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附庸之族?
附庸之族,是相比那些已经立国的小国而言的独立部族势力。
虽然不是国,但在归附大隋之前,有地盘,有人口,也有自己的独立的酋长或部落首领组织体系。
虽是部族,形同小国。
且这些部族,往往处在尊主国大隋势力和版图的极边缘地带。
他们的存在,是帝国偏远边疆地区安全的缓冲和屏障,既重要又不好直接管理。
重点是,它们归附尊主国之后,依律拥有一定经济和军事上的自治权。
可在法律和外交上,附庸部族要受宗主国大隋较大程度上的约束。
并且在每一年,他们都要向尊主国交纳岁贡,也就是保护费,以示忠诚。
只是实际操作上,宗主国每次赐给他们的财物,往往比那点子保护费要要丰厚上几百倍。
粟末部,倒是个很特别的例外,总让大隋保持赚大钱、入多的状态!
为啥?
因为他上贡给大隋朝廷的保护费,大都是货真价实的硬通货。
其余部分,也是平价交易。
啥啊?
铜,大量的铜!
铜是啥?
它,是帝国货币、礼器的最重要原料!
此外,像粟末部这样的附庸之族,所处的地理位置,也实在特殊。
它,夹在大隋与高句丽之间。
它,夹在东突厥与高句丽之间。
它,夹在契丹、室韦、奚国、霫族、大隋、高句丽之间!
它,就在北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末端,营州。
它,还是战斗民族、铜铁之源!
它,还始终拥有心向中原的传统,有半农半牧半商的经济,是东北边陲重要的藩篱……
一句话,粟末部,在大隋帝国皇帝心中的地位,相当特殊!
不同于藩属国族,不同于附属国族,地位超然!
粟末部,成了大隋朝为边远各民族羁縻政策树立的一个典范、一面旗帜!
他们家的生意,不受杨继勇、杨子灿朝官高低的身份限制。
人家,自带官员经商的特别通行证!
关于隋通船运的份子构成,李秀宁是知道的。
这些权贵之间合伙做生意的事情,在上流圈层中根本不是什么秘密。
大家不都是合伙人嘛?
哪有屁的秘密!
李秀宁还知道大多数人不知道的秘密,比如早先的隋通钱柜。
李秀宁家里,包括整个家族,也都有多处邸店和柜坊。
邸店,有点像商业综合体。
里面,可以货物存放,也可以进行沽卖,甚至还可以在此吃饭就餐。
不过他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南来北往的商人。
是商务专对综合体!
它是如何产生的?
杂乱无章的货币,终于被隋文帝用新五铢给统一了。
不过,铜钱和绢帛这样的货币,其体积和重量都相当可观。
这让商业大潮中走南闯北的商人们,倍觉携带如此货币的不便性。
有聪明的商人,很快便发现了其中的商机。
他建立了可以存储货币和物品的邸店,以“中间商”的身份开始赚差价。
商人们买卖达成后的货币交割,都会到邸店来进行。
邸店这个商业综合体中的柜坊,便是专门负责这种交割业务的店中店。
如果没有杨子灿家的隋通钱柜,估计柜坊会一直是店中店。
可杨子灿家,就干了一件非常大胆而轰动的大事。
啥?
升格!
将自家邸店中的柜坊,专辟坊铺,独立成店,专事铜钱、绢帛等货币的存储、接待、交割等事。
再后来,不知用何等手段,说动皇后,又拉来一些掌家家的贵妇,成立隋通钱柜。
挂牌之后,人们发现在这钱柜之中,业务还挺多。
有传统业务,比如货币、贵重物品的存放和交割。
又有新兴业务,可以存储和借贷。
新奇的是,存储不仅不交钱,而且还给存钱的人送钱。
真是千古未有!
至于借贷,更是简单而低利。
只要能获得市场官人作证、贤达商人担保,就可以借贷。
当然,如果数额巨大,就需要抵押和质押。
此外,还有什么新奇的保险业务,信托业务,等等。
这个隋通钱柜,最大的优势是皇家背景,所以也顺理成章地引入了官府的信用保障。
存,储,借,贷,其所有流程,都加入了郡府州县相关主管部门的参与——政府开具的证明。
存储,有息!
给钱!
借贷,利薄!
常人家收利四成,这一家仅仅要三成,商量一下还能到两成半!
八扎嗨!
