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皇家秘辛:这两家的关系

十一月,柳城郡郡守大屋作上奏。

“去年亢阳和水患交至,关内不熟,几多流民,陛下哀愍黎元,甚于赤子。”

“运山东、河南等之流民,置关外东北粟末之地,开发土地,移民实边。”

“粟末人稀,但多牲畜肉食,少食之人来至,莫不丰足,也可消流民关内之患也。”

“所有过往辎费,可粟末付之运之。”

“若成,陛下鸿恩大德,前古未比,东北乱地,亦可靖之。”

苏威收到大屋作的奏本,甚是奇怪,但也觉得有理。

因为大屋作的这个奏本,其实就是祸水东引,主动承担流民带来的危害。

对于大隋来说,真的是大好事。

但就是因为太好了,就让人觉得疑惑。

粟末地,引入流民,是好事吗?

几个宰相也摸不清这粟末人的意图,于是在看过之后,送入中书省元寿的案子上。

元寿看了,也觉既有意思又令人疑惑,就直呈广皇帝定夺。

观文殿,是隋帝广在东都皇宫内的书房。

这样的建筑,在大兴城也有一座。

正殿的两侧,是做为书堂的厢房,左右各有十二间。

每三间书堂,设方形屋门,门楣上垂挂着云锦和蜀锦织成的门帘。

门头,设两个飞仙美女雕像。

若是主人驾至,宫人距门一丈处,踏动机关,门上仙子便缓缓而落,用手捧起锦帘。

门下通道上,安装着卷帘迎客、开合书橱的机关。

堂前,是一条铺着波斯地毯的长廊,落地无声,直通中央大殿。

檐下,是一个个用玉石装饰过的红松椽头,显得高贵典雅。

堂内的天花板上,有装饰着三兔联跑与飞天莲花的藻井;架梁上是绘着雷云纹和福字纹的榱。

堂中,东首陈列着十二架多宝书橱,西首摆放着一张镶金嵌玉的五香木大重床。

春夏之时,床上铺着九曲象牙席;到了秋天,上面常铺风绫花褥;冬天天气冷了,就换上铺绵罩的须弥毡。

隋炀帝即位后,观文殿成为了全国最大的藏书之所。

收藏的典籍,按照上品、中品、下品分类,藏于观文殿两侧十二间书堂之内。

为了便于藏画,观文殿殿后建起了两座高楼,专门典藏历代名画。

至于皇宫之内的内道场中,则尽搜天下佛家、道家的经典。

观文殿,无论真迹、善本、抄本,其规模冠绝古今。

如果阿布有幸入到此处,定会震惊得目瞪口呆。

这不就是他设想的天下藏书馆的雏形?

隋帝广,也是个读书种子。

他这人,天赋聪颖,好学多思,崇文重道。

观其文词,颇有魏武之豪雄朴素之风,毫无浮华淫逸之气,为一时天下文人士子效仿学习的范本。

平时,观文殿是广皇帝最喜欢来的地方。

有时候,他会在这里接见一些老臣、重臣。

喝喝茶、说说话、看看书、谈谈玄、吹吹牛,甚至是商量一些密事。

此时,在甲字天元书堂中,广皇帝正在和裴矩在密议。

他们谈的,是内外侯官密报中关于河南境内匪患、高句丽境内内斗的一些应对之法。

这时,内使令元寿求见。

“长寿,这是书房,不必多礼。快来坐!”

见六十多岁的元寿要行礼,广皇帝忙抬手止住,并招呼他坐到自己身边的软塌之上。

元寿没听广皇帝的,还是一板一眼地向大皇帝行了君臣之礼。

之后,这才走过来坐在广皇帝身边。

“如果是匪患和边疆之事,就直说就好了,正好叫弘大参详一二!”

广皇帝似乎猜到了元寿的来意。

果然,当元寿递上大屋作的奏章,广皇帝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哈哈,这父子二人,也算是为粟末地殚精竭虑了!”

“这几年,粟末地发展的也不容易,难得的是抗住了高句丽的戾气,竟然用和亲的办法,套住了高大元的手脚。”

听广皇帝的口气,他对粟末地的情况也是知之甚详。

“是啊,那大屋作和王家丫头的儿子,也是个既顽皮又厉害的角色,用了各种手段,不仅仅缓和了粟末地和高句丽的紧张关系。”

“最神奇之处,还借用高大元急于整肃朝堂、收归王权的心理,帮咱们大隋剪除了不少东征派的顽固势力。”

“像渊大佐、胡海珊池的儿子,还有一些蠢蠢欲动的倭奴国贼人!”

