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沩山密印寺的晨钟刚过,大雄宝殿内的檀香还未散尽。
一少年僧人跪在蒲团上,面前端坐着的正是禅宗沩仰宗创始人 —— 灵佑禅师。
灵佑禅师睁开双眼,手中拂尘轻扫过青年的头顶:“汝心怀苍生,愿以佛法护持一方,此心可嘉。”
他从袖中取出一枚刻着 “佛” 字的木牌,递到青年手中,“吾赐你法号‘法海’,‘法’为渡世之器,‘海’为容众之心,望你日后能以法为舟,渡众生脱离苦海。”
法海双手接过木牌,伏地叩拜:“弟子法海,谢师父赐号!弟子愿遵师训,以佛法护佑苍生,绝不辜负师父期许!”
灵佑禅师微微颔首,又道:“汝身上有‘融界灵韵’,此乃天生慧根,却也需在世间磨砺。江南镇江浮玉山有古寺泽心寺,年久失修,妖患扰民,汝可往彼处去 —— 重修古寺,降服妖邪,既是你的修行,也是你的使命。”
他抬手在法海眉心轻点,一缕清阳真气注入其体内,“此乃‘沩山禅意’,可助你在危难时明心见性,莫被戾气所扰。”
法海再次叩拜,起身时,手中的木牌泛起淡淡的金光。
他背着简单的行囊,带着灵佑禅师的嘱托与 “法海” 之名,踏上了前往镇江的路。
江苏镇江浮玉山。
山间云雾缭绕,隐约可见一座破败的古寺蜷缩在山腰 —— 朱红的庙门早已褪色,门板上裂开半尺宽的缝隙,院内的香炉倒在地上,香灰被雨水冲成黑泥,唯有殿内残破的佛像,仍保持着庄严的姿态。
法海向古寺走去。
“小师父,您是来化缘的吗?快走吧,这泽心寺可住不得!”
一个挎着竹篮的老妪路过,见法海身着僧袍,连忙上前劝阻。她指着寺后山下翻腾的江水,声音带着恐惧:“这江里有条大青蛇,比水桶还粗,前些天还掀翻了三艘渔船,连岸边的菜地都被它搅得稀烂!寺里的和尚早就跑光了,您留在这儿,怕是要被蛇吃了!”
法海顺着老妪指的方向望去,果然见江面泛着异样的青黑色,水下似乎有巨大的阴影在游动,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淡淡的腥气。
他双手合十,轻声道:“阿弥陀佛,贫僧此来,正是为护持一方安宁。”
老妪还想劝说,法海已迈步走进古寺。
他推开庙门时,殿内传来 “吱呀” 的声响,墙角的蛛网被风吹散,露出墙上模糊的碑刻 —— 上面记载着泽心寺始建于东晋,曾是江南名刹,却因年久失修与水患,渐渐衰败。
“既见破败,便该重修;既遇妖患,便该降服。”
法海抚摸着碑刻上的裂痕,眼中泛起坚定的光芒。
他飞出百余片水膜,化成一个个小和尚模样,拿着扫帚、抹布、水桶、锄头开始打扫起来。
又调动空间灵液注进土壤,枯萎的草芽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冒出土层,为这座死寂的古寺添了几分生机。
次日清晨,法海在山脚下支起一张木桌,桌上摆着从寺内找出的残破经卷与一张重修图纸。
他没有化缘,只是盘腿坐在桌前,轻声诵读《金刚经》,融界光晕在周身萦绕,如月光般柔和。
路过的百姓起初只是好奇观望,可渐渐发现,靠近法海的人,身上的疲惫与病痛竟会减轻。
一个常年咳嗽的老农听了半柱香的经,喉咙竟不再发痒;一个跛脚的少年站在光晕中,瘸腿竟能微微用力。消息很快传开,浮玉山脚下挤满了求医问安的百姓,也有人主动提出要帮法海修寺。
“小师父,我是木匠,我来帮您修庙门!”
“我家有多余的木料,明天就让人运过来!”
“我会烧制砖瓦,您说要多少,我就烧多少!”
法海笑着起身,将众人的名字一一记下:“多谢各位施主善缘,重修金山寺,非一日之功,还望大家同心协力。”
他又指着江面:“待寺庙修成,贫僧自会降服青蛇,还江水清明。”
百姓们见他心怀诚意,愈发踊跃。
不到半月,泽心寺的院内就堆满了木料、砖瓦与粮食,数十名工匠与村民自发组成修寺队伍,有的修补殿宇,有的平整院落,有的则在江边搭建临时堤坝,防止青蛇上岸。
法海也每日参与劳作,他的融界光晕不仅能加速木料干燥,还能让砖瓦黏合得更牢固,连经验丰富的老木匠都惊叹:“这是佛力加持啊!”
正当工匠们在清理大殿地基时,突然挖到一块坚硬的石板。撬开石板后,众人皆惊 —— 下面竟藏着十余个木匣,打开一看,里面全是泛着柔光的金锭,足有百余两之多!
“这是天赐的修寺资金啊!”
工匠们兴奋地议论着,纷纷劝法海将黄金留下,用于加快寺庙修缮。
可法海却摇了摇头,将木匣重新封好:“黄金虽能助修寺,却也可能引来贪念与祸端。此金埋于寺下,应属一方百姓,当交由官府处置,方能保寺庙安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梦巡万界请大家收藏:()梦巡万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次日清晨,法海亲自背着黄金,前往镇江府衙拜见太守。
太守见一个僧人竟背着百两黄金前来上缴,先是震惊,后又被法海的坦诚与无私打动:“师父身居破寺,却能不为黄金所动,这份心性,实属难得!”
