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 汴梁传旨藏蹊跷,旧敌寻仇搅风云(公元1012年夏-秋)下

接下来的半个月,高阳关上下都在紧锣密鼓地忙碌着。周信把东门的防线加固得如同铜墙铁壁,不仅加挖了五道壕沟,还在壕沟里埋了锋利的尖木和更多火药,甚至让人在城墙内侧搭建了临时的箭楼,确保就算辽军爬上城墙,也能从侧面夹击。

王超则在西门搞起了“新花样”,他让人把城里铁匠铺里所有的废铁都收集起来,熔铸成一个个锋利的铁蒺藜,撒在城墙外的空地上,还在铁蒺藜上涂了毒药,只要辽兵踩上去,就算不被扎穿脚掌,也会中毒昏迷。

慕容雪每天都泡在伤兵营里,除了给士兵们换药、治疗,还教护士们辨认草药、处理伤口。她发现很多士兵因为长期穿着盔甲,身上起了很多湿疹,就特意让人煮了清热祛湿的草药水,让士兵们每天都能擦洗,士兵们都感激地说:“慕容姑娘比咱们的亲姐姐还贴心!”

苏晴也没闲着,她主动帮慕容远管理粮仓,每天都去粮仓清点粮食,还跟伙房的师傅们一起研究怎么用有限的粮食做出更可口的饭菜,让士兵们能吃饱吃好。有时候她还会去城楼上,跟士兵们聊天,给他们讲并州的故事,鼓舞士气。

杨延昭则每天都要巡查三个城门,检查防务,训练士兵,还要抽空去医帐看望杨延浦。杨延浦的伤势恢复得不错,已经能坐起来跟他聊天了,只是左臂还不能用力,每次说起没能守住黑松林,没能给弟兄们报仇,他都愧疚得捶床板。

“二弟,别自责了。”杨延昭按住他的手,“这次能打退辽军,你已经立了大功。等你伤好了,有的是机会跟辽军算账。现在最重要的是好好养伤,等你好了,咱们兄弟俩一起,再跟辽圣宗好好较量较量!”

杨延浦点了点头,眼里重新燃起斗志:“大哥,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养伤!下次辽军再来,我定要亲手杀了耶律虎,为死去的弟兄们报仇!”

这天,杨延昭正在校场训练士兵,突然看到探马骑着快马,朝着他飞奔而来,脸上满是焦急。杨延昭心里一紧,立刻迎了上去:“出什么事了?是不是辽军又有动静了?”

探马翻身下马,气喘吁吁地说:“将军!不好了!汴梁……汴梁派来了钦差,还带了五千禁军,说是……说是要抓您回汴梁问罪!”

“什么?!”杨延昭心里“咯噔”一下,赵恒还是知道了他私自回来的事,而且来得这么快。

周围训练的士兵们也听到了,都停下动作,围了过来,脸上满是愤怒:“将军没做错什么!凭什么抓将军回汴梁?”“就是!要是没有将军,高阳关早就被辽军攻破了!钦差凭什么抓将军?”

杨延昭抬手示意士兵们安静:“大家别激动,我跟钦差去看看,看他到底想干什么。你们继续训练,守好自己的岗位,别让辽军趁机偷袭。”

说完,他跟着探马,朝着城门走去。刚走到城门,就看到一队禁军整齐地站在城外,为首的是一个穿着绯色官服的官员,手里拿着明黄色的圣旨,旁边还站着一个尖嘴猴腮的太监,正是之前来高阳关“慰问”的李公公。

那官员看到杨延昭,立刻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尖着嗓子喊:“杨延昭接旨!”

杨延昭依着规矩跪下,心里却很清楚,这道圣旨肯定没什么好事。

官员展开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高阳关守将杨延昭,奉诏回京却私自逃离,抗旨不遵,目无君上。今派钦差前往高阳关,将杨延昭押回汴梁,听候发落。高阳关防务暂由周信、王超代理。钦此。”

念完圣旨,官员把圣旨递过来,冷笑着说:“杨将军,接旨吧。陛下仁慈,念在你之前有退辽之功,才没让禁军直接动手,你还是乖乖跟我们回汴梁,免得自讨苦吃。”

李公公也在旁边阴阳怪气地说:“杨将军,早就跟你说过,陛下的话不能不听,你偏要逞能,现在后悔了吧?赶紧跟钦差大人走,别让咱家动手。”

杨延昭接过圣旨,缓缓站起来,眼神冰冷地看着官员和李公公:“钦差大人,我私自从汴梁回来,确实是抗旨不遵。可我这么做,是为了守住高阳关,为了保护大宋的百姓,为了不让辽军踏入大宋一步!现在辽军虽然暂时撤退,但随时可能再来,我要是走了,高阳关怎么办?百姓怎么办?”

