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如同一张被强行拉到极限的巨弓,在魏延的铁腕、谋算与冷酷的平衡下,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城防在无数血汗与泪水的浇筑下一点点加固,伤痕累累的墙体披上了新的“鳞甲”。人心则在高压与恐惧的冰层下暂时噤声,如同休眠的火山,内部涌动着不安的岩浆。
然而,魏延深知,困守孤城无异于坐以待毙。长安的眼睛,必须看得足够远。无形的网也在悄然撒开。三队最精锐的斥候,共五百轻骑,一人双马,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如同离弦之箭,悄无声息地驰出长安东、北、西三门,消融在关中大地的茫茫晨雾里。他们的目标清晰如刀刻:东向,直指潼关、函谷,监控洛阳方向魏军主力的动向;北向,沿渭水北岸疾驰,警戒蒲坂津渡口及并州方向的威胁;西向,则沿着陈仓故道,监控郿县及雍州可能回援之敌!这些轻骑如同长安伸出的触角,将死亡的阴影投向远方。
与此同时,在长安以东的霸陵、新丰两处地势高亢、视野开阔的塬上,简易却坚固的烽燧台被士兵和民夫日夜赶工,迅速垒起。每座烽燧台由巨大的夯土台基和顶端的木构望楼组成,各驻五十名精悍士兵,携带强弓劲弩和充足的箭矢火种,日夜轮班了望东方天际。三堆巨大的、浸透了火油的松木柴薪早已备好,堆积在烽燧台顶显眼处。约定好的信号简单而致命:一路敌军来袭,举一道狼烟;两路来袭,两道狼烟;若敌军势大,超过十万之众,则三道狼烟冲天而起!这古老的通讯方式,将成为长安最早的生命线。
魏延独自立于东门城楼最高处,玄甲映着初升朝阳的第一缕金光,泛着冷硬而肃杀的光泽。
“臣已不折不扣执行了陛下发来密信中的所有策略。能否守住,一凭惶惶天意,二看誓死决心。臣必不负陛下之重托。”他极目远眺,关东大地的尽头,沃野千里,阡陌纵横,此刻依旧平静,烟尘未起。
但他知道,平静之下,风暴正在疯狂地酝酿、积聚。这座孤城,这座凝聚着汉室最后希望、也寄托着无数人质命运的堡垒,能否在即将到来的、足以撕裂天地的滔天巨浪中屹立不倒?他的手,紧紧握住了冰凉的雉堞边缘,粗糙的石砾硌着手掌,指节因为过度用力而微微发白。时间,如同指间流逝的沙粒,每一息都重逾千斤,带着铁锈与血腥的气息。城下,号子声、夯土声、金铁交鸣的锻造声、隐隐的啜泣声,混杂在一起,构成这座孤城在风暴来临前最后的、沉重而压抑的喘息。
喜欢强汉之墨色如血请大家收藏:()强汉之墨色如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