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镇魔碑的震颤愈发剧烈,如同垂死巨兽最后的挣扎。
似乎天地都在发抖,让杨十三郎心旌晃荡……
那道巨大的裂缝如同丑陋的伤疤疯狂蔓延,碎石如雨般从碑体剥落,坠入下方翻涌的魔气深渊。
震耳欲聋的魔啸声仿佛源自九幽,带着撕裂灵魂的尖锐,直冲而上,将高台上的空气都搅动得扭曲起来。
一股远比之前磅礴、狂暴的漆黑魔气柱,如同火山喷发般从裂缝中冲天而起,裹挟着令人作呕的腥臭与刺骨的阴寒。
整个空间都在嗡鸣、颤抖,仿佛下一刻就要彻底崩塌。
这景象,这威势,足以让任何不明真相者肝胆俱裂,深信灭顶之灾即将来临。
杨十三郎立于震荡不休的碑顶,狂风吹得他几乎站立不稳,发丝狂舞。
他脸上适时地浮现出“惊骇”与“仓惶”,目光迅速扫过变得极不稳定的石梁归路——那原本横跨裂缝的石梁……
石梁此刻在魔气的冲击下正剧烈晃动,表面裂纹密布,仿佛随时都会断裂。
“必须离开!”
他低吼一声,声音淹没在魔啸之中,更像是说给可能存在的“监视者”听。
他不再犹豫,将身法提升到极致,身形化作一道淡金色的流光,从碑顶疾射而下,一招飞天神技的斗转星移……
目标直指那根最外侧、看似最为岌岌可危的石梁。
足尖刚一踏上石梁,便感到一股巨大的晃动从脚下传来……
同时,浓郁如墨的魔气如同有生命的触手,从裂缝下方席卷而上,试图将他拖入无尽的黑暗。
“戏本”安排的危险,如期而至。
杨十三郎“狼狈”地在石梁上闪转腾挪,时而惊险地避开一道冲天而起的魔气火柱,时而侧身让过一块崩塌坠落的巨石。
他刻意将气息表现得有些紊乱,额角甚至逼出些许“冷汗”,将一个侥幸取得宝物、却遭遇惊天变故、正亡命奔逃的修士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
然而,在他这般“险象环生”的奔逃中,他的灵台却是一片冰镜般的清明。
他分出一缕心神,冷静地观察、试探着周遭的一切。
在一次闪避时,他故意将左臂的衣袖靠近一道擦身而过的魔气边缘。
按照常理,这等浓度的魔气,足以瞬间腐蚀法器、侵染道基。
但预想中的剧痛与侵蚀并未出现,衣袖只是被一股阴冷的力量拂过,留下些许冰寒,却连布料都未曾破损分毫。
这魔气,空有其表,缺乏真正的毁灭核心。
又一次,他看似被迫改变路线,绕向一根靠近岩壁的、更为细窄的残破石梁。
那石梁下方,一个旋转的魔气旋涡正发出强大的吸力。
他佯装身形不稳,一只脚几乎踏入了旋涡的引力范围。
那股吸力确实存在,但强度……却仅仅相当于一股较强的旋风,以他的修为,稍一运转气力便能轻易挣脱,远非能吞噬生灵的魔渊之力。
“果然……一切都是逼真的模仿。”
杨十三郎心中冷笑。
这魔气爆发、天地崩塌的末日景象,威力被精准地控制在一个“看似致命,实则留有生机”的范围内,目的就是逼真地驱赶他,让他沿着预设的路线“逃离”,并且深信自己刚刚经历了一场九死一生的冒险。
他配合着这场演出,继续“仓皇”奔逃。
穿过摇摇欲坠的殿堂回廊,越过布满裂缝的广场,沿着来时的路疾驰。
途中,偶尔会有被“魔气”侵蚀的碎石或枯骨“意外”坠落拦路,都被他“有惊无险”地避开。
他甚至注意到,某些原本存在的、可能通往其他方向的岔路口,此刻竟被“恰好”崩塌的巨石封死,只留下一条指向聚落方向的“唯一”生路。
这一切的“巧合”与“安排”,在他眼中已是洞若观火。
当他终于冲出来时那条通往“墟”外的巨大廊道,重新回到相对“安全”的废墟外围时,身后那毁天灭地般的魔啸与震动,仿佛被一道无形的界限隔绝,骤然减弱了不少。
他停下脚步,回头望去。
只见“墟”的深处,魔气依旧汹涌,光芒明灭,一副末世景象仍在持续演出,但却似乎不再向外扩张。
杨十三郎缓缓呼出一口浊气,抬手看着掌心那枚此刻已变得异常安静温顺的玉珏,它的光芒内敛,仿佛只是一块寻常的美玉。
他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而讥诮的弧度。
这趟归途,与其说是逃亡,不如说是一场按戏本进行的、充满讽刺的游行。
他不仅拿到了对方想让他拿到的“钥匙”,更将这场幻境的运行机制,看了个通透。
现在,该回去会一会那位,“期待”着他带回“希望”的聚落巫者——老烛了。
当杨十三郎的身影穿过那片作为聚落天然屏障的怪异石林,重新出现在相对熟悉的、由幽蓝色苔藓照亮的废墟廊道时,立刻引起了放哨残民的注意。
尖锐而独特的骨哨声划破了聚落惯常的死寂,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界无案请大家收藏:()三界无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杨十三郎刻意放缓了脚步,显露出几分恰到好处的“疲惫”与“风尘仆仆”,左手紧紧握着那枚温润的玉珏,让其微光在昏暗中隐约可见。
消息像野火般蔓延开来,当他终于走到那片位于岩壁底部、被聚落居民视为中心广场的开阔地时,眼前已是黑压压的一片人群。
几乎所有的残民都从他们蜂巢般的居所中走了出来,聚集在广场上。他们依旧苍白、瘦削,衣衫褴褛,但此刻,投向他的目光却与往日截然不同。
那里面,少了冰冷的戒备与深入骨髓的排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度复杂的混合情绪——有难以置信的惊愕,有劫后余生般的微弱希冀,但更多的,是一种近乎原始的、对“力量”和“奇迹”的敬畏。
此人活着从“墟”回来了!那个被代代相传视为绝地、有去无回的禁忌之所!