“这就不是你该操心的事了!”官员不耐烦地说,“陛下自有安排,周信、王超不是还在吗?他们一样能守住高阳关!你还是赶紧跟我们走,别逼我们动手!”

“就是!”李公公尖声说,“陛下让你走,你就得走,哪来这么多废话!再不走,咱家就下令禁军动手了!”

周围的士兵们都怒了,纷纷拔出刀枪,围了上来:“不许抓将军!将军不能走!”“要是将军走了,辽军再来,谁来保护我们?”“你们要是敢抓将军,我们就跟你们拼了!”

官员和李公公被士兵们的气势吓了一跳,连连后退:“你们……你们想干什么?想造反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请大家收藏:()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我们不想造反,我们只是不想让将军走!”一个老兵大声说,“将军是我们的救命恩人,是高阳关的守护神,你们不能抓他!”

杨延昭看着士兵们,心里满是感动,却也知道不能让事情闹大。他抬手示意士兵们后退:“大家别冲动,我跟他们回汴梁。我相信陛下会查明真相,不会冤枉我的。你们好好守着高阳关,等我回来。”

“将军!您不能去!”周信和王超也赶了过来,拉住杨延昭,“汴梁那边奸臣多,您要是去了,肯定会被他们陷害的!我们跟他们拼了,就算是造反,也不能让您走!”

“对!我们跟他们拼了!”士兵们齐声喊道,举起刀枪,朝着禁军逼近。

官员和李公公吓得脸色苍白,躲在禁军后面,大声喊道:“你们……你们别过来!再过来,我们就下令禁军动手了!”

禁军士兵们也举起长枪,对准了宋军士兵,双方剑拔弩张,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就在这时,慕容雪和苏晴也赶了过来。慕容雪跑到杨延昭身边,拉住他的手,眼里满是担忧:“延昭,你不能跟他们走!他们肯定没安好心,你要是走了,我怎么办?高阳关怎么办?”

苏晴也站出来,看着官员和李公公,大声说:“钦差大人,李公公,杨将军是大忠臣,要是没有他,高阳关早就被辽军攻破了,汴梁也会受到威胁!你们不能抓他!要是你们非要抓他,我就跟你们一起回汴梁,我要亲自跟陛下说明情况!”

官员看着眼前的情景,心里也有些发怵。他知道杨延昭在军中威望很高,要是真的逼急了,这些士兵说不定真的会造反。到时候他不仅抓不到杨延昭,还会丢了性命,回去也没法跟赵恒交代。

他想了想,对杨延昭说:“杨将军,既然大家都这么维护你,那我就给你个机会。你写一封奏折,跟我一起回汴梁,亲自跟陛下解释。要是陛下能原谅你,你还能回来继续守高阳关。要是你不跟我走,那就是真的抗旨不遵,到时候陛下肯定会派更多的禁军来,到时候就不是抓你这么简单了。”

杨延昭知道,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他点了点头:“好,我跟你回汴梁。不过我要先安排好高阳关的防务,还要跟我的家人和弟兄们告别。”

“可以,给你一天时间。”官员松了口气,“但你不能耍花样,要是你敢跑,我立刻下令禁军动手。”

杨延昭点了点头,转身朝着中军帐走去。士兵们跟在他后面,眼里满是不舍和担忧,却也知道这是没办法的事。

回到中军帐,杨延昭立刻召集周信、王超、慕容远、慕容雪和苏晴,商议后续的安排。

“周信,我走之后,高阳关的防务就交给你了。”杨延昭看着周信,郑重地说,“你要密切关注辽军的动向,要是辽军来犯,就按照咱们之前商议的计划应对,一定要守住高阳关。要是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派人去并州找杨延浦,或者去应天府找张咏大人求援。”

“将军,您放心,我一定守住高阳关,等您回来!”周信坚定地说,眼眶却红了。

“王超,你辅助周信,多帮他出出主意。”杨延昭又看向王超,“你性子急,遇事要冷静,别冲动行事。要是周信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你要及时提醒他。”

“将军,我知道了。”王超点了点头,声音有些哽咽,“您在汴梁一定要多加小心,要是有人欺负您,您就给我们捎信,我们就算是劫狱,也会把您救出来!”

