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1章 忽必烈

【叮咚,扫描完毕!

张柔

武力值:107点

统帅值:101点

智力值:90点

政治值:55点

技能一征伐:张柔在随军出征时,武力值提升5点,统帅值提升5点,张柔在随军厮杀时,武力值额外提升5点。

技能二灭国:张柔在随军攻打其他国家时,武力值提升5点,统帅值提升5点,张柔在随军大灭国之战时,武力值额外提升5点,统帅值额外提升5点。。

技能三入侵:张柔在入侵其他国家时,武力值提升5点,统帅值提升5点,张柔在他国境内厮杀时,武力值额外提升5点,统帅值额外提升5点。】

张柔(1190年~1268年),字德刚,易州定兴县(今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高里镇河内村)人,金朝末年、大蒙古国将领,名将张弘范的父亲。

元太祖八年(1213年),面对蒙古军南侵,聚集乡邻结寨自保,授定兴县令,迁中都留守兼大兴知府。

元太祖十三年(1218年),大战蒙古军于狼牙山,兵败被俘。归降于蒙古,出任行军千户、保州等处都元帅。

元太宗四年(1232年),奉命讨伐金朝,包围并攻克开封,运走史馆《金朝实录》和秘府图书、耆旧望族,护送北归。

元太宗六年(1234年),入觐窝阔台汗,升任万户,成为独据一方的汉军首领之一。

乃马真后二年(1243年),出镇河南杞县。元宪宗四年(1254年),移镇亳州。

宪宗九年(1259年),跟从忽必烈攻打鄂州。忽必烈北还,留驻白鹿矶待命。

中统元年(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奉诏班师,中统二年,献上《金实录》,年老致仕,受封安肃公。

至元三年(1266年),检校工部尚书,参与营建大都,进封蔡国公。

至元五年(1268年),张柔去世,获赠太师,谥号武康。

延佑五年(1318年),凭借儿子张弘范、孙子张珪的功勋,追封汝南王,赐谥忠武。

......

【叮咚,扫描完毕!

绰儿马罕

武力值:108点

统帅值:95点

智力值:75点

政治值:42点

技能一随军:绰儿马罕在随军出征时,武力值提升7点,绰儿马罕在随军攻打其他国家时,武力值额外提升7点。

技能二征服:绰儿马罕在随军攻入其他国家后,武力值提升7点,统帅值提升5点,绰儿马罕在和其他国家将领厮杀时,武力值额外提升7点。

技能三驻扎:绰儿马罕在驻扎其他国家时,武力值提升7点,统帅值提升5点,绰儿马罕在震慑其他国家时,武力值额外提升7点。】

绰儿马罕,蒙古大将。蒙古雪尼惕部人,他在成吉思汗与窝阔台时代是着名将领。他曾经是怯薛。

蒙古秘史数次提到他,他曾随哲别及速不台攻金及俄罗斯,钦察。1230年,因札兰丁复国,元太宗命他前去伊朗作战。

1230年代中,开始作战。在打败札兰丁后,征服阿塞拜疆,同时使亚美尼亚与乔治亚成为臣下。他本人驻在大不里士一带草原。

他在1241年因中风致哑,不久死去,他的位置由手下拜住接任。他本人偏向基督教,亚美尼亚史家说他驻军时基督教复兴。

......

【叮咚,扫描完毕!

郭宝玉

武力值:108点

统帅值:105点

智力值:102点

政治值:96点

天文值:103点

技能一骑射:郭宝玉在射箭时,武力值提升7点,郭宝玉在进行骑射时,武力值额外提升7点。

技能二献策:郭宝玉在出谋划策时,智力值提升7点,郭宝玉在结合天文知识进行献策时,智力值提升7点,天文值提升7点。

技能三西征:郭宝玉在随军西征时,武力值提升7点,统帅值提升5点,智力值提升5点,郭宝玉在攻打西方国家时,武力值额外提升7点,统帅值额外提升5点!】

郭宝玉(生卒年不详),字玉臣,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州)人,唐代名将郭子仪后代,大蒙古国将领。