而且,此人手中那散发着奇异光晕的物品,莫非就是传说中可以平息深渊躁动的“镇物”?
人群自动分开一条通路,窃窃私语声如同潮水般起伏。
孩子们从大人身后探出头,脏兮兮的小脸上,眼睛瞪得溜圆。
杨十三郎能感觉到,那些目光灼灼地烙在他的背上,每一步都走得如同踏在绷紧的鼓面上。
唯一有点遗憾的是,杨十三郎的这一身长袍过于破碎了,小腿之下已无寸缕……
通路尽头,站着两个人……
一个是骸骨,他抱着双臂,独眼如同最锐利的刀子,从上到下仔细地刮过杨十三郎全身,似乎想从他每一寸布料、每一个表情细节里,判断出他究竟经历了什么,是真是假。
那目光里的审视,远比以往更加深沉,疑虑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因为杨十三郎的“成功”而发酵得更加浓郁。
另一个,则是老烛。
他拄着那根镶嵌着幽蓝晶体的骨杖,佝偻的身躯在此时挺直了些许。
他的脸上带着一种恰到好处的、混合着欣慰与庄重的表情,但那双浑浊却深邃的眼睛,却第一时间,如同鹰隼般锁定在了杨十三郎手中的玉珏之上。
“外来者……不,杨小友,”
老烛的声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颤抖,打破了沉寂,“你……你真的成功了?”
他上前几步,目光几乎无法从玉珏上移开。
杨十三郎停下脚步,将手中的玉珏微微托起,让它的光芒在幽暗的环境中更加清晰。
“幸不辱命。”他声音平静,听不出太多波澜。
老烛伸出枯瘦、布满褶皱和老年斑的手,指尖微微发抖,似乎想触摸,又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谨慎。
“这便是……‘镇物’?”
他喃喃道,眼神中充满了难以抑制的激动,但在这激动深处,杨十三郎捕捉到了一闪而逝的、极其细微的审视与评估。
老烛在判断这玉珏的“成色”,在确认它是否符合预期。
“正是。”
杨十三郎将玉珏递了过去。
老烛小心翼翼地接过,双手捧住,凑到眼前,借着幽蓝苔藓和玉珏自身的光芒,仔细端详。
他的指尖在玉珏表面的纹路上轻轻摩挲,眉头几不可察地微微蹙了一下。
那是一种极其短暂的、类似于……失望的情绪?
仿佛这玉珏的力量或者形态,与他想象中的略有出入。
但他立刻掩饰了过去,转为一种更深沉的感慨。
“好!好!苍天有眼,先祖庇佑!”
老烛抬起头,将玉珏高高举起,转向聚落的民众,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表演式的激昂……
“看哪!这就是能平息深渊之怒,能带给我们安宁的‘镇物’!这位杨小友,是我们沉渊聚落的恩人!”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压抑的、带着难以置信的欢呼和骚动。
希望的光芒在许多麻木的眼中瞬间被点燃。
但老烛的话锋随即一转,语气变得肃穆而急切:“然而,‘镇物’离位,墟中之魔恐已躁动!我们必须尽快举行仪式,激发其无上伟力,方能真正护佑我族!迟则生变!”
他的目光重新落回杨十三郎身上,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催促:
“杨小友,你辛苦了。但事不宜迟,还需你稍作调息,稍后仪式,或许仍需你之力相助。”
这时,一直沉默的骸骨突然开口,声音沙哑低沉,却像一块石头砸进了水面:
“你去那里面,除了这石头,还看到了什么?”
他独眼死死盯着杨十三郎,问题尖锐而直接,完全不在意正在渲染气氛的老烛。
杨十三郎心中冷笑,面上却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余悸”:“魔气冲天,封印将崩,险死还生。”
他回答得简略,目光与骸骨对视一瞬,坦然中带着一丝不愿多提的“疲惫”。
骸骨鼻子里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哼,没再追问,但眼中的疑虑丝毫未减。
老烛立刻打圆场:“平安归来便好!具体细节,容后再说。当务之急,是准备仪式!”
他再次高举玉珏,引导着人群的情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界无案请大家收藏:()三界无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