杨延昭笑了笑:“别胡说,我不会有事的。岳父,雪儿就拜托您多照顾了。她性子倔,要是想跟我去汴梁,您一定要拦住她,高阳关需要她,伤兵营的士兵们也需要她。”

慕容远点了点头,眼里满是泪水:“延昭,你放心,我会照顾好雪儿的。你在汴梁一定要保重,要是有什么事,就赶紧派人回来报信,我们会想办法帮你的。”

杨延昭转头看向慕容雪,握住她的手,柔声说:“雪儿,我走之后,你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别太劳累。等我回来,咱们就去城外的草原骑马,去看你最喜欢的野花。”

慕容雪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她紧紧抱住杨延昭:“延昭,我等你回来。你一定要平安回来,我不能没有你。”

“我会的。”杨延昭轻轻拍着她的背,心里满是不舍,却也知道不能再拖延了。

他又看向苏晴:“苏姑娘,苏县令的事就拜托你多留意了。要是斥候有消息,你就跟周信、王超一起商量,想办法营救苏县令。”

“杨将军,您放心,我会的。”苏晴点了点头,“您在汴梁也要多加小心,我相信您一定能平安回来。”

安排好一切后,杨延昭写了一封奏折,详细说明了自己私自回来的原因,还有这次辽军来犯的情况,以及士兵和百姓们的付出,希望赵恒能明白他的苦衷。

第二天一早,杨延昭收拾好行李,准备跟钦差回汴梁。城门口,士兵们和百姓们都来送他,有的士兵还拿着自己舍不得吃的干粮,塞到他手里:“将军,您带着路上吃。”有的百姓则拿着自己做的鞋子,递给杨延昭:“将军,这是我连夜做的鞋子,您穿着舒服,路上好走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请大家收藏:()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杨延昭接过干粮和鞋子,心里满是感动。他朝着大家拱了拱手:“多谢大家!我杨延昭一定会平安回来,继续跟大家一起守护高阳关!”

慕容雪站在人群里,看着杨延昭,眼里满是泪水,却强忍着没哭出来。她知道,她不能让杨延昭担心,她要坚强,要守住高阳关,等杨延昭回来。

杨延昭最后看了一眼慕容雪,看了一眼高阳关的城楼,转身跟着钦差和禁军,朝着汴梁的方向走去。士兵们和百姓们站在城门口,看着他的背影越来越远,直到消失在视线里,都不肯离开。

慕容雪擦干眼泪,转身对周信和王超说:“周将军,王将军,咱们不能让将军失望。从今天起,咱们要更加努力地守好高阳关,等将军回来。”

“是!”周信和王超齐声应道,眼里重新燃起斗志。

苏晴也走到慕容雪身边,握住她的手:“慕容姑娘,别担心,杨将军一定会平安回来的。咱们一起守着高阳关,等着他回来。”

慕容雪点了点头,看着高阳关的城楼,心里暗暗发誓:延昭,我一定会守好高阳关,守好咱们的家,等你回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不会放弃,因为我知道,你一定会回来的。

而此时的杨延昭,正骑着马,跟着钦差和禁军,朝着汴梁的方向走去。他知道,前面等待他的,可能是赵恒的怪罪,可能是奸臣的陷害,可能是未知的危险。但他不后悔,因为他守住了高阳关,守住了大宋的百姓,守住了自己的初心。他相信,只要自己问心无愧,赵恒一定会查明真相,不会冤枉一个忠臣。可他也清楚,汴梁的水比高阳关的护城河深得多,那些围着赵恒转的奸臣,绝不会轻易放过他这个“功高震主”的将军。

一路北上,杨延昭没少受李公公的刁难。白天赶路时,李公公故意让禁军放慢速度,美其名曰“遵旨慢行,不可惊扰百姓”,实则想让杨延昭多受些奔波之苦;晚上宿在驿馆,本该给官员准备的荤菜,到了杨延昭这里就变成了冷粥咸菜,甚至连热水都要等禁军用完了才给他送过来。

