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安全生产

送走了满怀憧憬与感激的刘家兄弟,杨家众人刚松了口气,以为能清静几日,却没成想,刘家那边顺利了,自家和新的麻烦却接踵而至。

刘家兄弟四人快马加鞭赶回县城镖局,立刻召集了局里剩下的十几号镖师和趟子手,将准备与杨家合伙开办纸坊、需要从镖局脱身的决定说了出来。

消息一出,原本还算和睦的镖局内顿时炸开了锅!

刘家镖局虽不算大,但在静岚县及周边几条固定线路上也算小有名气,是不少老弟兄养家糊口的依靠。刘家兄弟这一撤,等于抽走了主心骨和大部分精锐,剩下的这些人,武功、威望、人脉都难以支撑局面,镖局垮掉几乎是必然的。这些大多拖家带口、除了走镖别无长技的汉子们如何能愿意?

“总镖头!你们不能就这么撒手不管啊!”

“是啊,大镖头!咱们兄弟跟了刘家镖局这么多年,风里来雨里去,现在你们找到好去处了,就把咱们这些老兄弟扔下喝西北风吗?”

“大师兄!不能散啊!镖局是师傅的心血!”

“平哥,你们不干了,我们这帮兄弟可咋办?拖家带口的……”

“是啊,咱们除了走镖,还能干啥?”

一时间,抱怨声、哀求声、甚至带着几分愤懑的质问声充斥了整个厅堂。刘平看着眼前这些熟悉的面孔,许多都是跟着他父亲打拼过来的叔伯,或者是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师兄弟,心中亦是五味杂陈,十分不忍。他试图解释,承诺会妥善安置,但“合伙开纸坊”的前景,对于习惯了刀头舔血、自由散漫的镖师们来说,实在太过遥远和陌生,远不如看得见摸得着的镖局来得实在。

场面一时僵持不下。

就在刘平左右为难,甚至一度动摇,想着是否为了这帮老兄弟放弃纸坊时,老二刘安站了出来。他平日里看起来最为活络精明,此刻眼神却异常坚定。他抬手压下众人的喧哗,目光扫过在场每一张或焦急或不满的脸,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断:

“诸位叔伯,师兄弟!我刘安今日把话撂在这儿!走镖这行当,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能囫囵个干到老的,有几个?

我爹走的时候我才十二,我们不想再过让老娘天天提心吊胆的日子了!除了我大哥,我们兄弟三个这个岁数了还是光棍一条,也想讨个媳妇儿安安稳稳过日子。

这次机会,是杨家看在亲戚情分上,拉我们兄弟一把,也是我们刘家唯一的转机!我们必须抓住!”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给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镖局,我们兄弟是决计不能再经营了。但咱们这么多年的情分还在!

若是诸位信得过,也愿意继续吃这碗饭,我倒有个主意——你们可以自己凑钱,把这镖局的招牌、家伙事儿、还有这房子,一并盘过去!

咱走镖的路线你们都熟悉,往后盈亏自负,但总算保住了营生,也不用散伙!”

自己盘下镖局?

这个提议让骚动的人群安静了片刻,众人面面相觑,开始低声商议。镖局这行当,本钱、人脉、信誉都极为重要,刘家兄弟抽走,价值已然大减。但若真能盘下来,由他们这些老人自己经营,好歹是一条出路。

几番磋商拉扯,最终,由几位资历最老、也稍有积蓄的镖师牵头,决定合伙接下这个摊子。刘家兄弟念着旧情,开价不算高,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刘家镖局所有的行当(包括骡马、车辆、兵器、客户关系等)以及位于县城不算繁华地段的房产,作价八百两银子。

这个价格不算高,但对于一群靠卖力气吃饭的镖师来说,已是天文数字。几位牵头人砸锅卖铁,东拼西凑,也只勉强拿出了五百两现银。

这个价格不算高,但对于一群靠卖力气吃饭的镖师来说,已是天文数字。几位牵头人砸锅卖铁,东拼西凑,也只勉强拿出了五百两现银。

“平哥,安哥,”

赵镖师脸上带着窘迫,“兄弟们尽力了,眼下只能拿出五百两现钱。剩下的三百两……能不能容我们些时日?等镖局缓过这口气,我们一定尽快凑齐补上!”

