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姚兴——从"救火队长"到"晚节不保"的双面帝王

弘始元年深秋,长安城的皇宫里,铜漏在一片静谧中滴答滴答地响着,仿佛在默默地数着后秦王朝的命运。姚兴身着素服,跪在父亲姚苌那冰冷的灵柩前,他的身影在昏暗的烛光下显得格外孤独和凄凉。

殿外,北风呼啸着,卷起满地的枯叶,猛烈地拍打着窗棂,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仿佛有无数的冤魂在风中哀嚎。姚兴不禁打了个寒颤,他想起了父亲临终前那充满恐惧的遗言:“挡住苻坚的鬼魂!”

苻坚,那个曾经威震天下的前秦皇帝,如今已成为姚兴心中的噩梦。他的父亲姚苌虽然杀了苻坚,但却始终无法摆脱对他的恐惧。而现在,这恐惧似乎也传递到了姚兴的身上。

姚兴紧紧地攥起拳头,指甲几乎要掐进掌心。他望着空荡荡的大殿,心中涌起一股悲愤和决心:“爹,您杀苻坚的烂摊子,儿子来收拾!”

谁能想到,这个临危受命的羌族少年,将会在十六国的血腥舞台上,演绎出一场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传奇大戏。他的前半生,将是励精图治的明君典范;然而,他的后半生,却会沦为昏聩糊涂的反面教材,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碎。

一、力挽狂澜的"创业二代"

姚兴接手的后秦,就如同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航行的一艘破旧小船,摇摇欲坠,险象环生。北方大地,前秦虽然已经分崩离析,但苻坚的族孙苻登却继承了前秦的残余势力,犹如一只受伤的野兽,整日秣马厉兵,高举复仇的大旗,誓言要将姚氏一族斩草除根,以报苻坚之仇。

与此同时,后秦的内部也并非风平浪静。鲜卑、匈奴等部落对后秦的统治心怀不满,他们就像一群饿狼,对这片肥沃的土地虎视眈眈,只待时机一到,便会如饿虎扑食般扑向姚兴的后秦,将其瓜分殆尽。

在这样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姚兴登上了皇位。登基那天,大臣们一个个都面色凝重,如丧考妣。他们望着这位年轻的帝王,心中充满了忧虑和不安。终于,有人按捺不住内心的恐惧,小心翼翼地开口问道:“陛下,这烂摊子可怎么收拾啊?”

姚兴并没有立刻回答,他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地从衣袖中掏出一本已经被翻得有些破旧的典籍——《资治通鉴》。他的目光落在这本古老的书籍上,仿佛透过书页看到了历史的沧桑和智慧的光芒。

姚兴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坚定的语气说道:“学!咱们就照着老祖宗的办法,逐个击破!”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充满了决心和信心,让在场的大臣们为之一振。

对付苻登,姚兴可谓是煞费苦心,他将自己卓越的军事智慧和谋略发挥得淋漓尽致,巧妙地玩起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心理战”。

两军对峙之际,姚兴却出人意料地在阵前大摆宴席,士兵们欢声笑语,烤肉的香气和美酒的醇香弥漫在空气中。觥筹交错之声远远地传到了苻登的军营,仿佛在向他们炫耀着后秦军队的安逸与自信。

姚兴更是亲自站在阵前,对着苻登大声呼喊:“苻将军,要不要过来蹭饭啊?”这一挑衅的话语,如同一把火,瞬间点燃了苻登心中的怒火。苻登本就对姚兴的行为感到愤怒,如今又听到这样的嘲讽,更是气得暴跳如雷,他怒不可遏地挥军直扑姚兴的阵营。

然而,苻登并不知道,这一切都在姚兴的算计之中。当苻登的军队如汹涌的洪流般冲入姚兴设下的包围圈时,后秦的伏兵突然四起,喊杀声震耳欲聋。苻登的军队猝不及防,顿时陷入了混乱,被后秦军队杀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

这一战,前秦军队遭受了惨重的失败,许多士兵成为了俘虏。面对这些瑟瑟发抖、跪地求饶的前秦士兵,姚兴展现出了他的宽容与仁慈。他不仅没有斩杀这些俘虏,反而亲自为他们解开绳索,温柔地说道:“回家好好种地,别跟着苻登送死啦!”