郭宝玉通天文、兵法,善骑射,初被封为汾阳郡公兼猛安,领兵驻扎于定州。

1210年,金将独吉思忠领兵筑乌沙堡以防御蒙古军。

次年,蒙古汗国太师木华黎率军南下,打败了独吉思忠,郭宝玉以其所部投降蒙古军。

木华黎将郭宝玉引见于成吉思汗,郭宝玉多次向太祖献策,成吉思汗吸收他的意见,并以命令的形式发布。

成吉思汗西征之际,授郭宝玉抄马都镇抚之职。

1213年,郭宝玉随木华黎领兵南下,攻占了今辽西地区。

又从锦州入山海关,攻占了太原、临汾一带。

1219年,郭宝玉随成吉思汗西征,打败了西辽的残余力量,占领了今新疆东部和中部广大地区,继而打败了花剌子模的军队,控制了阿姆河上游地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乱世第一枭雄请大家收藏:()三国:乱世第一枭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在夺取政权以后,忽必烈确立了“内立诸卫,屯田阅武,居重御轻”的方针,对蒙古汗国时期在中原推行的游牧分封领地制度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

首先,他即位之后,改变蒙古军分为两翼、由万户长而下一统到底的制度,改变由都元帅节制探马赤军和汉军的制度,设枢密院掌管全**政,加强了中央集权。

其次,他花费三十多年时间,一边建立以汉人为主的侍卫亲军,同时以蒙古军“分屯大河南北,以余丁编立部伍,绝其虏掠之患” ,“遇征伐则遣之”,逐步确立了中央宿卫军(侍卫亲军)和地方镇戍军两大系统,作为保卫元朝中央统治政权的重要核心武装力量。

第三,为了防止汉军世侯拥兵自重,他改变汉军由私家掌握的状况,或令汉军世侯易军为将,或令汉军世侯改任民官。

对蒙古军的军官世袭制(怯薛军)也进行了改革,核心职位仍可世袭,但军队因调动分合而不再始终为某一家族所掌。第四,他为适应战争形势的变化,提倡使用铁火炮等新式武器,发展进攻型的、独立的水军和炮军,实施多兵种协同作战。

他还注意用南宋降将训练军队,学习南宋在军训方面的长处。第五,他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军屯制度,以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推动对边疆地区的开发,保证军队资粮的供应。

......

忽必烈即位后,基本上采纳了刘秉忠、许衡等人的建议,逐步实行了“汉法”,基本上沿袭了金、宋的旧制,但同时也对蒙古“旧俗”进行改造。

至元四年(1267年),忽必烈下令建造太庙并且制作祭奠祖先所需的祖宗牌位,而且他选定了国家的历法,这是农业社会统治者必不可少的工作。

忽必烈鉴于本朝“舆图之广,历古所无”,像汉唐那样以初起之地或始封之邑为名,都不足以显示其盛大,于是在至元八年(1271年)发布《建国号诏》,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以“大元”为国号。

在建元表岁、建立国号的同时,忽必烈又采纳刘秉忠等人的建议,适应统治地区南移的特点,将金朝的中都改名为大都,于至元十一年(1274年)正式迁都于此地。

.......

名字由来

白嘎力绘《忽必烈狩猎图》

忽必烈,在拉丁化蒙古文中为Oubilai。在蒙古语中,qubi意为“份子”,qubila为动词“分配”。

蒙古习俗,常以新生儿所遇重要的人、物、事件取名,而忽必烈出生时(元太祖十年,1215年),正逢成吉思汗攻取金中都之际。

成吉思汗命汪古儿等尽取金都府库财物,“每留一份为成吉思皇帝献,余则敷俵有差”。

此次收获,自成吉思汗建国以来是最丰盛的一次,其“俵分”自是一大盛事,忽必烈适生其时,故而由此取名。

会晤八思巴

《八思巴谒见忽必烈》复制品(北京首都博物馆藏)