刘平看着昔日并肩作战的师兄弟们为难得几乎要给他跪下,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他正要开口说“剩下的就算了”,却被刘安悄悄拉住了衣袖。

刘安脸上带着生意人的和气笑容,对赵镖师道:“赵师弟,各位兄弟的难处,我们理解。五百两就五百两,只是……”

他话锋一转,提出了条件:“剩下的三百两,可以缓,但需得立下字据,半年内还清,按市价算利息。另外,我们兄弟从镖局搬出去,寻摸新住处也需要时日,这后院我们还得再住两个月,租金就用利息抵了,如何?”

这个要求合情合理,既全了兄弟情面,没把路堵死,也解决了刘家兄弟眼前的住宿问题。赵镖师几人自然是满口答应。

双方当即立下字据,按下手印。看着那代表着刘家两代人心血、也承载了他们兄弟半生江湖记忆的镖局易主,刘平、刘喜等人心中难免一阵酸楚和空落。但摸着怀里那沉甸甸的五百两银票,想着纸坊那安稳而充满希望的前景,这份失落很快又被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所取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双生农女与官家闺蜜种田记请大家收藏:()双生农女与官家闺蜜种田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接下来几天,刘家兄弟忙得脚不沾地。既要处理镖局交接的琐事,清点物资,安抚部分不愿留下、需要发放遣散银钱的趟子手;又要开始四处打听合适的作坊场地,琢磨造纸需要哪些工具、原料,还要抽空学习认字算账(主要是刘乐和刘安)……直忙得焦头烂额,恨不得一个人掰成八瓣用。

而此时的杨家岭,杨家大院,同样是一片热火朝天、忙到飞起的景象!

就在刘家兄弟为镖局之事焦头烂额的同时,府城陈文敬派来的管事快马加鞭赶到了杨家,递上了一张让颜氏和元娘看了都倒吸一口凉气的订单——一万个面饼!二十罐西红柿酱!而且要求五日内必须备齐货品,陈家的车队会准时前来拉运!

“一万个?!五天?!”

颜氏拿着订单的手都在抖,“这……这咋来得及?就是把咱们作坊所有人手不吃不喝也赶不出来啊!”

元娘也急得嘴角冒泡:“娘,就算日夜赶工,面饼能勉强做出来,可晾晒也需要时间啊!还有那二十罐酱……”

偏偏屋漏偏逢连夜雨,县城齐胖子“鲜满楼”日常补货的单子也来了,要得比往常都多;娴月楼那边果酱和特色点心的消耗量也大增,王霜派人来催了两次;就连自家在县城的包子铺,也因为天气转凉,生意好了不少,需要的面饼量也增加了。

所有的事情仿佛都赶在了一块儿!

杨老爹和杨大江更是立刻开始盘算库存的面粉、柴火和人手。

“接!必须接!”

舒玉小手一挥,颇有几分指点江山的气概,“阿奶,娘,别怕!咱们人手不够就临时再雇几个手脚麻利的妇人!作坊两班倒,人歇工不歇!

柴火不够让石叔叔他们赶紧去砍,或者跟村里买!面粉不够让爹赶紧去霜姐姐那拉!”

她像个小陀螺,在院子里转来转去,一条条指令清晰地下达:“告诉作坊里所有的工人,这五天算加班,工钱翻倍!晚上管一顿饭,有肉有菜,馍馍大饼管饱!”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消息一传开,原本还有些畏难情绪的工人们顿时喜笑颜开,摩拳擦掌。工钱翻倍!还管肉菜管饱的晚饭!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累点算什么?

