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权断天下嫁娶

“朕想知道,那群士人整天骂朕奢靡如土到底是怎么想的!”

嬴政看到晋朝君臣的生活,嘴角抽动。

他一个皇帝都没有后世一个小小的郡守会过日子。

咸阳宫的文武群臣们,也被天幕展示的后世朝代的糜烂给震惊到了。

“晋朝这不是亡国之道吗?”淳于越蹙眉叹然:

“何为士族?读书人也!”

“晋朝的读书人一点圣贤书都不读吗?”

众人点头十分认同,纵然大秦以法家治国,不讲究儒家礼法,向来严苛也没有晋朝这种荒唐!

嬴政此时觉得自己征发四十万民夫只是给自己修个坟,放在晋朝人眼里,未免有些寒酸了。

唐朝的杜牧看到天幕演绎的晋朝士族生活,又低头看了看手里刚写完的《阿房宫赋》。

杜牧:???

我好歹是京兆杜氏出身,虽然门第有些落魄了,当年也是一等一的天下望族。

堂堂扬州十一次郎居然看了一下天幕露出了羞怯!

成何体统!

杜牧一把撕碎了刚才写的手稿,提起笔重新点上:

《晋宫赋》!

......

东汉末年

邺城魏王府

宗室和文武群臣俱是目瞪口呆的看着堂中王朗王少府,哥们你太原王氏怪会享受生活啊?

面对众人投来的怪异目光,王朗这个恭俭节约了一辈子,天下闻名的经学大师,霎时间脸色就染透了羞意。

“成...成何体统!”晋朝被批判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后世族人被当成了案例。

王朗哆嗦着嘴唇,气得浑身发抖:“我太原王氏经学传家,数代人的清名一朝丧尽啊!”

今年的王朗都六七十岁了,他也是演义里被诸葛亮骂死的那个原型。

演义自然当不得真,王朗公元228年于洛阳病逝,那一年诸葛亮出山。

而且王朗待人随和,品德高洁,一生奉行俭约,是一个如蔡邕、郑玄一样天下闻名的大儒,向来有雅量之说。

曹操这会也生怕王朗这位大儒一个不小心被气死,顾不得看晋朝笑话:

“王师傅莫待!”

“天幕先前言晋朝士族整体堕落,肯定不止王氏一家。”

“莫要气,莫要气!”

话是这么说的,王朗也是气的不轻。

他王氏可是立志成为袁氏那种四世三公的经学家族,子弟怎么能这么堕落?

不行,我回去必须得与族老们开会制定《王氏家训》!

严格要求族人行为!

「石崇和王恺的攀比谁更富裕的故事,诸夏后世人可谓耳熟能详,现代历史教科书上也对此事件进行了讲解。」

「晋朝时期,权贵的庄园修的那叫一个气派。

封山占湖,内含纺织、造纸、医馆、冶炼、酿酒、作坊等等一应俱全。」

「石崇家的金谷园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被誉为天下第一园。」

「举个例子吧!」

夸赞曹植才高八斗的大才子谢灵运,也就是李白偶像那个人。

他家的院子占地比南棒的首都汉城还要大,足足一百四十万亩!

像这样的院子,陈郡谢氏家族不止一个。

东晋第一权贵琅琊王氏则是有十几个。

试问天下的土地都是士族们的庄园,普通百姓的立足私田可还有吗?

......

天幕下,许多古人们脑海里已经浮现出了阡陌相连不断的庄园画面。

太可怕了!

底层人在这种社会生活完全就是窒息!

不同于乱世的人命如草贱,这种时代里底层人压根就没有人权了。

东汉末年

王朗是第一个舒缓一口气的,还好是琅琊王氏不是我太原王氏。

呵!小宗就是这样浅鄙!

丝毫不懂天下最宝贵的就是家族的藏书,琅琊王氏目光短浅定然有钱就修园子了,肯定不知道买书囤书!

如此处世之道,王朗已经窥见了琅琊王氏衰落的结局了。

堂中的众人又欣赏了一个晋朝士族的好戏后,刚才打量王朗的怪异目光放在了陈群士族身上。

好家伙!

夹在汝颖和泰山两大郡望之间的陈郡,居然道德如此败坏!

......

“啧啧啧,咱跟这群人相比都成乡下的土包子了。”

朱元璋咂舌称奇道。

马皇后面色阴沉,她的出身勉强算得上富贵,可也是跟着朱元璋创业一路走来的,本就生在乱世,对于底层人的生存环境更是了解:

“农村妇女从事体力活多,吃得又没有城里的小姐好,很多时候生下孩子后都要面临奶水不足的情况,不知有多少婴孩因此而死。”

“晋朝士族如此行径,与禽兽何异?”

“呵,忒!”朱元璋啐口道:

“这群读书人不都这样?”

“嘴里喊着诗书传家,实际干的事比土匪都要嚣张!”

饶是朱标也张大了嘴巴,被天幕寥寥几个片段深深震惊住了。

魏晋门阀士族已经明面上为所欲为了!

百姓处于何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天幕:对!我爹洪武三十五年传位请大家收藏:()天幕:对!我爹洪武三十五年传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天幕:对!我爹洪武三十五年传位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