裴矩笑呵呵的附和道。

作为大隋密探头子,自然对国外周边的情况了如指掌。

尽管阿布的灰影、搜影这等秘密,并不为他洞悉,但根据大隋外候官密探获知的一些情况,他也能精准地推测内中缘由。

“说起这小子,的确是个人才。”

“这两年,粟末地的赋税、经济都有显着增加,特别是输入咱们大隋的器物,特别引人注目。”

“你看他们的白玉瓷、镜子、大马车、香水、香皂……”

“真想不出来,这臭小子是怎么在这短短两年间,就做出了这等神奇之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且隋请大家收藏:()且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最厉害的地方,尽然逗得我的吉儿,一天天老想去他们那穷山僻壤看个究竟!”

这句话一出,一下子就将裴矩和元寿说得没了声音。

广皇帝的大女儿南阳公主,嫁给了宇文述的儿子做媳妇。

现在,这小女儿杨吉儿,也该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

大皇帝这么说,意思可就值得琢磨了。

这时候,多说少说都会出问题,索性不说最好。

“怎么了?你们怎么就突然不说话了?”

广皇帝故作惊讶地问道。

他的意思就是希望两位重臣,也替自己的宝贝女儿操操心,看有没有合适的对象介绍一下。

“这个吉儿公主天姿烂漫、活泼可爱,正是喜欢到处游玩的时候。”

还是裴矩老奸巨猾,随口就来。

“明年我们不是要去东北地巡边,到时候正可以带上吉儿公主,一览故人旧地,了却心愿!”

“是啊,陛下,等灭了骄纵不臣的高句丽,那白山黑水,可不就是我们大隋的苑池草场?”

元寿这老头子,看着是六十多岁了,但也是武将出身,说到要开疆拓土,最是热心。

“哈哈哈,如此甚美!”

“说实话,我也很是想念东北的军民,就是大屋作、王蔻,还有他们那个小时候顽皮无比的小家伙,我已经好多年没见过了!”

“听萧后和吉儿所言,这孩子现在出息了,生得甚是精神帅气,我倒是很有兴趣见见!”

广皇帝没见着长大后的阿布契郎。

整日里吃饭的时候,总被杨吉儿和萧皇后念叨阿布契郎。

加上这小家伙比他老爹当家的时候还会来事,总是隔三差五的送来大批精致、精巧、好用的玩意儿给皇宫使用,美名其曰新品试用!

更难得的是,似乎这阿布契郎做生意的本事,比他爹妈高明十万倍。

自从皇家内府和他们粟末地商贸联合之后,每月送入宫中的金银财宝,可比以前多出十数倍有余。

为此,广皇帝还不放心,专门派内外候官去秘密查探。

结果发现,人家的生意,重点都在周边各国。

像突厥的马匹、皮货;高句丽的药材、珠宝;倭奴国的金银;萨珊国的书籍和香料,等等。

粟末地出产的产品,统一有个奇怪的名号,黑牌。

这些凡是冠以黑牌的产品,竟然有二十多种产品,且全部是畅销货。

有的商品,只也仅销售给达官贵人。

通过一种叫直销的人际网络,游走于这些高门大户,当面上门提供试用、培训、销售。

仅此一项,收入惊人。

怪不得这父子愿意从中原引入流民,也是啊,有钱了,但那地方却是没多少人啊!

没人,还是穷!!!

“将流民引入粟末地实边,倒是一个妙招。不过,流民愿意去那苦寒之地么?”

广皇帝疑惑地问裴矩。

裴矩正思考这个问题。

他这种特务头子,考虑问题常常不会从正面去想,而喜欢从阴暗的角度琢磨事情的真相。

按照外候官的密报,这一年多,粟末地从各地招募和引入大量的人口。

但奇怪的是,大多数是女人。

根据目前掌握的数据,粟末地的整个人口,也就一万多人,看着不少,可那地方大啊!

还是一个地广人稀、穷山僻壤的存在!

分析原因,无非地理酷寒、医疗欠缺,生育率和人口数,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

加上前些年粟末地一直在和高句丽摩擦打仗,人口变化和消耗得非常厉害。

这也对大隋隔离边患政策,造成了非常不利的隐忧。

毕竟,粟末人一直以来担当的角色,就是大隋最后一道抵挡高句丽屏障。

粟末人,骨头硬,又始终和大隋亲近,是附属民族和小国中的绝对表率!!!