于是,杨家作坊破天荒地开始了昼夜不停的运转。和面、压片、切条、蒸制、晾晒、打包……各个工序紧密衔接,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面香和烟火气。为了节省时间,连平日里负责搬运的周贵、钱钺等人,空闲时也上手帮忙。

不仅作坊如此,连小院后院的灶棚也临时被征用,李钱氏带着周婆子、凤儿等人,也支起家伙事儿,加入了制作面饼的大军。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面香和蒸汽,几个灶眼同时开火,映得人脸颊通红。

舒玉虽然爱财,但更惜命,尤其注重生产安全。她迈着小短腿,在各个工作区域来回巡视,奶声奶气却异常严肃地强调:

“周婶子,翻面的时候小心点,别烫着手!”

“赵家嫂子,柴火别堆在灶口太近,留出空来!”

“大家都注意脚下,别绊倒了!咱们虽然忙,但不能乱!安全第一!”

她这副小大人般操心劳碌的模样,惹得众人又是好笑又是感动,手上动作不由得更加仔细了几分。

当然,让舒玉最终按下那点因陈文敬不按规矩办事而产生的小小不满的,是陈文敬管事递上订单时,附带的那句“东家吩咐了,此次要货紧急,价钱上浮五成”。看着那比平时高出足足一半的货款数字,舒玉心里那点小抱怨瞬间烟消云散,大眼睛弯成了月牙儿。

“加班就加班!有钱赚就行!”小丫头捏着拳头,动力十足。

这边杨家忙得人仰马翻,那边原本打算趁着定下合伙、赶紧来杨家请教造纸细节的刘家兄弟,听说了杨家的情形后,十分知趣地压下了满肚子的疑问。刘平对弟弟们道:

“杨家如今正是紧要关头,咱们别去添乱了。办作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咱们先把基础的人手定下来,等他们忙过这阵子再说。”

而舒玉,在初步稳定了面饼生产的“大后方”后,便将与刘家对接纸坊事宜对杨大江进行“突击培训”之后,全权交给了自家老爹。

她找来杨大江进行了一场“填鸭式”的突击培训。从如何合理分配人手、优化工序流程,到如何确保原材料供应不断档、如何分批次晾晒避免拥挤霉变,再到如何激励工人积极性、如何做好后勤保障……小家伙掰着手指头,条理清晰地将自己能想到的管理要点一股脑地灌输给了父亲。

舒玉搬了个小板凳站在上面,拿着炭笔在纸上写写画画:“爹,办纸坊大概就是这么个流程。选址要靠近水源,但地势不能太低免得淹了;原料主要是树皮、麻头、破布这些,得有个稳定的来源;建作坊要注意通风、排水……这些您先跟大舅舅他们沟通着,有什么拿不准的,等忙完这阵子再说。”

杨大江虽然憨厚,但不笨,尤其是跟着家里做生意久了,也历练出了一些本事。他认真记下女儿的话,重重点头:“玉儿你放心,爹晓得了。你忙你的去,这边爹先顶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双生农女与官家闺蜜种田记请大家收藏:()双生农女与官家闺蜜种田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将作坊的摊子暂时交给父亲去磨练,舒玉立刻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她心心念念的水泥研制上!

她按照空间里那份《硅酸盐水泥基本原理及土法烧制可行性探索》的指引,在老宅后院僻静处,偷偷搭了个小小的“实验窑”。然后指挥着石磊等人找来了石灰石、粘土、铁矿粉等原料,按照大致配比混合,开始了一次次的烧制实验。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接下来的几天,杨家后院不时冒出阵阵可疑的黑烟,伴随着或大或小的“噗噗”声和奇怪的焦糊味。舒玉的小脸上、新换的衣裙上,总是沾着黑灰,像个刚从灶膛里钻出来的小狸猫。

最惊险的一次,她试图提高窑温,往里头猛添柴火,结果那小土窑不堪重负,“轰”的一声闷响,窑口喷出一股带着火星的黑烟,差点把旁边堆着的干草点着!幸好石磊眼疾手快,一桶水泼上去,才避免了一场火灾。

闻讯赶来的颜氏看到小孙女满脸黑灰、惊魂未定的模样,以及那还在冒烟的、摇摇欲坠的小土窑,吓得魂飞魄散,一把将舒玉搂进怀里,心肝肉地叫了起来:

“哎呦我的小祖宗!你这是要吓死阿奶啊!咱不弄这劳什子了行不行?太危险了!”