姚兴的这番举动,如同春风拂面,迅速传遍了前秦的军营。前秦的士兵们听闻后,心中对苻登的复仇之路产生了动摇。他们开始思考,这样的战争究竟值不值得,自己是否真的应该继续追随苻登。

对内治理方面,姚兴可谓是当之无愧的“卷王”。他深知人才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就如同大厦之基石,不可或缺。于是,他在长安大力兴办太学,广纳天下英才。不仅如此,姚兴还常常亲自给学生们讲课,以其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见解,为学生们答疑解惑,深受学生们的爱戴和尊敬。

有一次,姚兴在讲解《论语》时,当讲到“为政以德”这一句时,他突然停下,目光如炬,扫视着在场的大臣们。只见他面色凝重,语气严肃地说道:“你们都记笔记了吗?明天我可是要抽查的哦!”大臣们闻言,皆面露惶恐之色,纷纷低头记录。

为了广开言路,深入了解民间疾苦,姚兴还别出心裁地设立了“举报箱”,鼓励百姓们积极提意见。这个举措一经推出,便得到了广大民众的热烈响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请大家收藏:()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有一天,一个老农鼓足勇气写了一封信,大胆地吐槽当地官员贪污**的行为。这封信很快就被送到了姚兴的案头。姚兴看后,雷霆大怒,他无法容忍这种损害百姓利益的行为。于是,他当机立断,立即派人将那个贪官抓来,并拉到菜市场游街示众。

在菜市场,姚兴当众斥责那个贪官:“让乡亲们都看看,这就是**的下场!”贪官被吓得瑟瑟发抖,面如土色。而围观的百姓们则纷纷拍手称快,对姚兴的这一举动赞不绝口。

这一举动,不仅让后秦的官场风气为之一振,也让百姓们看到了姚兴惩治**的决心和力度。从此以后,官员们都不敢再轻易贪污**,生怕成为下一个被游街示众的对象。

二、帝王家的爱恨修罗场

姚兴的后宫,简直比那部着名的宫斗剧《甄嬛传》还要精彩万分!这里面充满了各种权谋与算计,还有那错综复杂的爱恨情仇。

而在这后宫之中,姚兴最为宠爱的当属张氏。这张氏可不简单,她不仅生得一副倾国倾城的容貌,更是个心机深沉的“茶艺大师”。她深知如何拿捏男人的心,总是能在恰当的时候说恰当的话,做恰当的事,将姚兴哄得那叫一个团团转。

有一次,姚兴在宫中闲逛时,无意间夸赞了一位宫女的手很巧。这本是一句无心之语,可张氏得知后,当晚便如一阵旋风般,气势汹汹地找上了那位宫女。只见她手持剪刀,眼中的嫉妒与狠厉仿佛能将人吞噬。

“妹妹这双手,留着也是祸害陛下!”张氏恶狠狠地说道,那副模样,活脱脱就是一个被妒火冲昏头脑的疯婆子。那宫女被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地逃出了宫殿,从此销声匿迹。

姚兴自然也很快知道了这件事,他本想发火斥责张氏,可当他见到张氏时,所有的怒火都在瞬间消散得无影无踪。只见张氏一见姚兴,立刻如那风中残柳般,柔弱地扑进他的怀里,哭得那叫一个梨花带雨,让人好不心疼。

