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亲率的那三万精锐,并未能如预想中那般长驱直入。当他们的先锋骑兵,在朱由检于营口城头喝了整整七天西北风之后,才终于灰头土脸地出现在地平线上时,其状可谓狼狈不堪。
这一路,他们走得异常艰难。
尽管成功绕过了耀州城主城,但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安然穿越其辐射的军事控制区。耀州守将祖大弼,乃总兵祖宽之弟,性情悍勇,素有“祖二疯子”之称。他岂容建奴大军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大摇大摆地穿插?
在探明多尔衮动向的第一时间,祖大弼便亲率麾下最精锐的骑兵部队倾巢而出,对多尔衮军的侧翼和后队展开了疯狂的、不计代价的袭扰。
他们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昼夜不停,忽聚忽散,时而趁夜突袭落单的辎重队伍,甚至挖掘陷坑,破坏道路,极大地迟滞了清军的行进速度。
多尔衮被这牛皮糖似的战术搞得焦头烂额,不胜其烦,却又不敢分兵与之纠缠,生怕耽误了奔袭营口的首要目标,只能硬着头皮,顶着巨大的骚扰和伤亡,艰难地向南推进。每一步,都付出了远比预期更高的代价。
直到济尔哈朗率领的四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进至耀州城外不足五十里处,兵锋直指城下,摆出了一副“你若再敢远离,我便立刻攻城”的决绝姿态时,祖大弼权衡利弊,为确保耀州城本身不失,才不得不恨恨地啐了一口,收拢兵马,撤回了坚固的城池之内,凭借城防与济尔哈朗大军形成对峙。
至此,多尔衮才终于摆脱了身后的纠缠,得以将全部兵力,对准了最终的目标——那座看似近在咫尺,却让他耗费了巨大心力和时间才抵达的营口城。然而,七天的延误和沿途的损耗,已让这支奔袭之师的锐气,折损了近半。
营口城头,朱由检身披铁甲,眯着眼望向城外那逐渐清晰、开始安营扎寨的清军大队。他的目光,最终锁定在了那面在风中舒卷的、异常醒目的白色龙旗大纛上。
“白色龙旗……嗯……”
他若有所思地摩挲着下巴上硬邦邦的短须,脑子里迅速闪过关于八旗颜色的那点可怜“知识”,“正白旗……镶白旗……嘿,还真是多尔衮那小子亲自来了?”
一个极其大胆,甚至可以说是荒诞的念头,在他心里泛起了涟漪。他扭头对曹化淳低声吩咐了几句。不多时,一个由军中工匠临时赶制、略显粗糙的铁皮喇叭,被递到了他的手中。
朱由检掂量了一下这个简易的扩音器,嘴角勾起一抹混合着戏谑和恶作剧的笑容。
“试试呗……”
他低声自语,仿佛在给自己打气,“反正也没什么损失,万一能把他气死,这仗岂不是就不用打了?”
主意既定,他深吸了一口凛冽的寒气,努力回忆着当年看球赛时那些“足球流氓”的架势,将铁皮喇叭凑到嘴边,气沉丹田,用尽平生力气,朝着那白色大纛的方向,发出了一声石破天惊的、极尽调侃之能事的吼声:“多尔衮——!你这个杀才——!你家大玉儿喊你回家吃饭呢——!!!”
这声吼叫,经由铁皮喇叭的扩音,虽然有些失真,却异常清晰地穿透了寒冷的空气,回荡在两军阵前即将凝固的肃杀氛围之中。
“………………”
刹那间,城上城下,无论是明军还是清军,仿佛都被这完全超乎想象、不合时宜的“战场问候”给震住了,出现了一阵诡异的寂静。
城头上的明军将士们,先是愣住,随即不少人都忍不住“噗嗤”笑出了声,虽然赶紧憋住,但气氛瞬间轻松了不少。
他们虽然不懂“大玉儿”具体指谁,但“回家吃饭”这种充满市井气的调侃,他们听得懂,只觉得自家皇帝陛下真是……深不可测,临阵对敌竟如此“风趣”!
而此刻,清军阵中,端坐于骏马之上的多尔衮,清晰地听到了这声叫喊。他先是一愣,随即英俊的面庞瞬间涨红,继而转为铁青!
“大玉儿”?“回家吃饭”?!这明国皇帝,安敢如此?!竟在阵前以如此轻佻、侮辱的言语,提及宫闱之事!(虽然他一时也没完全搞懂“大玉儿”具体指代谁,但结合语境,绝对是极大的不敬!)
一股难以言喻的屈辱和暴怒,如同岩浆般在他胸中翻涌。
他死死盯着营口城头那个模糊的身影,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朱由检……本王誓要擒你……碎尸万段!”
营口城头,
朱由检的目光缓缓扫过肃立在他面前的吴三桂、祖宽、杨御蕃、刘源清四位总兵,眉头紧锁,显然意识到了一个大问题。
他抬手指了指四人,语气带着一丝困扰和急切:“你们几个……按道理,如今这辽南地面上的军务民事,都该归新任的辽南知府杨廷麟统管协调……”
他顿了顿,自己都摇了摇头,显然觉得这个安排在此刻显得无比荒谬:“可杨廷麟现在人呢?正在山海关那头,给你们督运粮草呢!远水救不了近火!而你们四个,官阶相同,互不统属,这仗要是打起来,谁听谁的?岂不是要乱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改革请大家收藏:()明末改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确实是个要命的漏洞。大敌当前,若指挥体系不明,各自为战,再精锐的兵马也是一盘散沙。
朱由检没时间犹豫,他猛地一挥手,“没时间扯皮了!简单——传朕旨意:吴三桂、祖宽、杨御蕃、刘源清,尔等四人及其麾下所有兵马,自即刻起,全部划归近卫营序列,统一由兵部左侍郎、近卫营主将卢象升节制!一切号令,唯卢象升之命是从!就这么定了!”
