凭借初步的名声,尝试进入一家中型医馆,治疗更多病人,展现更全面的能力,并获得有分量的推荐,以此为跳板。

第三步,最终进入“仁心堂”或“济世堂”这样的大平台,在更高的舞台上彻底展露才华,积累足够的声望和人脉,最终为自己独立开设医馆奠定坚实的基础。

而他的第一个目标,锁定在一种古代极为常见、致死率极高,却被他完全掌握的疾病上——产褥热。

在这个时代,妇人生产如同一只脚踏入鬼门关,而产后发热是夺走无数产妇生命的主要原因。

古人多将此归咎于“产后血虚”、“外感风邪”或“瘀血内阻”,治疗手段无非是补气血、祛风邪、化瘀血,完全无法触及真正的病因——细菌感染。

接生环境不洁、器械未经消毒、接生者手部携带病菌,才是真正的元凶。

即便是“仁心堂”、“济世堂”这样的大医馆,或许用具更为讲究,但也缺乏无菌消毒的概念,难保不出问题。

而在那些条件更差的小医馆和接生婆那里,问题则更加普遍和致命。

邵庭的嘴角勾起一丝势在必得的弧度。

就是它了。

用现代医学最基础却最有效的“消毒”理念,去叩开这个时代医学殿堂的大门。

第一步,就从城西那家总是愁眉苦脸、对着发热产妇束手无策的“保元堂”小药铺开始吧。

喜欢快穿之人格补全计划请大家收藏:()快穿之人格补全计划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