“陛下,我这么做,都是因为太爱您,太在乎您了呀!”张氏边哭边诉,那楚楚可怜的模样,任谁看了都会心生怜悯。姚兴望着怀中哭得如此伤心的张氏,心中的怒气早已烟消云散,他无奈地叹了口气,只能搂着美人安慰道:“好了好了,下次可别这么冲动了……”从此,后宫之中再也无人敢轻易在姚兴面前展露锋芒。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场太子之争竟然如此狗血!嫡子姚泓,天性仁慈软弱,心地善良,待人宽厚。然而,在这动荡不安的乱世中,他的这些品质却显得有些优柔寡断,不够果断决绝。

相比之下,弟弟姚弼则完全不同。他野心勃勃,对太子之位垂涎已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经常在父亲姚兴面前进谗言:“父皇啊,太子实在是过于心软了,在这乱世之中,恐怕难以守住我们后秦的江山啊!儿臣愿意为父皇分忧解难,守护这后秦的大好河山!”

姚兴被姚弼的花言巧语渐渐说动了心,开始对姚泓产生了不满和疑虑。于是,他决定召集大臣们开会,提出想要更换太子的想法。

会上,老臣尹纬毫不畏惧地站出来,言辞恳切地表示反对:“陛下啊!废长立幼,必然会引发祸乱啊!自古以来,因为废长立幼而导致的内乱不计其数,前车之鉴犹在眼前,还望陛下三思啊!”

姚兴听了尹纬的一番话,犹如醍醐灌顶,顿时清醒过来,意识到自己险些犯下大错。他当即打消了更换太子的念头,决定继续让姚泓担任太子。

然而,尽管姚兴已经改变了主意,但姚泓和姚弼兄弟俩之间的仇怨却已经结下。这场兄弟相残的悲剧,就像一颗隐藏在暗处的毒瘤,正在悄悄地酝酿着,等待着一个合适的时机爆发。

在这场激烈的太子之争背后,实则隐藏着各方势力错综复杂的博弈。姚弼,这位野心勃勃的皇子,为了登上太子之位,不惜暗中勾结众多朝中大臣,编织起一张庞大的权力网络。这些大臣们各怀鬼胎,有的是为了谋取私利,有的则是出于对姚弼的个人忠诚,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成为了姚弼争夺太子之位的有力支持者,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

与此同时,姚泓虽然生性仁弱,但他的善良和正直也赢得了不少忠诚大臣的拥护。这些大臣们坚信姚泓才是合适的太子人选,他们在朝堂之上据理力争,为姚泓的地位保驾护航。

然而,这场争斗并不局限于朝堂之上。后宫之中,张氏也在为自己的利益而精心盘算。作为皇帝的宠妃,她深知这场太子之争的重要性。她希望能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押对宝,确保自己在宫中的地位得以继续稳固。于是,她巧妙地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与各方势力周旋,试图左右局势的发展。

各方势力在暗中较劲,互不相让,整个皇宫都被一层紧张压抑的氛围所笼罩。每一个人都小心翼翼,生怕一步走错便会万劫不复。在这风起云涌的局势中,究竟谁能笑到最后,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请大家收藏:()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三、从英明神武到昏招频出

前期的姚兴,可谓是风光无限。他以过人的智慧和卓越的才能,将后秦治理得井井有条、繁荣昌盛。

姚兴深知军事力量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于是果断地派遣军队西征。这支军队犹如猛虎下山,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克了河西走廊的各个据点,成功打通了与西域的贸易通道。这条通道的打通,不仅促进了后秦与西域各国的经济交流,还使得后秦的商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国家财富如滚雪球般增长。

与此同时,姚兴与东晋表面上保持着“友好交流”的关系,实则暗藏玄机。他巧妙地利用东晋的疏忽,趁机发动战争,毫不费力地夺取了东晋的几个城池,进一步扩大了后秦的版图。

在一场盛大的庆功宴上,姚兴心情愉悦,高举酒杯,意气风发地大笑道:“当年爹弑君惹的祸,朕全洗白了!”他的笑声在宴会厅中回荡,大臣们见状,纷纷起身高呼万岁,一时间,宴会厅内充满了对姚兴的歌功颂德之声。