这道命令,如同快刀斩乱麻,瞬间理顺了营口城内混乱的指挥关系。将四位来自不同体系的总兵及其部队,全部纳入卢象升直接指挥的近卫营框架内,形成了一个高度统一、权责明确的防御核心。
吴三桂等四人闻言,先是一怔,随即齐齐抱拳,面向卢象升,洪声应命:“末将遵旨!参见卢大人!”
卢象升面色凝重,上前一步,也不推辞,肃然拱手还礼:“诸位将军,大敌当前,象升蒙陛下信重,敢不竭尽全力!望诸位同心协力,共保陛下,共守营口!”
“愿听卢大人调遣!”
在雷厉风行地安排完人员归属,将指挥权悉数交予卢象升后,朱由检心里一块大石头落了地,顿感轻松不少。
他甚至还让曹化淳给他搬来了个小马扎,就这么大剌剌地坐在了城楼垛口后面,只探出半个脑袋,远远地眺望着清军大营的动静,活像个在村口看热闹的老农。
他手里依旧攥着那个铁皮喇叭,目光在远处那面醒目的白色龙旗大纛下逡巡,似乎在寻找着什么。看了半晌,他忍不住扯了扯身旁正凝神观察敌阵的卢象升的甲胄下摆,仰着头,脸上写满了疑惑和一丝……意犹未尽?
“建斗,你看……那大纛下面,那个被一群将领簇拥着的,就是多尔衮本人吧?” 他抬手指着远方,“朕刚才……骂得那么难听,那么别出心裁,他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嗯………………”
他拖着长音,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对敌人没有按照他预想的“剧本”走感到颇为不满和费解。
“按理说,这种年轻气盛、刚刚掌权的权臣,最受不得激将法才对啊?朕连‘回家吃饭’这种话都喊出去了,他居然能忍得住?这不符合常理嘛!”
卢象升闻言,微微俯身,沉稳的目光也投向远方,低声回道:“陛下,正因其是枭雄,而非一勇之夫,方能忍常人所不能忍。观其营寨布置,步步为营,章法严谨,此人……绝非易与之辈。他不为谩骂所动,正说明其志不在逞一时之快,而在……毕其功于一役。”
让多尔衮顺顺利利地“毕其功于一役”?
那他朱由检岂不是要彻底完蛋了?这种亏本的买卖,他当然不干!他绝不能眼睁睁看着多尔衮如此气定神闲地排兵布阵,必须给他找点不痛快,搅乱他的心神。
更何况,他内心深处那份源于后世影视剧的、对“多尔衮与大玉儿”关系的熊熊八卦之火,非但没有熄灭,反而因为多尔衮的沉默是金而燃烧得更加旺盛了。
“这家伙越是不吭声,越说明心里有鬼!”
朱由检暗自思忖,越想越觉得自己的“试探”方向没错。“电视剧里演得那么缠绵悱恻,总不能全是瞎编的吧?他俩之间肯定有事儿!”
一个更离谱的念头随之冒了出来:他甚至开始好奇,这个真实的多尔衮,到底长什么模样?会不会真像他记忆中那个经常在琼瑶剧里表情夸张、咆哮不断的演员马景涛?
这荒诞的联想让他自己都有点忍俊不禁。他下意识地搓了搓手,仿佛找到了新的乐子和战术方向,眼中闪烁着一种混合了恶作剧和战略试探的光芒。
“不行,不能就这么算了。”
他打定主意,再次抓起了那个铁皮喇叭,对着卢象升,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建斗,看来是火力不够猛!朕得给他再加把火,非得逼他露出点马脚不可!你等着,朕再想几句更‘贴心’的问候!”
卢象升看着皇帝陛下那副不挖出点八卦秘闻誓不罢休的架势,嘴角微微抽搐,心中一片无奈。这都什么时候了,陛下您关注的焦点是不是有点……过于独特了?
朱由检深吸一口气,再次将铁皮喇叭凑到嘴边,这一次,他喊出的内容更加石破天惊,直刺对方最敏感、最不容触碰的神经:“多尔衮——!你个缩头乌龟——!躲在人堆里算什么本事!有胆就滚到阵前来,让你家朱爷爷看看你是个什么怂样!”
他稍微顿了顿,运足了气,用尽全身力气吼出了那句足以让整个清军大营为之哗然的诛心之问:“朕问你——那福临——到底是不是你的私生子——?!你跟你那嫂嫂,到底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
这一次,城上城下的寂静,比上一次更加深沉、更加诡异。
这句话的杀伤力,远超之前的“回家吃饭”。它不仅涉及宫闱秘事,更直指皇统血脉的纯正与否,在极度重视血统和礼法的时代,这几乎是所能想象的最恶毒、最致命的指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明末改革请大家收藏:()明末改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