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惊雷与良机

长安的春日,带着关中平原特有的、略带尘土气息的干燥暖意。官署庭院中,那几株历经沧桑的老槐树刚刚抽出嫩绿的新芽,在阳光下泛着通透的光泽。几只不知忧患的雀鸟在虬结的枝杈间跳跃、啁啾,一派静谧祥和。然而,这份宁静被一阵由远及近、既急促又刻意压低的脚步声骤然打破,仿佛一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

贾诩手持一封插着三根染血雉羽、代表最高等级紧急军情的密报,步履沉稳地穿过曲折的回廊,走向吕布日常理事的书房。他的步伐依旧保持着惯有的节奏,宽大的袍袖随着动作微微晃动,脸上是一贯的古井无波,仿佛手中握着的并非能搅动天下的消息。唯有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眸深处,偶尔掠过的一丝极其锐利、迅疾的分析光芒,才泄露出这封密报所承载的重量。沿途遇到的文吏、卫兵,见到他手中那醒目的雉羽,皆神色一凛,纷纷躬身避让,贾诩只是用眼角的余光微微扫过,脚步未曾有丝毫迟滞。

书房的门敞开着,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在地面上投射出斑驳的光影。吕布正俯身于一张几乎占据半面墙壁的巨大山河舆图之上,肌肉虬结的手臂支撑着案几,粗壮的手指在代表洛阳、弘农、河东的区域内缓缓移动,时而停顿,似乎在推演着防线部署或粮草转运的路径。光影勾勒出他棱角分明的侧脸和专注的神情,掌控关中、挟持天子所带来的权势,已逐渐沉淀为一种不怒自威的沉稳气度。

“文和来了。”吕布并未抬头,目光依旧停留在舆图的脉络之上,却似乎早已从脚步的节奏、空气的流动中感知到了贾诩的到来。他的声音低沉而平稳,带着一种大局在握的从容。

“主公。”贾诩步入书房,微微躬身,将那份带着风尘气息的密报双手呈上,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寿春急报,袁术……僭越了。”

吕布移动的手指骤然停在半空。他缓缓直起身,高大的身影在舆图上投下一片阴影。他接过那封密报,并未立刻拆开火漆封印,而是先抬起眼,目光如实质般落在贾诩脸上:“何时的事?”语气中听不出太多意外,更像是在确认一个早已预料的节点。

“据信使拼死送达的消息推断,应在正月末。二月初一,袁术于寿春南郊设坛,祭告天地,公然称帝,定国号为‘仲氏’,改元‘仲氏元年’。”贾诩的语速依旧平缓,仿佛在陈述一件与己无关的市井传闻,但每一个字都带着千钧之力。

吕布拇指用力,碾碎了坚硬的火漆,展开那方质地精良的绢帛。上面的字迹有些潦草,显然是在极度紧迫的情况下书写而成。内容详实记录了袁术登基大典的粗略场面、首批册封的公卿名单、寿春城随之而来的全城戒严以及市面上那种虚浮的喜庆。他一目十行地看完,将密报轻轻放在舆图上,恰好盖住了代表淮南的那片区域。书房内陷入了一种奇异的沉默,只听得见窗外雀鸟无忧无虑的鸣叫,以及两人几不可闻的呼吸声。

“呵。”半晌,吕布的喉咙里发出一声意味复杂的轻笑,他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意料之中的嘲弄,以及一丝猛兽嗅到猎物气息般的兴奋,“袁公路……四世三公累世的名望与底蕴,竟养出如此目无余子、却又鼠目寸光之辈。传国玉玺在手,他便真以为自己是天命所归了?”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舆图的边缘,发出沉闷的嗒嗒声。

贾诩微微颔首,脸上依旧看不出喜怒:“诚如主公所言。袁术此举,无疑是自绝于天下士人之心,自弃于诸侯之列。汉室虽如风中残烛,然‘正统’二字,仍是当今大势之下,最重的一块砝码。称帝,便是将自己置于炉火之上,成了天下共击之的国贼。此于主公而言,实乃天赐之良机,不容有失。”

“机会何在?细细说来。”吕布转身,踱步到窗边,目光似乎投向了庭院之外更遥远的天地,将整个分析的空间留给了身后的首席谋士。

贾诩不需任何思索,显然在来的路上,甚至在这些年对天下局势的洞察中,早已对此类情况推演过无数次。他步履沉稳地走到巨大的舆图前,苍老却稳定的手指精准地点向几个关键位置:

“其一,正名之机,千载难逢。主公奉天子以令不臣,占据大义名分。讨伐国贼,靖难安邦,名正言顺,无可指摘。此役若能主导,可极大提升主公与朝廷在天下人心中的威望,使‘挟天子’之策,更具实质威慑与号召力。”

“其二,破局之机,势在必行。如今关东诸侯各怀鬼胎,相互牵制,局面僵持。袁术称帝,如同巨石投水,必起波澜。无论曹操、刘表、刘备等人内心作何想法,表面文章皆需做足,必须表态讨逆。此乃打破眼下僵局之关键,乱局之中,方有我军纵横捭阖、谋取实利之空间。”

“其三,实利之机,触手可及。”他的手指重点落在淮南、汝南、庐江等富庶之地,“袁术所据之淮南,鱼米之乡,人口稠密。各方诸侯出兵,名为讨逆,实则争地。我军亦可借此东风,将势力触角真正延伸出关中,在这天下棋局中,落下关键一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我的底牌是信息差请大家收藏:()三国我的底牌是信息差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