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讲武堂扩招,广纳人才

崇祯二年八月中,登州城西的讲武堂外挤满了前来报名的青壮,他们或穿着粗布短褂,或身着绸缎长衫,手中都紧攥着一张泛黄的报名帖,眼神里满是期待。讲武堂的朱漆大门敞开着,门楣上悬挂的“登州讲武堂”匾额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两年前初建时的冷清相比,如今的讲武堂早已是登州境内人人向往的“成才之地”。

王巢站在讲武堂内的演武台上,身旁陪着讲武堂总教习赵承业与新聘的几位讲师。他望着门外熙熙攘攘的人群,对赵承业说道:“赵教习,此次扩招,咱们要打破‘只从军中选学员’的旧例,不管是寒门子弟还是商户子侄,只要有真才实学,能通过考核,就给他们入学的机会。登州要发展,不仅需要能打仗的将领,更需要懂政务、晓商贸的复合型人才。”

赵承业曾是戚继光麾下的参将,精通兵法战术,两年前受王巢邀请担任讲武堂总教习,为登州培养了不少优秀军官。他双手抱拳,沉声应道:“公子放心!属下已按您的要求,将考核分为‘基础识字’‘体能测试’‘谋略问答’三关,每一关都安排了经验丰富的考官,绝不让有才之士埋没,也不会让浑水摸鱼之辈混入。”

此次讲武堂扩招的消息,早在一个月前便通过告示传遍了登州、青州两地。告示上明确写着“凡年龄在16至25岁,无劣迹、有志向者,均可报名”,还详细说明了入学后的待遇——管吃管住,每月发放二两银子的生活补贴,毕业后优先安排官职。消息一出,两地的寒门子弟、商户子侄纷纷报名,短短一个月便收到了三千余份报名表,经过初步筛选,最终有一千五百人获得了参加考核的资格。

“考核开始!”随着赵承业一声令下,第一批五十名考生走进了讲武堂,首先进行的是“基础识字”考核。考核场地设在讲武堂的藏书楼内,五十张书桌整齐排列,每张书桌上都放着一张试卷,试卷上印着一段《孙子兵法》的原文,要求考生在一个时辰内朗读并抄写下来,同时解释其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含义。

负责“基础识字”考核的考官是王家学堂的先生李默,他走到一名穿着粗布短褂的青年面前,见青年正认真地抄写原文,字迹虽不算工整,却一笔一划格外认真。李默拿起青年的报名表,上面写着“姓名:陈墨,年龄:18岁,登州府蓬莱县人,父早亡,母务农”。

“陈墨,你且说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李默轻声问道。

陈墨放下笔,站起身,恭敬地回答:“先生,学生认为,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打仗,也适用于做事。就像咱们种庄稼,要知道自家的土地适合种什么,也要知道天气变化,才能有好收成;要是打仗,就得知道自己军队的实力,也知道敌人的弱点,才能打赢胜仗。”

李默闻言,眼中露出赞许之色:“说得好!你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兵法,很有想法。继续答题吧。”

与陈墨不同,坐在他旁边的是一名身着绸缎长衫的青年,他是青州府最大的商户张家的公子张远,家中主营海贸生意。张远从小饱读诗书,抄写原文对他来说易如反掌,他很快便完成了抄写,还在解释部分引用了《吴子兵法》《六韬》中的内容,逻辑清晰,见解独到。李默看了他的答卷,忍不住点头:“张远,你对兵法的理解很深入,好好发挥,后面的考核也要加油。”

一个时辰后,“基础识字”考核结束。经过考官们的批改,共有一千两百人通过考核,进入下一阶段的“体能测试”。体能测试的场地设在讲武堂的演武场,考核项目包括“负重跑”“射箭”“徒手格斗”三项:考生需背负二十斤的沙袋跑完五里地,在五十步外射中靶心至少三箭,还要与一名老兵进行三分钟的徒手格斗,坚持下来即为通过。

演武场上,鼓声震天,考生们正在进行“负重跑”考核。陈墨背着沙袋,咬紧牙关,奋力向前奔跑。他从小帮母亲干农活,体能不算差,但二十斤的沙袋跑五里地对他来说仍是不小的挑战。跑到一半时,他的脚步开始放慢,呼吸也变得急促。就在这时,他看到不远处的张远正快步追上他,张远虽然穿着绸缎长衫,却丝毫没有富家子弟的娇气,脸上满是坚毅。

“陈墨,加油!咱们一起跑,别掉队!”张远对着陈墨喊道,还伸手拉了他一把。

陈墨心中一暖,点点头,跟着张远的节奏继续奔跑。最终,两人都顺利完成了“负重跑”考核,进入“射箭”考核环节。

“射箭”考核的场地旁,摆放着五十张弓和一批箭矢。考官给每位考生发放了十支箭矢,要求他们在五十步外射中靶心至少三箭。张远从小跟着父亲的护卫学习射箭,技艺娴熟,他拿起弓,拉满弓弦,“嗖”的一声,第一支箭便射中了靶心。紧接着,他又连续射出四箭,箭箭命中靶心,引得周围一片喝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龙旗请大家收藏:()明末龙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陈墨从未接触过弓箭,他拿起弓,学着其他考生的样子拉弦,可刚一松手,箭矢便偏离了靶心,落在了地上。他没有气馁,仔细观察着其他考生的动作,又尝试着射了第二箭、第三箭,虽然仍未射中靶心,却一次比一次接近。