隋通钱柜一开,便如散花,很快在全国一百九十个郡开花。
商人们简直疯了,趋之若鹜。
当然,这家的业务非常严谨,凡事必须要当地官府开具文书,进出都要,似乎有点麻烦!
这也让那些小本经营者、灰色商人们,退避三舍。
总算让其他的柜坊,不致因为生意淡泊而开不下去倒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且隋请大家收藏:()且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其实,怕麻烦的商人,毕竟总是有一些的,这让那些有柜坊生意的“头头脑脑”们不至于咬牙切齿。
他们尽管眼红,但也还算能接受,毕竟也不是谁能干、敢干和皇家官府挂钩的生意。
据说,杨子灿骁果卫的粮饷、布帛等,都是通过隋通钱柜来交割。
这受到了远在异地的骁果卫家属们,大加欢迎和拥护。
善政!
下一步,听说政事堂正在讨论,要不要将官员的俸禄也直接交给隋通钱柜来交割!
真牛!
李秀宁每每思考这事,就感觉心内叹服。
能想到和设计如此生意的人,真为天人也!
粟末地的能人,还真不少啊。
可她突然一想到这里面,还是有个叫杨子灿的家伙,就又气不打一处来!
怎么这大隋的许多好事,总是莫名其妙地能和这家伙牵扯在一起?
吃,穿,住,用,行……
真是,奇哉怪也!
臭虫!
在李秀宁的意识中,凡是能让大隋好的,就是敌人,就是臭虫,就是邪恶的存在!
她不想理会某人,奈何某人似乎总是挡着道!
现在看来,这杨子灿真还不是个简单的货色!
他吊儿郎当的样,嬉皮笑脸的样,唯唯诺诺的样,好色贪财的样……很可能都是装的!
“自己,会不会被他的表演,给骗了?”
李秀宁默默地问着自己。
单是在这条船队人员的迷雾之中,自己都已经发现,到处都闪烁着那个奸贼的灼灼贼光。
“干净,整洁,难道都源自他?”
李秀宁躺在床榻上,闭着眼睛,回忆着自己和杨子灿的点点滴滴,事无巨细……
青儿和雪儿,开始各忙各的。
青儿,整理刚才因爆响气浪而震乱的瓶瓶罐罐。
而雪儿,正小心捡拾和包裹那些摔碎的玻璃镜子残片。
可惜,它刚才从舷墙上震落下来,摔碎了……
徐娘子昭燕看姑娘又想上了,也不打扰她,给自己冲了杯咖啡慢慢地喝了起来。
对,咖啡!
粟末地黑牌咖啡!
李秀宁嫌苦,不喜欢。
可徐昭燕只是闻一闻,便彻底地被这种有着新奇名字的东西,征服。
唉,怎么又叫黑牌?
又贵,又不容易买到。
你咋就这么让人讨厌?!
张金称走了!
他是被抬着走的!
他是被他的亲信和残兵们,哭喊着抬走的!
他的命,留在了运河岸边;他的血,撒了一路……
阿力根和王铁锤、柳絮、周虎等,欢呼雷动。
不久,坏掉的船,终于一一全部被挪开。
那些死难者,除了隋通船用自家的人之外,全部交给了闻讯赶来的本地县令、县丞来处理。
损毁船只上的罪妇们,被重新安置。
船队检查完毕,再次启航……
不几日,船队来到运河三岔口,就是杨子灿起名的那个天津!
自此地,潞水、?(léi)水(此时叫桑干河,后世为永定河)、大清河,三河齐汇,涌入渤海。
而船队,就此拐弯,顺着这条汇合后的大河,直驱大沽口附近的天津海港。
那里,是高耸的望海楼、高大的大沽口防浪大堤、堆起来的大型坞堡……
以及,初具规模的天津海港、造船厂
这里,现在显得异常繁忙。
新建的宽大码头里,有好多全新的船只。
最多的,是那种尖底大海船。
舷首高而尖,后部较低,类似于后世的福船和广船,乃是各取所长的产物。
最奇特之处,是在船首前端底部,还有一个突出的大鼻子。
粟末人,称之为远洋轮!
也有改造过的弧形底半沙船型大海船,这是近海航行的客货两用大船!
这种船,加上露出甲板的部分,一般为四层,异常高大。
粟末人称之为邮轮,主要用来送人!
