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颐: 贞吉, 观颐,自求口实

颐: 贞吉, 观颐,自求口实。

颐之养人,君子观之,自求口实之道,乃养君子。口不实又不知养,小人。

象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

吾人所养之人及养生之道,皆不外自求口实,皆以正则吉。圣人养贤,使之为天位,使之 食天禄,为求贤才施惠于天下。此养贤即养万民也。

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以象言,雷震于山下,万物根动而萌芽,此天地养之象。君子知口所以养身,故慎言语以养其德,节制饮食以养身。

话说当年张骞同志奉命出使西域,顺带手儿琢磨着找黄河源头——这活儿放现在相当于带着GPS去探险,结果人家卜了一卦,嘿,直接跳出个“山雷颐卦”!卦象一显,张骞当场顿悟:“得嘞!我这是要‘登天位’啊!”后来果然一路开挂,成了打通丝绸之路的超级IP。

可您要细琢磨这卦辞,开头俩字儿就够扎心:“贞吉”。翻译成人话就是“守正道才吉利”。紧接着一句神吐槽:“观颐,自求口实”——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想养生?想当君子?先自己想办法填饱肚子吧!”您瞧瞧,这《易经》老祖宗多实在,开口不谈玄乎的“大道至简”,直接甩您一句:“兄弟,饭得自己挣,嘴得自己喂,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

这颐卦啊,说白了就是一本古代版的“生存与修养手册”,从天地养万物到圣人养贤才,再到咱普通人“自求口实”,层层递进,但核心就仨字:靠自己!

卦辞第一句“贞吉”,简直像极了老母亲的唠叨:“做人啊,得走正道,别整那些歪门邪道,准没错!”这“贞”字,在《易经》里基本等于“正”——不贪、不懒、不坑人,老老实实按规矩来。

可您要问了:“为啥守正道就吉利?”举个栗子:比如您现在想混职场,有两种选择——A. 每天摸鱼划水,靠拍领导马屁混日子;B. 踏踏实实学本事,靠业绩说话。短期看,A可能混得挺滋润(毕竟能忽悠),但长期呢?领导一换、风口一过,您就得哭唧唧卷铺盖。而B呢?可能前期累成狗,但只要坚持“守正”,迟早能“吉”——升职加薪不是梦,同事领导都点赞!

这“贞吉”啊,就是给您的人生上保险:走歪路或许能赢一时,但走正道才能赢一世。

再看后半句“观颐,自求口实”——“观颐”是观察别人怎么养生、怎么被养;“自求口实”则是重点:您得自己想办法填饱肚子!

这话说得简直太接地气了!您想想,生活中是不是总有这两种人?

- 君子型的人具有积极主动的特质,他们不仅会主动去学习各种技能,还会积极寻找机会来展示自己的才能,并依靠自身的本事来获得成功和满足生活所需。就像程序员小王一样,他白天认真地敲代码,晚上还会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的框架知识。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他终于成为了团队中的技术骨干,薪资也随之翻倍。这样的人无疑是“自求口实”的典范,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我价值和物质上的回报。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人型的人,他们整天无所事事,只知道躺着等待别人的救济。虽然嘴上喊着“我要成功”,但实际上却连一份简历都懒得投递。就拿邻居老李来说吧,他已经四十多岁了,却仍然依赖父母生活,整天蹲在小区门口抱怨社会的不公平。然而,他的儿子都已经上大学了,他却依旧靠着老伴的退休金过日子。这种人显然就是“口不实又不知养”的典型代表,既没有实际行动去追求成功,也不懂得如何自食其力、承担起家庭责任。

《易经》这部古老而神秘的经典,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哲理。老祖宗们早已洞悉其中的奥秘:一个人只有能够自给自足,才有资格谈论修养;如果连基本的温饱都无法解决,又怎能奢谈所谓的“养德”和“养贤”呢?这无疑是无稽之谈!

卦辞犹如一本“生存指南”,为人们指引着在世间生存的道路。而象辞则宛如一本“修养手册”,不仅教导我们如何填饱肚子,更告诉我们如何提升自身的修养,达到一种更为高级的境界。

象辞的开篇,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大的场景:“山下有雷,颐。”这简单的四个字,却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将其翻译过来,便是雷在山下震动,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震得土地松动,使得草木的根须开始活动,而那刚刚冒出的芽尖儿,更是象征着春天万物复苏、蓬勃生长的景象。这不正是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养生现场”图吗?

您瞧,天地多会养啊!不用开会动员,不用发补贴,雷一震、雨一落,草木自己就知道往上窜。这叫啥?顺应天时,自然生长!可反观某些人呢?天天喊着“我要养生”,结果熬夜刷剧、胡吃海塞,身体垮了还怪老天爷不给力——您倒是学学那草木啊,该动的时候动,该养的时候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机地脉道请大家收藏:()天机地脉道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