太守立刻将此事奏报朝廷,唐宣宗览奏后,对法海的德行赞叹不已:“僧人能守清苦、献黄金以修寺,可见佛法之仁,民心之善!” 当即敕令:将这批黄金全数拨给泽心寺,作为重修专款;另赐寺名 “金山禅寺”,寓意 “黄金为基,佛法如山”;同时钦定法海为金山禅寺开山祖师,准许其统领僧众,弘法护民。
消息传回浮玉山,百姓与工匠们愈发敬佩法海。
拿着朝廷拨付的黄金,法海重新规划了寺庙格局 —— 不仅修缮原有殿宇,还增设了 “藏经阁”“观音殿” 与 “望江亭”,甚至在寺后开辟了一处山泉,供僧众与百姓取水。
工匠们干活更卖力了,连之前因怕青蛇而犹豫的村民,也主动前来帮忙,金山禅寺的修建进度大大加快。
又过一月,金山禅寺的屋顶即将封顶。
这天午后,江面突然狂风大作,青黑色的巨浪拍打着岸边堤坝,一条碗口粗的青蛇从水中窜出,蛇眼猩红,对着修寺的百姓嘶吼:“此江是我地盘,尔等凡人,竟敢在此造寺!”
百姓们吓得四散躲避,工匠们也握紧斧头,却不敢上前。
法海闻声从藏经阁走出,手中握着灵佑禅师所赐的木牌,站在堤坝边,对着青蛇双手合十:“阿弥陀佛,贫僧法海,乃金山禅寺开山僧。施主若因修行受扰,贫僧愿为你寻一处安宁之地,何苦伤及无辜?”
青蛇见法海毫无惧色,又听闻 “金山禅寺” 之名,眼中戾气稍减,却仍不服气:“此山此江,本是我修行之地,你们毁我居所,还敢说护民?”
它尾巴一甩,江水再次漫过堤岸,朝着寺庙冲去。
法海不慌不忙,调动体内灵佑禅师所传的 “沩山禅意”,又结出鉴真大师传授的 “莲花印”—— 淡金色的莲花虚影在身前绽放,挡住江水的同时,空中飘出十几枚水膜,化作莲花缓缓落在青蛇周身。
“施主本是峨眉白蛇,因误吞丹药灵力失控,才堕入此江生了戾气。” 法海的声音带着慈悲,“寺后山泉灵气充沛,若你愿放下执念,贫僧愿以‘莲花法门’助你化解丹药反噬,还能保你不受凡人惊扰。”
青蛇听到 “峨眉白蛇” 四字,身体猛地一震 —— 它从未对人说起过来历,法海竟能一语道破!再看周身的莲花水膜,温柔却不束缚,戾气渐渐消散,身上的青黑色褪去,露出通体雪白的真身。“你…… 当真愿护我修行?” 白蛇的声音带着迟疑。
“出家人不打诳语。” 法海将灵佑禅师所赐的木牌递到白蛇面前,“此牌有禅意加持,可护你灵脉。若你愿,可入金山禅寺修行,日后也能随贫僧济世利民。”
白蛇轻轻触碰木牌,瞬间被淡金色的禅意包裹,化作一条小白蛇,缠在法海手腕上。百姓们见妖患平息,纷纷欢呼,对着法海叩拜:“多谢法海师父护佑!”
数月后,金山禅寺正式落成。
唐宣宗亲派使者前来赐匾,“金山禅寺” 四个鎏金大字挂在庙门上方,熠熠生辉。寺内香火鼎盛,藏经阁里摆满了朝廷赏赐的经卷,观音殿内的佛像由百姓自发捐钱塑造,望江亭上常有渔民休憩避雨,一派安宁祥和。
法海站在寺前的 “护江碑” 旁,碑上不仅记载着重修寺庙的经过,还刻着 “以法渡世,以善容众” 八个字 —— 这是他对灵佑禅师嘱托的践行,也是金山禅寺的立寺之本。
手腕上的白蛇已能化为人形,身着白衣,自称 “白衣居士”,时常随法海下山济世:为百姓治病,帮渔民指路,甚至在江水泛滥时,用灵力加固堤坝。
百姓们渐渐忘了她曾是江中的 “青蛇妖”,亲切地称呼她 “白娘子”。
法海在金山寺修成后,开始带白娘子四处游历。
他此番进入大唐幻境,化身释家弟子,以收集佛家气韵为主要任务。
前有鉴真大师、再遇灵佑禅师,此时法海的佛学修为已接近小成。
法海携白娘子游历大唐幻境,行至沙州(今敦煌)境内时,一股裹挟着禅韵的龙啸气韵突然冲天而起。
法海心中震撼 —— 这气韵既含兵家保境安民的刚猛,又藏佛家慈悲济世的柔和,绝非寻常修士所能散发。
他连忙带着白娘子,循着气韵方向前行,不多时便见一座古朴的寺院矗立在戈壁边缘,门楣上 “修多寺” 三字虽蒙沙尘,却透着庄严。
寺院院内,一名身着赭色僧袍的僧人正伏案译经,狼毫在纸上流转,将藏文经卷化作工整汉文。
他便是管?法成,精通梵、汉、藏三语的译经高僧,也是归义军暗中倚重的精神支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梦巡万界请大家收藏:()梦巡万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