随行的禁军士兵大多敬佩杨延昭的威名,私下里常偷偷给他塞些干粮,可每次都被李公公发现,轻则呵斥士兵,重则罚士兵跪军姿到半夜。杨延昭看在眼里,心里清楚李公公是想借此立威,也想让他服软,可他偏不——他杨延昭这辈子,只向家国百姓低头,从不向奸佞小人弯腰。

这日傍晚,队伍走到一个叫“清风镇”的地方,驿馆老板听说杨延昭来了,特意杀了自家养的鸡,炖了一锅鸡汤,偷偷送到杨延昭的房间。“杨将军,小的早就听说您的大名,您在高阳关打辽军,保护咱们大宋百姓,是大英雄!这锅鸡汤您趁热喝,补补身子。”老板说着,眼里满是敬佩。

杨延昭心里一暖,刚想道谢,就听到门外传来李公公的尖嗓子:“驿馆老板呢?谁让你私自给犯人送东西的?”老板吓得一哆嗦,鸡汤差点洒出来。杨延昭连忙扶住老板,起身走到门口,冷冷地看着李公公:“李公公,我虽被押解回京,但还没定罪,算不得‘犯人’。驿馆老板一片心意,我为何不能收?”

李公公被噎了一下,随即又嚣张起来:“陛下让你回汴梁问罪,你就是待罪之身!这老板私自给你送东西,就是勾结待罪官员,咱家要把他抓起来,送官查办!”

“你敢!”杨延昭往前一步,气场瞬间压住李公公,“这老板只是个普通百姓,一片赤诚之心,何罪之有?你要是敢动他,我现在就写奏折,弹劾你滥用职权,欺压百姓!”

李公公被杨延昭的眼神吓得后退两步,可想到自己背后有汴梁的奸臣撑腰,又硬着头皮说:“你……你现在就是个待罪之人,谁会信你的话?咱家今天偏要抓他!”说着,就要让身后的小太监动手。

“住手!”钦差大人突然走了过来,他刚才在房间里听到了外面的动静,心里本就对李公公的刁难不满,此刻见李公公要抓无辜百姓,更是忍不住开口,“李公公,陛下让咱们押解杨将军回京,没让咱们为难百姓。这事儿要是传到陛下耳朵里,你我都担待不起。”

李公公没想到钦差会帮杨延昭说话,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最后只能悻悻地说:“算……算这老板运气好!杨延昭,你给咱家等着,到了汴梁,有你好受的!”说完,甩着袖子走了。

驿馆老板连忙对着钦差和杨延昭作揖:“多谢大人,多谢将军!”

钦差摆了摆手,对老板说:“你先下去吧,以后别再私自送东西了,免得惹祸上身。”老板应了一声,快步离开了。

房间里只剩下杨延昭和钦差,钦差看着杨延昭,叹了口气:“杨将军,其实我也知道你是忠臣,这次押解你回京,也是奉命行事,身不由己。李公公背后有人撑腰,你一路上多忍让些,别跟他硬碰硬,免得吃亏。”

杨延昭看着钦差,拱手道:“多谢大人提醒。只是我杨延昭做事,有自己的底线,百姓无辜,我不能看着他们被欺压。至于李公公,他要是安分守己,我自然不会跟他计较;可他要是太过分,我就算是待罪之身,也绝不会姑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请大家收藏:()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钦差点了点头,没再多说,转身离开了房间。杨延昭看着桌上的鸡汤,心里五味杂陈——他这一路,虽然受了不少刁难,却也感受到了百姓们的爱戴。这份爱戴,比任何官爵都珍贵,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初心: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守住大宋的土地,护住大宋的百姓。

又走了十几天,队伍终于到了汴梁。刚进城门,杨延昭就看到城墙上贴满了告示,上面写着“天书降世,陛下圣德”,还有不少百姓围着告示,听官员讲解“天书”的“神奇之处”。杨延昭心里冷笑——赵恒到现在还沉迷于天书封禅,对边境的安危不管不顾,这样的皇帝,怎么能带领大宋走向强盛?

队伍直接去了皇宫,钦差带着杨延昭去见赵恒,李公公则去给太后和奸臣们报信。

养心殿里,赵恒正拿着一块“天书”,爱不释手地抚摸着。看到杨延昭进来,他放下天书,脸色沉了下来:“杨延昭,你可知罪?”