然而,不管皇帝家和粟末大屋作家的感情有多深多厚,但在国家利益层面,大屋作的粟末人就是实实在在的大隋炮灰!

有用的炮灰!!!

现在炮灰想要人口,说是实边之举,但可也是壮大实力的举措啊!

强大起来的粟末地,会不会又是一个高句丽?

“陛下,如果高句丽一直保持顽固之态,引流民实边,也未为不可,也的确是谋国固疆的好法子!”

“只是,如果这粟末地强大了,会不会……”

裴矩欲言又止。

这大屋作家和当今两代皇帝家,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密切关系,这话不好说重!

“是啊,陛下,裴大人未尽之意,就是怕这粟末人将来尾大不掉,又变成一个高句丽来!”

元寿倒是一个军人性格的直筒子,直接就把话给挑

明了!

“什么?你们说大屋作家?是造反还是独立?”

“我还倒是真希望,他们家能搞出一片天地出来!”

“我告诉你们,先王曾经当着我和大屋作的面,说只要这杨勇继争气,可以扶持他在白山海水之间做个王!”

做个王?杨勇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且隋请大家收藏:()且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两组词汇,像闪电一样击中了裴矩和元寿!

这,这到底包含了什么样的皇家秘辛?

要知道,大隋自立国以来,非皇子不得称王,更不要说立国!

还有,两人突然想到大屋作的那个汉名子。

那可是先皇亲自给取的。

赐姓,赐名,赐字。

什么名字?

姓杨,名复,字勇继。

不对不对,大大滴不对!

以前吧,大家和大屋作相熟,对于他被先皇赐姓赐名赐字的事情,也只是羡慕一下罢了,可从来没有过多深思。

即使感到这名字和某位皇子有关联,也只是奇怪一下而已。

毕竟粟末人大屋作,也就是个偏居一隅的附属小族的头人罢了。

现在看来,这之中是大有深意啊!!!

我滴天,这是要窥得天机吗?

两个重臣心中慌得很。

所有事关天家的事情,都会和性命相关,搞不好这两老头会招来灭顶之灾!

杨勇,杨复继勇,这之间,会是什么联系?

杨勇死的时候,四十岁。

那时候,当今的广皇帝三十七岁,大屋作二十七岁,王蔻二十七岁!

杨勇死的时候,大家可清楚是得了疯魔病致死,如果按照阿布前世的分类法,就是患了人格分裂的精神病。

也因此,失掉了太子之位。

全然不是江湖上所说的父母不爱、广皇帝阴谋之论。

这事,在朝的一些老臣可是亲眼所见,骗不得任何人。

至于后世之说,皆是房玄龄等人为了恶心大隋、表彰唐朝而故意编纂的伪说。

试想,当时文皇帝才立国多久?杨勇都多大了?都三十到四十岁的人了,父母就看不清楚自己长子的性格品性?

那给他一个太子位岂不是害他?

千万不要否定长子在古代父母中的地位!

即使是皇家,也一样!

那就是正统、顺位。

立国上位不久的文皇帝,难道不知道国祚正统顺位的的重要性?!

再说了,谁说广皇帝和当初的太子勇关系不好?

那可是幼年时到壮年时,出生入死的亲兄弟,

杨勇,可是有出名的好评价!

容貌俊美、生性好学、善于词赋、宽厚温和、率真诚恳,为人不矫揉造作。

至于杨勇死后的儿孙,都好端端在大隋的大地上好好生活着。

姑娘们,许多都嫁给了大臣。儿孙们,都大多娶妻生子,享受皇室的万般福利。

做为废太子的后代,活得已经足够惬意了。

这一切,就是因为广皇帝和他老爹一样,都是骄傲无比、自信无比的人!

在这样的皇帝眼中,万物皆小,内心强大到可以藐视世间的所有威胁!

什么是天之子?

这样的就是。

造反?不急,灭了就好。

不服?不急,打服就好。

对天之子来说,生死有时候都不放在眼里!

他们只想过得畅快和惬意。

因为他们非常自信他们的智慧和能力,可以碾压世间的所有人!

这就是天子的自信和霸气!

杨复继勇,他是谁?

这个问题,得好好研究一下了!!!

喜欢且隋请大家收藏:()且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