连一向沉稳的杨老爹也因为舒玉差点儿点了房子板起了脸,下令没有大人看管,不许舒玉再碰那个小土窑。

舒玉自己也有些后怕,看着那失败的一团团颜色诡异、要么一捏就碎、要么坚硬如石却毫无粘结力的“实验品”,小嘴撅得能挂油瓶,沮丧极了。

晚上吃饭的时候,杨大川看着妹妹那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忍不住开口打趣,想逗她开心:

“咱们家玉儿这是要当女窑神啊?瞧这天天往火里钻的劲头!要我说啊,这玩火的事儿,还是得交给钱师父那样的老把式,人家玩了一辈子的火是行家!你这小胳膊小腿的,别把自己搭进去!”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玩了一辈子的火……钱师父……”

舒玉猛地抬起头,黯淡的大眼睛里瞬间迸发出耀眼的光芒!对啊!她自己在这里闭门造车,瞎鼓捣什么?山上不就现成有个玩火的大行家——烧了一辈子窑的钱师父吗?!窑场烧制青砖、陶器,本身就需要控制温度,对粘土、石灰等材料的性质也远比她熟悉!找他合作,岂不是事半功倍?

“二叔!你真是个天才!”舒玉欢呼一声,从椅子上出溜下来,饭也顾不上吃了,迈开小短腿就往外跑,“我去找钱师父!”

颜氏在她身后喊:“哎!你这孩子!天都快黑了!明天再去!”

舒玉的声音远远传来:“知道啦阿奶!我就去问问!”

从这一天起,舒玉往山上窑场跑得比回家还勤快。她不再自己瞎鼓捣那个危险的小土窑,而是整天黏在钱师父身边,眨巴着大眼睛,用她那套半懂不懂的“石头粉加粘土烧出能粘东西的神奇粉末”的理论,试图跟钱师父沟通。

钱师父起初只觉得她异想天开,但架不住舒玉天天来“骚扰”,又是递水又是递毛巾,小嘴还甜得像抹了蜜,一口一个“钱爷爷您最厉害了”、“钱爷爷您肯定有办法”。再加上舒玉时不时能说出几个让他也觉得有点意思的“点子”(比如不同温度下物料的变化,不同原料配比可能的影响),钱师父那点技术人的钻研劲儿也被勾了起来。

于是,窑场旁边临时清理出来的一块空地上,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幅景象:一个满脸皱纹、围着破围裙的老窑工,和一个粉雕玉琢、却同样弄得灰头土脸的小女娃,蹲在地上,对着一个临时搭建的小窑炉指指点点,时而添柴鼓风,时而掏出烧好的产物仔细端详、敲打,时而争论得面红耳赤。

“钱爷爷,您看这次烧出来的,颜色是不是正了点?”

“唔……还是有点夹生,火候还得再稳点,不能急。”

“那咱们再把粘土磨细点试试?”

“成!咱再试试!”

杨大川有次上山送东西,看到这一老一小凑在一起,脸上、手上、衣服上全是黑灰和泥点子,只剩下两双亮得惊人的眼睛在忽闪,忍不住哈哈大笑,回去就跟颜氏学舌:

“娘,您没看见,玉儿跟钱师父俩人,都快成煤堆里刨出来的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俩土地公公在开会呢!”

颜氏听了又是心疼又是好笑,却也拿这个执拗的孙女没办法,只能吩咐顾九,每天多备些热水和干净衣裳。

舒玉却浑然不在意,她完全沉浸在了“科研”的乐趣中。虽然距离成功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有了钱师父这位经验丰富的老把式加入,她感觉前方的迷雾正在一点点散开。她那现代化卫生间的梦想,似乎也不再那么遥不可及了。

喜欢双生农女与官家闺蜜种田记请大家收藏:()双生农女与官家闺蜜种田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双生农女与官家闺蜜种田记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