然而,此时的姚兴完全沉浸在胜利的喜悦和众人的吹捧之中,他没有察觉到自己眼中潜藏的一丝膨胀。这丝膨胀,就像一颗毒瘤,在他的内心深处逐渐生根发芽,而这,也正是他走向堕落的开始。

转折点发生在弘始十八年,这一年对于后秦来说,是一个命运的分水岭。在此之前,后秦在姚兴的统治下,政治相对稳定,经济也有所发展。然而,谁也没有预料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即将降临。

不知从何时起,姚兴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这种兴趣愈发不可收拾。他开始频繁地与高僧鸠摩罗什大师交流,探讨佛法的奥秘。他们常常一谈就是一整天,甚至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有一次,当他们讨论到"因果报应"这个话题时,姚兴的情绪突然变得异常激动。他猛地拍了一下大腿,满脸焦虑地问道:"大师!我爹杀苻坚,是不是因为前世造孽?"鸠摩罗什大师显然没有预料到姚兴会如此发问,他稍作思考后,正准备回答,却发现姚兴已经陷入了自己的思绪之中。

姚兴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父亲姚苌杀死苻坚的场景,以及苻坚在临终前对姚苌的诅咒。他越想越觉得这一切都是因果报应的结果,心中的恐惧和不安愈发强烈。

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姚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下令全国范围内大兴土木,建造寺庙,让百姓们都来学习佛法。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消除父亲的罪孽,为后秦带来福祉。

于是,一时间,后秦国境内掀起了一股建造寺庙的热潮。寺庙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拔地而起,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仅如此,许多青壮年为了逃避赋税和劳役,纷纷选择出家为僧。这导致了田地荒芜,无人耕种,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大量人口出家,军队的征兵工作也变得异常困难。原本应该保家卫国的青壮年们,如今都身披袈裟,诵读经文,使得后秦的国防力量大大削弱。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姚兴在晚年时期的用人之道简直荒谬至极。那个阴险狡诈的小人尹冲,将姚兴的喜好摸得一清二楚,于是他便天天给姚兴送去各种奇珍异宝和美艳动人的女子,把姚兴哄得开心得像个孩子一样,整天笑得合不拢嘴。不仅如此,姚兴还常常对尹冲赞不绝口:“爱卿啊,你可真是太贴心啦!”

然而,对于忠心耿耿的李嵩所提出的恳切劝谏,姚兴却完全置之不理。李嵩曾多次上书,言辞恳切地指出:“陛下啊,那尹冲可是个祸国殃民的大奸臣啊!如果不将此人除掉,我们后秦必定会陷入危险之中啊!”可姚兴却对李嵩的奏章视若无睹,甚至还愤怒地将其扔到地上,怒斥道:“你这分明就是嫉妒尹冲受到我的宠爱!”

李嵩眼见姚兴如此昏庸无道,气得直接辞官回乡。在离开京城之前,他仰望着天空,长叹一声:“唉,后秦恐怕是要完蛋了啊!”而朝中许多正直的大臣们见到这一幕,也都感到无比的心灰意冷,他们觉得继续为这样的君主效力已经毫无意义,于是纷纷选择离开朝堂,不再愿意为姚兴卖命。

随着时间的推移,姚兴对佛教的痴迷程度与日俱增,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他不仅自己全心全意地信奉佛教,还将这种狂热推广到了整个国家。

姚兴颁布了一系列荒谬的政令,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减免寺庙的赋税。这一举措使得寺庙的经济负担大大减轻,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投身于佛教事业。寺庙的规模不断扩大,僧人的数量也急剧增加。

为了表示对佛教的尊崇,姚兴给予僧人极高的待遇。他们享有特殊的地位和权力,甚至可以干预朝政。一些僧人利用姚兴的宠信,横行霸道,欺压百姓。他们在乡间为所欲为,抢夺百姓的财物,奸淫妇女,无恶不作。然而,百姓们面对这些恶僧却敢怒不敢言,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僧人背后有着姚兴的撑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请大家收藏:()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