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是刀柄,攥紧了能号令四方,松开了便引火烧身——尤其当这利益,关乎一方水土的生死存亡。
北疆的风,总带着股粗粝的劲儿。春末夏初的时节,本该是草长莺飞的温柔,可金山古道上的风,却裹着丝绸的柔润、茶叶的清香,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属于繁华的炽热。这股热流,已经在北疆的土地上流淌了整整三个月。
三个月前,当李世民带着大隋的诚意,与回纥首领菩萨、薛延陀真珠可汗、骨利干都斤在雁门关外歃血为盟时,没人敢相信,曾经战乱不休的北疆,能迎来这样一段太平日子。盟约上的墨迹未干,长安的商队就踏着晨光出发了。骆驼队绵延数里,驮着绫罗绸缎、上好茶叶、精美的瓷器,还有部落急需的农具、布匹,穿过雁门关的雄关漫道,一路向北,驶向回纥的牙帐、薛延陀的郁督军山、骨利干的雪原地界。
作为回报,北疆的良马、皮毛、青稞、药材,也源源不断地涌向中原。雁门关的仓库,在短短一个月内就堆成了山。东仓库里,长安来的绫罗绸缎叠得比城墙还高,蜀锦的艳丽、苏绣的雅致,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看得守仓士兵眼花缭乱;西仓库里,北疆的皮毛堆成了小山,狐裘的华贵、羊皮的厚实、狼皮的坚韧,散发着淡淡的膻气,却被商人们视为珍宝;南仓库的青稞满仓溢谷,颗粒饱满,是中原百姓餐桌上难得的粗粮;北仓库里,良马嘶鸣声响彻城郊,一匹匹神骏非凡,不仅是骑兵的绝佳坐骑,更是中原稀缺的战略资源。
往来的商队络绎不绝,金山古道上的驼铃声此起彼伏,日夜不息。大隋的商人带着中原的技艺和货物,北疆的牧民带着草原的特产和热情,交易不再是冷冰冰的等价交换,更成了文化的交融、信任的积累。回纥的牧民学会了用中原的茶叶煮奶茶,薛延陀的匠人模仿着打造更锋利的农具,骨利干的猎手换上了轻便的丝绸内衬,就连雁门关的守军,也能时常收到部落送来的新鲜奶酒和风干肉。
“这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啊!”守关的老兵王伍靠在城墙上,望着远处缓缓走来的商队,脸上满是感慨。他守雁门关十年,见过太多战乱流离,见证过东突厥的铁蹄踏碎草原的宁静,也见过部落之间为了水源和草场刀兵相向。如今,商队往来不绝,牧民安居乐业,这样的太平盛世,是他做梦都盼着的。
可谁也没想到,滚烫的繁荣下,早已藏着刺骨的冰。
变故发生在半月前。
第一支失踪的商队,是长安有名的“锦记商行”派出的,领队的是经验丰富的老商客张掌柜。他们带着一百担盐、五十斤铁器,还有一批丝绸,计划运往薛延陀。按照原定路线,五天就能抵达郁督军山,可十天过去了,薛延陀那边始终没有收到货物,锦记商行也没接到任何消息。起初,众人以为是遇上了沙尘暴,商队被困在了半路,可又过了三天,依旧杳无音讯,商行老板才慌了神,急忙跑到雁门关的商路管理处报案。
“李将军,张掌柜走南闯北二十年,金山古道走了不下五十遍,从来没出过差错!”商行老板跪在李世民面前,哭得老泪纵横,“一百担盐啊,那是薛延陀部落过冬的救命盐,还有五十斤铁器,是他们耕地用的农具,这要是丢了,不仅我的商行要破产,薛延陀那边也没法交代啊!”
李世民当时正忙着整顿雁门关的防御,听闻此事,心中虽有疑虑,却也没多想。北疆地域辽阔,偶尔遇上极端天气,商队延误也是常事。他让人安抚好商行老板,派出一队轻骑兵沿着金山古道去寻找,可骑兵跑遍了沿途的驿站和水源地,只看到了一些零星的驼粪和马蹄印,根本没有商队的踪迹。
可没等众人缓过神来,第二支商队也失踪了。
这支商队来自“恒通商号”,规模更大,带着一百五十担盐、一百斤铁器,还有一批茶叶,目的地是回纥。他们出发时,特意选了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还请了十名护卫随行,可依旧没能躲过失踪的命运。同样是五天的路程,同样是杳无音讯,唯一的线索,是有人在金山古道中段的一处山谷里,发现了几枚焦黑的驼铃,还有一片被烧得残缺不全的丝绸。
接连两支商队失踪,顿时在雁门关的商人群体中引起了恐慌。盐和铁,是北疆部落的刚需,也是中原与北疆贸易的核心。北疆气候寒冷,盐是牧民补充体力、储存食物的关键,没有盐,部落根本无法过冬;而铁器,小到缝衣针、菜刀,大到农具、兵器,都是牧民生活和生产离不开的东西。这两支商队运送的盐铁,足足能供应一个中等部落半年的需求,如今凭空消失,不仅商人损失惨重,更让北疆各部落人心惶惶。
“是不是山匪做的?”有人猜测道,“金山古道两侧山高林密,说不定藏着一伙悍匪,专门劫掠商队。”
“不可能!”熟悉古道的老向导立刻反驳,“金山古道上的山匪,早就被李将军清剿干净了,就算有漏网之鱼,也不敢动这么大规模的商队,更何况是接连两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隋未:我穿越皇孙,携系统复隋请大家收藏:()隋未:我穿越皇孙,携系统复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那会不会是部落之间起了冲突,劫了商队?”又有人提出疑问。
这话一出,立刻被众人否定。如今北疆部落同盟刚刚稳固,回纥、薛延陀、骨利干三方相处和睦,而且商队运送的是他们急需的盐铁,没必要自断生路。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人心惶惶之际,第三支商队的失踪消息,彻底打破了最后的平静。
这支商队是由朝廷直接派遣的,护送的是两百斤上等铁器和五十担精盐,目的地是骨利干。领队的是禁军校尉赵武,带着二十名精锐士兵护卫,按理说万无一失,可出发后的第七天,骨利干的使者就匆匆赶到雁门关,说商队并未抵达。
这一次,李世民再也无法平静了。
朝廷派遣的商队,护卫都是百里挑一的精锐,配备了精良的武器,就算遇上小规模的叛乱,也能自保。可如今,依旧是连人带货杳无音讯,这绝不是偶然,更不是普通的山匪或部落冲突能做到的。
“将军!再出事,贸易就断了!”负责商路管理的官员王大人,满头冷汗地冲进帅帐,手中的名册被他攥得皱巴巴的。他年近五十,须发已有些花白,此刻脸色苍白,嘴唇颤抖,显然是急坏了,“部落信咱们大隋,才把生计交过来,盐铁是他们的命根子,这要是断了,不仅贸易通道会彻底关闭,咱们之前建立的部落信任,也会碎得一干二净啊!到时候,北疆又会回到以前那种战乱不休的日子!”
