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不能?”秦辞开口,声音沉缓,“他要是肯学,将来能混口饭吃;要是不肯,让他在铁匠铺受点苦,总比在村里偷鸡摸狗强。”
苏有书攥着那五十文钱,指节泛白,一言不发的离开了。
苏有山叹了口气,“算了我还是去看看吧。”
没人阻拦,陈氏只道:“终归是自己爹娘,你爹他还是放心不下的,让他去吧。”
两人一走,三房的院子里又恢复了一派清净。
陈氏则蹲在廊下给安安的小布衫绣老虎纹样,针尖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
苏文谦坐在一旁的竹椅上翻书,偶尔抬头来两句:“娘,老虎的眼睛再绣得圆些更精神。”
苏蓁从屋里出来,身上换了件素色细布衫,手里拎着个竹编小篮子:“娘,文谦,该走了。再晚些镇上的点心铺该卖光了。”
是了,他们三房原本是派着今天一起去镇上采买些东西顺便接苏文靖回家的来着。
秦辞抱着安安跟在后面,小家伙怀里紧紧搂着那把刻着老虎的小木弓,嘴里咿咿呀呀地哼着不成调的曲子。
陈氏连忙放下针线,拍了拍手上的线头:“来了来了,特意给文靖装了些他爱吃的糖糕,这孩子总说在府城读书累的慌。”
苏文谦不厚道的说道:“那是因为他总是插科打诨,听课听不进去,自然觉得累。”
陈氏轻轻瞪了一眼大儿子,“你这说的什么话,读书不好也不能亏了身子才是真的。”
说着,她拎起桌上的布包,里面鼓鼓囊囊的,除了糖糕,还有两身新缝的单衣。
苏文谦朝苏蓁努努嘴,“五姐,你瞧,自从上次小弟从府城回来瘦了以后,娘就总是担心他,你说,文靖都胖成啥样了,瘦一瘦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你这孩子,怎么说你弟弟呢!”陈氏笑骂道,“我可不止为了文靖,还要带些东西去看看你三姐和小暮霄呢!”
李清远和苏芜一家早几天前就回了李家。
苏芜跟苏蓁不一样的,苏芜算是有夫家在这边,自然不能在娘家久待。
不过还是约了今日一同在镇上相聚。
镇上的石板路被日头晒得发烫,两旁的店铺早已敞开了门。
绸缎铺的伙计正对着门帘外吆喝,香料铺的气味顺着风飘出老远。安安趴在秦辞肩头,好奇地扒着竹篮边,小手指着糖画摊:“爹,老斧!老斧!”
秦辞会意,抱着他走过去。
糖画师傅舀起一勺融化的糖浆,手腕翻飞间,一只威风凛凛的老虎就出现在石板上,还特意给老虎添了道翘起的尾巴。
安安伸手摸了摸,笑得眼睛眯成了缝。
“娘!”
“外祖母!”
远处传来两道熟悉的声音,是苏芜和李暮霄。
几人碰面之后说了好一会儿话,陈氏这才拉着苏芜进了布庄,指尖划过一匹天蓝色的细棉布:“这布做里子正好,给安安和暮霄各做件小褂子,夏天穿凉快。”
苏芜拿起旁边的浅灰色布料:“这个给文谦做件长衫吧,他之前那件都洗得发白了。”
苏文谦正站在布庄门口看对联,听见这话连忙摆手:“三姐不用了,我身上这件还能穿。”
闻言,苏蓁走过来,把布料往他怀里一塞:“拿着吧,家里不缺这点银子,也不用非要省这一点,书院里,总要有件像样的衣裳。”
几人逛到点心铺时,刚巧碰到苏文涛带着衙役巡查。
他看见众人,连忙上前见礼:“三姐,五姐,三伯娘,你们也来镇上了?”
陈氏点了点头:“接文靖回去,顺便带孩子们逛逛。”
苏文涛笑着说:“行,那府城的船快到了,我让衙役去码头盯着,等文靖到了就来说一声。”
“麻烦了。”陈氏笑道。
等衙役来报信时,几人正坐在茶铺里歇脚。
安安抱着半块绿豆糕,吃得嘴角沾了不少粉。
秦辞掏出帕子给他擦嘴,动作轻柔:“慢些吃,没人跟你抢。”
刚到码头,就看见苏文靖背着书箱从船上下来,一身青布长衫洗得有些发白,脸上却带着少年的清亮。
他看见人群中的家人,眼睛一亮,快步跑过来:“娘!三姐!五姐!”
陈氏连忙迎上去,接过他的书箱:“可算回来了,瘦了不少,是不是在府城没吃好?”
苏文靖笑着摇头:“娘,学院的饭还是很好吃的。”
他瞥见李暮霄和安安:“这是...”
“这是你三姐和五姐的孩子,叫你一声舅舅。”
苏文靖瞪大了眼:“我也是舅舅了!!”
李暮霄凑过来,把布口袋递给他:“文靖舅舅,这是我给你摘的野果子,可甜了!”
苏文靖很快反应过来,接过口袋,弯腰揉了揉他的头:“谢谢你暮霄,舅舅最爱吃这个。”
安安这会儿还不认识苏文靖,对着他一句话也不说,高冷的很。
小模样把众人都逗得直乐。
喜欢农家有蓁宝请大家收藏:()农家有蓁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