元宪宗三年(1253年)四月到八月之间,忽必烈在南征途中到达六盘山一带,邀请八思巴前来会面。

忽必烈先是询问了藏族历史和萨迦班智达的情况,随后话锋一转,表示要派人去吐蕃摊派兵差、收取珍宝。

八思巴听后连忙说:“吐蕃不过是边远小地方,地狭民困,请不要摊派兵差。”

他再三陈请,忽必烈充耳不闻,八思巴说:“如此,吐蕃的僧人实无必要来此住坐,请放我们回家吧。”正当两人僵持不下时,忽必烈的正妻察必对忽必烈说,八思巴要比很多老僧在知识功德方面强许多倍,应该将他留下。

于是,忽必烈与八思巴再次会谈,问他:“你的祖先有何功业?”

八思巴说:“我的先辈曾被汉地、西夏、吐蕃等地的帝王奉为上师,故威望甚高。”

忽必烈不了解吐蕃的历史,就问:“吐蕃何时有王?这与佛书所说不合,必是虚妄之言。”八思巴就将吐蕃之王曾与汉地交战,吐蕃获胜,后又与汉地联姻,迎来公主与本尊神像的经过叙述一番(即唐蕃交战及文成公主入藏事),说佛书虽然不载,但有文书记载,查阅便知。

忽必烈翻看汉地史籍,发现这些在《唐书》里都有记载。此后八思巴又说了些典故,经验证都是真的,于是忽必烈对八思巴佩服有加,请求他传授喜金刚灌顶(藏传佛教重要仪轨之一)。

但八思巴又提出一个条件:“受灌顶之后,上师坐上座,要以身体礼拜,听从上师之言语,不违上师之心愿。”

忽必烈难以接受,这时察必又出来圆场:“人少的时候,上师可以坐上座。但当王子、驸马、官员、臣民聚会时,汗王坐上座。”就这样,忽必烈以八思巴为上师,奠定了后来元朝以藏传佛教为国教、设立帝师制度的基础。

八思巴应召谒见忽必烈,当时忽必烈夫妇及其子女以世俗人拜见上师的礼节会面八思巴,他们共二十五人先后在八思巴前受密宗灌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乱世第一枭雄请大家收藏:()三国:乱世第一枭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二人的关系自此愈发紧密。

三饶定刑

据说,忽必烈制定刑律时,有笞、杖、徒、流、绞五个等级。

笞、杖罪定下来后,忽必烈解释说:“天饶他一下,地饶他一下,我饶他一下。”

应笞五十下的,只打四十七下;杖刑也一样。有人评价此举“可谓胜残去杀,黎元在海涵春育之中矣”。

也有人认为:“此虽仁心,亦近于戏。”

置誓俭草

忽必烈在建立宫殿时,追思成吉思汗创业艰难,便从成吉思汗所居之地取青草一株,置于大内丹墀之前,称之为“誓俭草”,让后世子孙明白勤俭之节。

喜爱大象

《元末明初象舆人物图罐》(局部)

忽必烈在征伐大理时逐渐熟悉了大象的生活习性,并将其带回宫廷。他对于大象的喜爱远超过以往历史上的其他皇帝。

其时不仅有“贡象”制度,甚至出现御用“象舆”这样独特的宫廷景观。

元人黄文仲《大都赋》称:“惟我圣皇,五辂不乘,八鸾不驾,雨则独乘象舆,霁则独御龙马,何其然也。”

马可·波罗曾见忽必烈出宫时坐在用四头大象背负的木楼上,左右随从上万,马可·波罗因而称忽必烈出猎,其“娱乐之甚”世所罕有。

在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平乃颜之乱的辽河会战中,忽必烈一度乘象舆临阵,企图威慑叛军,但反而使自己成为了叛军集中攻击的对象,被迫下舆乘马。

后赖汉军李庭等作战用力,才将叛军击退。

忽必烈将“象舆”作为皇帝专用的交通工具,建立了完整的 “象舆”制度,使之成为元朝皇帝巡幸两都的车舆形式,还影响了明清的“卤簿”制度。

........

喜欢三国:乱世第一枭雄请大家收藏:()三国:乱世第一枭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