杨延昭跪下,从容地说:“臣知罪。臣奉诏回京,却私自逃离汴梁,抗旨不遵,确实有罪。可臣这么做,是为了守住高阳关,为了保护大宋的百姓。当时辽军即将来犯,高阳关兵力不足,臣若留在汴梁,高阳关必破,到时候辽军长驱直入,汴梁也会受到威胁。臣恳请陛下明察,臣虽抗旨,却绝非有意目无君上,而是为了大宋的安危!”

“你还敢狡辩!”赵恒拍着桌子,怒声道,“朕让你留在汴梁,是看重你的才干,想让你辅佐朕处理军务。你倒好,私自跑回高阳关,还敢说为了大宋的安危?朕看你就是想拥兵自重,想在高阳关当土皇帝!”

“陛下,臣绝无此意!”杨延昭连忙说,“臣在高阳关,一心为国,从未有过半点私心。这次辽军四十万大军来犯,臣率领三万士兵,还有高阳关的百姓,拼死抵抗,终于打退辽军。臣可以对天发誓,臣若有半点拥兵自重之心,甘受天打雷劈!”

“你以为朕会信你的话?”赵恒冷哼一声,“李公公已经跟朕说了,你在高阳关飞扬跋扈,不听朝廷号令,还纵容士兵对抗禁军。你这样的人,怎么能留在军中?”

杨延昭心里一沉,知道是李公公在赵恒面前说了坏话。他刚想辩解,殿外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太后带着几个奸臣走了进来。

太后看着杨延昭,脸色冰冷:“杨延昭,你私自逃离汴梁,抗旨不遵,还敢在高阳关对抗朝廷命官,你眼里还有没有陛下,还有没有朝廷?哀家看,你就是个反贼!”

“太后明鉴,臣绝非反贼!”杨延昭急忙说,“臣在高阳关,一心抗辽,保护百姓,若臣是反贼,怎么会拼死抵抗辽军?怎么会让大宋的百姓免受辽军的欺凌?”

“你还敢嘴硬!”一个奸臣站出来,指着杨延昭说,“陛下,太后,杨延昭在高阳关拥兵自重,百姓们都只知有杨延昭,不知有陛下。这样的人,若不除之,必成大患!臣恳请陛下,将杨延昭处死,以儆效尤!”

其他奸臣也纷纷附和:“陛下,臣附议!杨延昭抗旨不遵,目无君上,必须处死!”“陛下,若不处死杨延昭,以后恐怕会有更多的将领效仿他,到时候朝廷的威严何在?”

赵恒看着下面的奸臣,又看了看跪在地上的杨延昭,心里有些犹豫。他知道杨延昭是个难得的将才,杀了他,以后再遇到辽军来犯,恐怕没人能抵挡;可要是不杀他,又怕其他将领效仿,朝廷的威严受损。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张咏拿着一份奏折,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陛下!陛下!不好了!辽军……辽军又来犯了!杨延浦将军派人送来奏折,说辽圣宗率领三十万大军,再次进攻高阳关,高阳关危在旦夕!”

赵恒一听,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什么?辽军又来犯了?高阳关……高阳关现在谁在守?”

张咏连忙说:“陛下,现在高阳关由周信、王超两位将军守着,可他们兵力不足,杨延浦将军又重伤未愈,高阳关恐怕撑不了多久了!杨延昭将军是唯一能守住高阳关的人,陛下,您快放了杨将军,让他回高阳关抗辽吧!要是高阳关破了,辽军就会打到汴梁,到时候就算有再多的天书,也救不了大宋啊!”

赵恒看着张咏递过来的奏折,又看了看跪在地上的杨延昭,心里终于慌了。他知道,要是高阳关破了,他的天书封禅梦也该醒了,甚至连皇位都保不住。

太后和奸臣们也慌了,他们虽然想除掉杨延昭,可要是辽军真的打到汴梁,他们也没好果子吃。

赵恒深吸一口气,对杨延昭说:“杨延昭,朕暂且相信你一次。朕任命你为高阳关兵马大元帅,即刻率领五万禁军,回高阳关抗辽。要是你能守住高阳关,朕就赦免你的罪行,还会对你加官进爵。要是你守不住……你就提着自己的脑袋来见朕!”

杨延昭心里一喜,连忙磕头:“臣遵旨!臣定不负陛下所托,定能守住高阳关,打退辽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请大家收藏:()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