此外,天津港船的船坞内,还有很多正在建造的奇形怪状的船。
最奇特的,是两种。
一种,是两侧带轮子的,粟末人叫它车帆船,据说参考的是三国时期的东吴车船。
不过,是用人力蹬踏,而是通过墨家对耦齿轮技术,使用了畜力驱动。
通过差速器和动力控制设备,可实现风力和畜力的快速切换。
至于前后、左右、快慢,更是操纵自如。
这种船,据说无风的时候,是由一百多头驴子推动竖齿轮,来提供动力。
另一种,是双体船,类似于现在大隋内河的大游舫。
但显然,船坞内的这种船,更长,更窄。
船底如刀,前方尖翘,后尾方平。
因为这种船的底面宽阔,所以上面的建筑甚高,达到了四五层。
很像大隋的五牙战舰,但底下的部分就分出明显不同。
……
此时的天津三岔口,已与当初阿布初来时有了很大的不同。
码头林立,货仓连绵。
大青石修建的埠头上,有很多店铺、食肆、客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且隋请大家收藏:()且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很显然,这里的营生,大多做的是南北客商、水手们的生意。
听那口音语言,都是五花八门,步行其间,宛如来到了一个人口杂货部。
河埠内外,已经有了好多的大小宅院,前后左右几乎都连成了片。
河埠外围,有好多迁移而来的流散渔民小户。
看来,他们已经结束了船屋上世代漂泊的生活,打算定居于此。
这些简陋的房子外,就是系泊于运河边上的渔船、小舟。
这些舟船,很多已经和内河的船行发生了明显的不同。
比起内河的平底沙船,这儿的舟船大多已经将船底造的圆润、锋利起来。
……
三岔口,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大却也不小的河埠码头小镇。
因为要在此分手,已经和李三小姐混得挺熟的柳絮,出面请大家吃饭道别。
吃饭的地点,就在这三岔口镇唯一一家豪华大酒楼——悦来楼。
很厉害,阿布看上了这地方,就极力推动三岔口镇——天津城的建设。
于是,便半命令式的将悦来楼、亨德利,在这里建了分店。
其实,它们大部分时间都是赔钱的。
主要原因,无谓乎太高端、客流少、生意淡。
但阿布说,那就让来往经过的粟末家人、船员、客人,都在此休整、消费。
饭资减半,还可以挂账签字,由粟末地政府来补贴。
另外,在那个自家回水湾里的仓储码头里,修建了上好的内部客栈,专供自己人住宿打尖。
这样,天津港、船厂、过往粟末人、客人,都可以在此地等客船远行的期间,吃饭,睡觉。
这会让他们的旅程,变得舒坦和轻松一点。
这,也算是富裕的粟末地政府,为大家提供的补贴性福利。
这里,也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机构,叫粟末地三岔口驻天津办事联络处。
简称,驻津办。
哈哈哈!
吃过好一顿丰盛的午餐,大家挥手道别。
阿力根的船队,要沿着三河汇聚的海河,向东直趋大沽口——天津港。
李秀宁等人,则需要换乘自家船队,沿着北运河北上,直入涿郡。
有些人,有点依依不舍。
帆影憧憧,人船远去。
李三小姐站在自家船首,依然看着渐渐变远的海河河道,以及那些远去的帆影。
过了良久,她也没回头,出声问身边神情落寞的徐昭燕。
“徐娘子,你说他们会去何处?”
“何处?归期吗?我也不知道,相逢难!”
“咦?你怎么了?”
听见徐娘子的声音充满萧瑟,李建宁很是诧异。
徐娘子一怔,才明白自己有点失态,不好意思的拢了拢那被河风吹散的头发。
“没什么,就是感觉他们人都挺好的。”
“呵呵,你这是舍不得啊。怎么?还想着那铁锤,你莫不是……”
李秀宁回头仔细打量徐娘子,带着些许探寻的语气问道。
徐娘子有些脸红,不过却嘴硬道:
“什么,什么啊,我就是觉得柳絮姑娘的人好,和和气气,柔柔软软……”
“快别说了,你的脸上,全是一副思春样!要不,我放你去找那铁锤?”
“你,你这人真是,不想理你了!”
徐娘子咬着牙,狠狠地跺了一下脚。
“好啦好啦,开玩笑的!我是问,你说那些罪妇,会被送到哪儿去?”
李秀宁恢复常态,正色地问。
“出海口,还能去哪儿?这些可怜的女人,都被……害了!乘海船,一去东北,一去崖州。”
徐昭燕显然心有戚戚焉。
“唉,这都是命,谁都有自己的命,就像你我,可有选择?”
李秀宁也黯然说道。
喜欢且隋请大家收藏:()且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