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荒唐

弘光六年初,北京紫禁城。

宫苑灯火通明,丝竹管弦之声靡靡不绝。弘光帝朱由崧志得意满地巡视着他那庞大到令人咋舌的“后宫”队伍——数千名从各地搜罗来的、姿容各异的佳人,燕瘦环肥,莺声燕语,挤满了殿前的广场。看着这片由无数民脂民膏和强征暴掠换来的“美景”,朱由崧的嘴角难以抑制地向上抖动,眼中闪烁着病态的狂喜与占有欲。

如今,他每日最沉醉、最期待的仪式,便是傍晚时分太监呈上那盛满绿头牌的玉盘。指尖在那些冰冷的名牌上划过,每一次选择都充满了对未知的探索和征服的快感,这种掌控无数女子命运的扭曲乐趣,让他深陷其中,流连忘返,几乎忘却了宫墙之外的一切。

然而,就在朱由崧沉湎于他的温柔乡,尽情享受翻牌子带来的“喜悦”之时——

遥远的北方,经历了近两年的休养生息、恢复元气之后,清帝皇太极再次露出了锋利的獠牙。他亲自统领经过补充和整编的十五万八旗精锐,猛然扑向了大明蓟镇防线的要害——遵化!

而此时的遵化一线,早已不是昔日肃宗皇帝朱由检委派孙承宗苦心经营、后又由袁崇焕不断加强的那座固若金汤的钢铁要塞了!

弘光帝登基六年来,除了登基之初为了稳定人心而勉强足额发放过一次饷银外,此后历年军饷无不拖欠。至弘光五年,更是全年未拨付一两军饷!朝廷的银钱,尽数挥霍于皇帝的南巡、园林和后宫之上了。

守城将士饥寒交迫,怨声载道,逃亡者日众。武库中的器械多年未曾更新补充,刀枪锈蚀,衣甲破旧。火器营所需的弹药、炮弹,更是多年未曾铸造,使用的全是崇祯年间留下的旧物,甚至受潮失效者不在少数。整个防线,从上到下,士气低迷,武备废弛,形同虚设。

毫无悬念。弘光六年二月,皇太极的大军便以摧枯拉朽之势,彻底撕破了早已形同虚设的遵化防线。八旗铁骑的马蹄,再次踏响了京畿大地,兵锋直指下一道门户——蓟镇。

消息传至北京,蓟辽总督陈新甲魂飞魄散,慌忙下令急调关宁军火速驰援蓟镇,企图堵住这致命的缺口。

山海关内,接到命令的祖宽与吴三桂相视无言,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无奈与愤懑。他们对南京那个沉湎酒色的皇帝朱由崧毫无半分效死之心,但……

祖宽猛地一拍桌案,沉声道:“三桂,你带三万人,给我守死了山海关,一粒沙子也不许放过去!我带另外三万人去蓟镇!”

吴三桂急道:“祖叔!这分明是硬往火坑里跳!朝廷六年不给足饷,弟兄们饿着肚子,怎么去打皇太极的主力?此去凶多吉少啊!”

祖宽虎目圆睁,语气却异常平静,带着一种赴死般的决绝:“我知道是火坑。但我这条命,我祖家满门的荣耀,是先帝爷给的!蓟镇后面就是北京城,是先帝陵寝所在!我祖宽可以对不起南京那个昏君,但不能对不起地下的先帝!这蓟镇,我必须去!就算死,也得死在挡住鞑子的路上!”

说罢,他不再多言,毅然点齐三万关宁军。这些曾经的精锐,如今虽因长期欠饷而面有菜色,甲胄兵器也不再光鲜,但在祖宽的带领下,依旧拖着疲惫之躯,怀着对先帝的追念和一腔悲愤,向着蓟镇方向疾驰而去。

然而,这一切,早已落入皇太极的算计之中。

攻破遵化后,皇太极并未急于继续猛攻。他深知“困兽犹斗”的道理,尤其是对付关宁军这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队伍。他采取了更为狡诈的策略:自己仅率领少量精锐,大张旗鼓地做出猛攻蓟镇的姿态,摆出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势,仿佛主力尽集于此。

实际上,他早已暗中下令,让阿济格、多尔衮、豪格等麾下最能战的贝勒将领,率领八旗主力,在祖宽援军通往蓟镇的必经之路上,选择险要之处,设下了重重埋伏!

祖宽救人心切,兼之情报不明,一路催促军队急进。当他率领的三万关宁军一头扎入皇太极精心预设的埋伏圈时,一切都晚了。

祖宽双眼赤红,心知中计,却已无路可退。他挥舞长刀,嘶声怒吼:“弟兄们!报效先帝的时候到了!杀奴!!” 身先士卒,率军左冲右突,试图杀出一条血路。

这场战斗,从一开始就是一场不对等的屠杀。关宁军饥疲交加,猝不及防,又陷入重围;而八旗军则以逸待劳,占据绝对地利,兵力更是数倍于敌。

尽管关宁军将士在祖宽的带领下爆发出了最后的勇气,死战不退,但终究无力回天。一场血战从午后持续到黄昏,旷野之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望着这漫山遍野的建奴兵将,祖宽非但没有惧色,反而放声大笑,笑声悲怆而狂放,穿透了战场的喧嚣:“哈哈哈哈哈……好!好阵势!皇太极倒是看得起我祖宽!”

就在这时,清军阵中一骑飞出,乃是睿亲王多尔衮派来的劝降使者。那使者驰至阵前,远远便高声喊道:“祖将军!我家主子天命所归,仁德布于四海,实不忍见将军与诸位勇士皆枉死于此!若将军能识时务,率众归顺,封侯拜将,裂土封王,亦非难事!荣华富贵,唾手可得,何必徒然赴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改革请大家收藏:()明末改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