负责“射箭”考核的考官是讲武堂的射箭教官王勇,他见陈墨学得认真,便走到他身边,指点道:“拉弓时要沉肩坠肘,目光要盯住靶心,松手时要快而稳,用腰腹的力气带动手臂,不要只用手臂的力气。”

陈墨按照王勇的指点,再次拉弓射箭。这一次,箭矢“嗖”的一声飞向靶心,虽然只射中了靶心外围的三环,却也让他露出了笑容。接下来的几箭,他越射越准,最终有三箭射中了靶心,成功通过了“射箭”考核。

“徒手格斗”考核是体能测试的最后一关,也是最考验考生意志力的一关。考生需与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兵进行三分钟的徒手格斗,只要能在老兵的进攻下坚持三分钟不被打倒,就算通过。陈墨的对手是一名身材高大的老兵,老兵刚一出手,便朝着陈墨的胸口袭来。陈墨来不及躲闪,被老兵一拳击中,踉跄着后退了几步。

老兵没有继续进攻,而是对着陈墨说道:“小子,别怕,拿出你的力气来,要是连这点苦都吃不了,就算进了讲武堂也成不了器。”

陈墨擦了擦嘴角的血迹,眼中露出倔强的光芒。他想起母亲对他说的“只有进了讲武堂,才能有出息,才能让家里过上好日子”,深吸一口气,朝着老兵冲了过去。虽然他的招式不够熟练,却格外勇猛,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硬是在老兵的进攻下坚持了三分钟。当考核结束的哨声响起时,陈墨已经浑身是伤,却依旧挺直了腰板。

老兵拍了拍他的肩膀,赞许地说道:“好小子,有股韧劲,是块好料!”

经过一天的体能测试,共有八百人通过考核,进入最后一关“谋略问答”考核。“谋略问答”考核的场地设在讲武堂的议事厅内,考官由王巢、赵承业与沈文担任,考生需逐一进入议事厅,回答考官提出的问题,问题涵盖军事、政务、商贸等多个领域,主要考察考生的应变能力与思维方式。

第一个进入议事厅的是张远。王巢看着眼前的青年,笑着问道:“张远,你是商户子弟,家中主营海贸生意,那我问你,若是登州的海贸船队在前往南洋的途中遇到了海盗,你会如何应对?”

张远略一思索,回答道:“公子,学生认为,应对海盗,需‘防’‘打’‘联’三管齐下。首先,‘防’是指在船队出发前,要收集航线上海盗的动向,选择安全的航线,同时为船队配备足够的护卫与武器;其次,‘打’是指一旦遇到海盗,要果断出击,利用船队的火炮与护卫的战力,狠狠打击海盗,让他们不敢轻易来犯;最后,‘联’是指与沿途的港口、部落建立联系,互通情报,共同清剿海盗,形成一个安全的贸易网络。”

王巢闻言,满意地点头:“你的思路很清晰,既考虑了当下的应对,也考虑了长远的布局,不错。”

紧接着进入议事厅的是陈墨。沈文看着眼前满身是伤却眼神坚定的青年,问道:“陈墨,若是登州某地发生了粮荒,百姓没有粮食吃,你会如何解决?”

陈墨想起自己小时候经历过的粮荒,眼中露出沉重的神色,他回答道:“先生,学生认为,解决粮荒,首先要安抚百姓,避免发生动乱;其次,要从其他粮食充足的地方调运粮食,及时发放给百姓;最后,要组织百姓开垦荒地,种植耐旱高产的粮食,比如玉米、土豆,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另外,还要严查那些囤积居奇的粮商,不让他们趁机抬高粮价,剥削百姓。”

沈文闻言,眼中露出赞许之色:“你能从‘应急’与‘长远’两个方面考虑,还能想到维护百姓的利益,很难得。”

“谋略问答”考核持续了整整两天,最终有五百人通过了所有考核,成功进入讲武堂学习。当王巢在演武台上宣布录取名单时,台下的考生们爆发出阵阵欢呼,陈墨与张远相视一笑,眼中满是激动——他们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踏入了登州讲武堂的大门。

讲武堂的课程设置,在原有“步兵战术”“骑兵指挥”“火炮操作”等军事课程的基础上,新增了“海贸防务”“情报分析”“新政推行”三门课程。王巢还特意邀请了荷兰商船船长科恩、登州政务总管沈文、登州情报局统领萧影担任新增课程的讲师,为学员们传授专业知识。

“海贸防务”课程的第一堂课,在讲武堂的航海实训室举行。实训室里摆放着几艘按比例缩小的战船模型与海图,科恩穿着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制服,站在海图前,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向学员们讲解远洋航海知识:“各位学员,远洋航海最重要的是辨别方向与应对风浪。辨别方向可以用指南针,也可以通过观察太阳、星星的位置;应对风浪则需要提前了解天气变化,调整船帆的角度,确保战船的稳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龙旗请大家收藏:()明末龙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