李世民端坐案前,二十六岁的脸上没有丝毫表情,可微微蹙起的眉头,却暴露了他内心的波澜。他穿着一身玄色铠甲,铠甲上的兽纹在烛火下泛着冷光,更衬得他眼神锐利如鹰。他伸手接过王大人递来的名册,指尖划过上面“三百担盐、两百斤铁器、三十名商客、二十名护卫”的字样,每一个数字,都像一块石头,压在他的心头。
突然,他的手指重重敲在案上。
咚——
一声沉闷的声响,在寂静的帅帐里格外清晰,震得案上的烛火都晃动了几下,也震得王大人的心头发紧。
“不是劫匪,也不是部落冲突。”李世民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字字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劫匪抢货留命,图的是钱财;部落冲突,会留下痕迹,可这三支商队,都是连人带车抹了痕迹,连一点求救信号都没发出来。这背后,一定有一股强大的势力在操纵,他们的目标不是钱财,而是北疆的根基——盐铁贸易,还有咱们刚刚建立的部落同盟!”
帐内的将领们闻言,纷纷脸色一变。
“将军的意思是……有人故意破坏咱们与北疆部落的关系?”副将秦琼皱眉道,他刚从长安赶来增援,没想到就遇上了这样的事。
“不止是破坏关系。”李世民站起身,走到挂在墙上的北疆地图前,手指指向金山古道的位置,“盐铁是北疆的命脉,谁能垄断盐铁贸易,谁就能握住各部落的咽喉。如今东突厥势力大损,能有这样的野心和实力,敢在咱们的眼皮子底下动手脚的,只有一个人——西突厥的统叶护可汗!”
“统叶护?”尉迟恭按剑起身,三十岁的壮汉虎目圆睁,眼中燃着熊熊怒火。他性情刚烈,最是见不得这种暗中使绊子的行径,“那厮早就觊觎北疆的地盘了,之前东突厥强盛,他不敢轻举妄动,如今始毕可汗兵败,他便想趁机插足北疆,垄断盐铁贸易,进而控制整个草原!”
“没错。”李世民点头,眼神愈发凝重,“统叶护雄才大略,却也野心勃勃。他深知,想要控制北疆,光靠武力是不够的,必须先切断各部落与大隋的联系,再用盐铁这张王牌,逼迫他们臣服。这三支商队的失踪,就是他的第一步——制造恐慌,破坏信任,让部落们觉得,跟着大隋没有安全感,只能转而依赖西突厥。”
“好阴险的计策!”李道宗攥紧了拳头,二十三岁的脸上满是焦灼。他年轻气盛,刚跟着李世民征战不久,最见不得这种阴谋诡计,“将军,咱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尽快找出证据,揭穿统叶护的阴谋,不然等部落们真的倒向西突厥,咱们之前的努力就全白费了!”
李世民看着帐内群情激愤的将领们,缓缓开口:“慌解决不了问题。现在最关键的,是找到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一切是西突厥干的,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尉迟恭!”
“末将在!”尉迟恭上前一步,单膝跪地,声音洪亮。
“我命你带领五百骑兵,立刻前往金山古道探查。”李世民目光坚定,“沿着商队失踪的路线,一寸一寸地搜,务必找到西突厥动手的证据。记住,行事谨慎,不可打草惊蛇,若是遇上西突厥的人,尽量活捉,逼问出他们的计划!”
“末将领命!”尉迟恭大声应道,起身时,铠甲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带着一股视死如归的决绝。
当天夜里,尉迟恭就带着五百骑兵,踏着夜色出发了。战马的蹄声轻缓,尽量不发出太大的声响,队伍像一条黑色的长龙,悄无声息地驶出雁门关,朝着金山古道的方向疾驰而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隋未:我穿越皇孙,携系统复隋请大家收藏:()隋未:我穿越皇孙,携系统复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