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集 绿林赤眉揭竿而起

一、时代背景

西汉末年,政治日益**,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沦为流民。

豪强大族肆意横行,官府横征暴敛,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社会矛盾已经激化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整个王朝就像一座摇摇欲坠的大厦,处在崩溃边缘。

1.土地问题

当时贵族、官僚、富商等大量兼并土地,许多自耕农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只能依附于豪强或者流亡他乡,生活毫无保障,贫富差距悬殊到了极点,这使得底层民众对现状的不满情绪不断累积。

2.吏治**

官员们贪污受贿成风,在执行政令时往往只想着如何从百姓身上搜刮钱财,对于民间的疾苦根本不闻不问。

选官制度也存在诸多弊端,很多无能之辈靠着关系和钱财就能入朝为官,真正有才能、心系百姓的人却难以施展抱负,整个官僚体系已经腐朽不堪。

3.灾荒频繁

在那段时期,自然灾害不断,比如旱灾、水灾、蝗灾等交替出现,粮食大量减产甚至绝收。

然而官府不仅没有积极救灾,反而还继续征税,百姓在面临天灾的同时还要承受**,生存变得愈发艰难,很多人被逼到绝境。

二、绿林起义

1.起义起因

公元17年,荆州一带发生饥荒,许多百姓为了活下去,只能到沼泽地中去挖野菜、采野菱角等充饥。

但当地官府和豪强仍不放过这些可怜人,禁止他们去采集,还扬言要抓捕违反规定的人。

新市(今湖北京山东北)人王匡、王凤,为人正直,经常帮助贫苦百姓,在大家的推举下,他们带领着数百饥民,在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揭竿而起,拉开了绿林起义的序幕。

2.起义发展

起初,绿林军只是为了反抗官府的压迫,求得一口饭吃,队伍主要由流民和贫苦农民组成。

但他们纪律严明,所到之处对百姓秋毫无犯,还把从官府和豪强那里缴获的财物分给穷苦大众,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民众的支持和响应,队伍迅速壮大,很快就发展到了数千人。

3.内部整合与壮大

后来,绿林山一带发生了瘟疫,绿林军不得不分散转移,一部分往西进入南郡(今湖北江陵一带),称下江兵;一部分往北进入南阳(今河南南阳),称新市兵。

平林(今湖北随县东北)人陈牧、廖湛也聚众千余人响应起义,称平林兵。

在这过程中,汉室宗亲刘玄也加入了平林兵。

各路义军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声威大震,已经成为了一股能与官府对抗的强大力量。

三、赤眉起义

1.起义背景

在绿林起义爆发不久后,公元18年,山东琅琊(今山东诸城)人樊崇,同样也是因为不堪忍受当地官府的残酷压榨和灾荒带来的苦难,率领一百多名贫苦农民在莒县(今属山东日照)起义。

他们以泰山为根据地,不断发展自己的力量,周边很多活不下去的百姓纷纷前来投靠,起义队伍迅速壮大。

2.队伍特点

赤眉军的成员大多都是朴实的农民,文化程度较低,为了便于在作战时区分敌我,他们把眉毛染成红色,“赤眉军”

的名号也就由此而来。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