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5章 年9月6日

王建国蹲在自家小卖部的门槛上,吧嗒吧嗒抽着烟,烟蒂在脚边堆了一小撮。眼前的柏油路被正午的太阳晒得发软,偶尔有辆电动车驶过,留下两道浅浅的辙印,很快又被热浪抚平。小卖部的卷闸门拉了一半,挡住了直射的阳光,却挡不住屋里的闷热,货架上的方便面和矿泉水瓶上都蒙了层薄灰——这铺子开了十五年,从最初的门庭若市到如今的门可罗雀,就像他这五十岁的年纪,不上不下,透着股没劲儿的颓唐。

手机在裤兜里震了震,是女儿王婷婷发来的视频请求。他赶紧掐了烟,用袖子擦了擦嘴角,接通时尽量挤出点笑:“婷婷,咋这会儿打电话?不上课啊?”屏幕里的姑娘扎着高马尾,背景是大学图书馆的书架,“爸,我跟你说个事,我们系有个去德国交流的名额,我申请上了,就是……学费得先交三万块押金。”王建国脸上的笑僵了一下,手指不自觉地抠着门槛上的木纹:“三万?这么多……”婷婷的眼神暗了暗:“我知道家里困难,不行我就跟老师说放弃吧,反正还有其他同学想去。”“别别别!”他急了,“不就是三万块吗?爸给你凑!你好好准备,别操心钱的事。”挂了视频,他靠在门框上,胸口闷得发慌。小卖部一个月也就挣两千来块,除去房租和生活费,根本没结余,这三万块去哪凑?

他想起了老伙计李大海。李大海早年跟人去南方倒腾建材,后来在县城开了家装修公司,生意做得红火。下午他揣着两瓶二锅头去了李大海的公司,刚进门就被前台拦住了:“请问您找哪位?有预约吗?”他挠了挠头:“我找李大海,我们是老邻居,小时候一起长大的。”前台上下打量了他一番,没好气地说:“李总在开会,您等会儿吧。”他在会客区坐了一个多小时,屁股都坐麻了,才看见李大海穿着西装革履走出来,头发梳得锃亮。“建国?你怎么来了?”李大海愣了一下,语气里带着点疏离。王建国赶紧站起来,把手里的酒递过去:“大海,有点事想求你帮忙。”李大海接过酒放在桌上,示意他坐下,又让秘书倒了杯茶:“啥事?你说。”他搓了搓手,把女儿要去德国交流,需要三万块押金的事说了一遍,最后红着脸补充:“我知道你现在忙,要是不方便就算了,我再想想别的办法。”李大海沉吟了一会儿,说:“建国,不是我不帮你,你也知道,现在装修行业不好做,材料涨价,工人工资也涨,我这儿资金周转也紧。再说,你那小卖部挣不了几个钱,这三万块你啥时候能还上?”这话像针一样扎在王建国心上,他脸涨得通红,站起来说:“是我唐突了,打扰你了。”转身就走,没敢回头。

出了装修公司的门,他沿着马路漫无目的地走,阳光晃得他睁不开眼。路过以前上班的国营纺织厂,大门早就锈迹斑斑,墙上的“抓生产、促效益”的标语褪色得只剩模糊的影子。他在这里当了二十年的机修工,从二十岁的小伙子干到四十岁,后来厂子破产,他才凑钱开了这家小卖部。那时候他觉得,有个安稳的营生就不错了,哪想到现在连女儿的学费都凑不出来。

走到菜市场门口,他看见一个修鞋的老师傅正在给人补鞋,手里的锥子穿针引线,动作麻利。他突然想起自己年轻时也会修鞋,小时候家里穷,弟弟妹妹的鞋破了都是他补,后来在纺织厂,同事们的鞋坏了也找他修,都说他手艺好。一个念头在他心里冒出来:要不,晚上出来摆个修鞋摊?可转念又觉得丢人——五十岁的人了,放着小卖部不开,去路边修鞋,别人不得笑话?

犹豫了好几天,他还是没下定决心。直到有天晚上,他去接晚自习的外孙女朵朵放学,路过小区门口的修鞋摊,看见老师傅收摊时数钱,一张一张的,虽然都是零钱,却堆了小半叠。朵朵拉着他的手说:“外公,张爷爷每天都能挣好几十块呢,我看见好多人找他修鞋。”他心里一动,蹲下来问朵朵:“朵朵,要是外公也来修鞋,你会不会觉得外公丢人?”朵朵眨着大眼睛说:“不会呀,外公修鞋也是靠手艺挣钱,比那些好吃懒做的人强多了!”

第二天一早,他把小卖部交给妻子刘桂英照看,自己骑着三轮车去了旧货市场,花八十块钱买了个旧修鞋机,又买了些胶水、针线、鞋钉之类的工具。晚上吃过饭,他推着三轮车去了小区门口的路灯下,支起摊子,心里七上八下的,头都不敢抬。第一个顾客是小区的张阿姨,她拿着一双开胶的皮鞋走过来说:“建国,你怎么在这儿修鞋?你那小卖部不开了?”他尴尬地笑了笑:“开着呢,晚上没事,出来挣点外快。”张阿姨把鞋递给他:“那正好,我这鞋开胶了,你帮我补补,以前就知道你手艺好。”他接过鞋,拿起胶水仔细涂匀,又用夹子固定好,动作虽然有些生疏,却很认真。张阿姨给了五块钱,说:“比修鞋摊便宜,下次还找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它的平和请大家收藏:()它的平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