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龙城飞将的黎明

《汉匈烽火·龙城飞将的黎明》

铁骑争锋 - 卫霍时代的开启 (公元前129年 - 公元前119年)

19:四路齐发·初试锋芒(公元前129年 春 长安未央宫)

长安城的春天,柳絮纷飞,却驱不散未央宫深处的凝重。距离那场耗资巨大、最终却沦为天下笑柄的“马邑之谋”空等,已经过去了四年。这四年,对于雄心万丈的汉武帝刘彻来说,是屈辱与焦灼交织的四年。(背景回顾:马邑之谋的阴影)

匈奴的报复来得又快又狠。他们仿佛嗅到了汉朝内部的不安,更加频繁地南下劫掠,边郡的烽火台几乎没有熄灭过。鲜血、哭嚎、焚毁的村落……这些消息像鞭子一样抽打着年轻皇帝的神经。(边患持续:匈奴报复性劫掠)

“陛下!代郡急报!上月匈奴左贤王部又破关而入,掠走百姓数千,牲畜数万!”

“上谷战报!匈奴骑兵突袭,戍边校尉战死……”

一份份染血的战报堆在御案上,刘彻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猛地一拳砸在案上,震得笔砚跳动:“岂有此理!欺人太甚!”(武帝的愤怒与不甘)

不能再等了!马邑的教训是深刻的,但绝不是放弃的理由。匈奴必须被狠狠地教训,汉家的尊严必须用铁与血来重塑!刘彻眼中燃烧着决绝的火焰。(武帝的决心:再次反击)

这一次,他不再寄希望于复杂的埋伏和诱饵。他要用堂堂正正之师,主动出击!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心中成型:分兵数路,同时出击,打乱匈奴的部署,寻找战机!

“宣韩安国、公孙贺、公孙敖、李广、卫青!”刘彻的声音响彻大殿。

很快,五位将领肃立阶前。气氛紧张而肃杀。(点将:五位出征将领)

护军将军:韩安国(老成持重,经验丰富,曾参与马邑之谋,虽主和但能力受认可),统兵一万,出渔阳郡(今北京密云西南)。

轻车将军:公孙贺(卫青姐夫,沉稳可靠),统兵一万,出云中郡(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

骑将军:公孙敖(年轻将领,武帝近臣,但缺乏大战经验),统兵一万,出代郡(今河北蔚县一带)。

骁骑将军:李广(“飞将军”,威震匈奴,传奇名将,却也以倒霉着称),统兵一万,出雁门郡(今山西右玉南)。

车骑将军:卫青(这是最引人瞩目的任命!卫青,卫子夫的弟弟,曾是平阳公主府的骑奴出身!虽然近年在宫中担任侍中,颇受信任,但从未独当一面统领大军!),统兵一万,出上谷郡(今河北怀来东南)。(核心焦点:卫青的任命及其背景)

这任命一出,朝堂上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嗡嗡声。韩安国、公孙贺、李广,都是宿将,公孙敖是武帝亲信,唯有卫青……一个骑奴出身的外戚?让他单独统领一军?陛下是不是太过……偏爱了?(朝堂的非议:对卫青能力的质疑)

连李广的眼神中都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不以为然。他身经百战,勇冠三军,尚且常遇挫折,一个毫无实战经验的年轻人,能行吗?

刘彻将这些反应尽收眼底。他站起身,目光锐利地扫过众人,最终停在卫青身上。卫青身姿挺拔,面容沉静,眼神清澈而坚定,并未因周围的目光而显慌乱。(卫青的特写:沉稳内敛)

“诸卿!”刘彻声音洪亮,不容置疑,“匈奴肆虐,边民涂炭!朕意已决,四路大军(实际五人,但公孙贺与卫青路线近,有时合称四路),同时出击!目标:寻找匈奴主力,给予痛击!不求毕其功于一役,务求斩获,扬我国威!”(作战目标:主动出击,寻找战机)

他顿了顿,看向卫青:“车骑将军卫青!”

“臣在!”卫青跨前一步,声音平稳有力。

“你出上谷,朕予你临机决断之权!记住,你的剑,代表的不仅是你自己,更是朕,是大汉的威严!切莫辜负!”

“臣,卫青!誓死以报陛下隆恩!必不负使命!”卫青深深一躬,声音不大,却字字铿锵。(武帝对卫青的信任与期望 / 卫青的誓言)

殿内的议论声渐渐平息。皇帝的意志不容更改。五位将领领了虎符、印信,带着各自的重任,踏上了征途。长安城万人空巷,为大军送行。百姓们眼中充满了期盼,也夹杂着深深的忧虑:这次,能赢吗?尤其是那个年轻的卫将军……(大军出征:希望与疑虑并存)

【本章启迪】:阴影下决断,质疑中启程。警示我们: 失败(马邑之谋)后的蛰伏期,往往酝酿着更大的爆发(武帝决心反击)。突破常规的用人(启用卫青),可能引来非议,但也可能创造奇迹。 信任(武帝对卫青)是巨大的动力,也是沉重的责任。当机会(独领一军)落在肩上,无论出身(骑奴),都要用实力(未来的战功)来证明自己。行动(主动出击)永远比空等更有力量。

20:迷途困顿·奇兵北指(公元前129年 夏 塞外草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天朝魂请大家收藏:()天朝魂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塞外的夏天,烈日灼烤着无垠的草原,热浪蒸腾着青草的气息,也蒸腾着四支汉军将士的汗水与焦躁。(环境描写:艰苦的行军)

分兵四路的策略,很快显露出残酷的一面。匈奴人很快察觉了汉军的动向,他们利用主场优势和骑兵的机动性,采取了狡猾的应对:避实击虚,集中优势兵力,重点打击他们熟悉的老对手!(匈奴的应对:避实击虚)

渔阳路·韩安国部: 这位稳健的老将遭遇了匈奴主力之一的左贤王部。匈奴骑兵利用地形发起突袭,汉军措手不及,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韩安国本人也身负重伤,仅率少量残兵拼死突围,狼狈退回塞内。(韩安国部:惨败)

雁门路·李广部: “飞将军”李广的威名太盛,成了匈奴重点“照顾”的对象。匈奴单于调动了数倍于李广的兵力,精心设下埋伏。李广虽然勇猛无敌,率军奋力厮杀,但寡不敌众,最终力竭受伤,竟被匈奴生擒!(李广部:被伏被俘)幸而李广凭借超凡的勇气和机智,于押送途中夺马逃回,但其部队已损失殆尽。(李广传奇:被俘后夺马而归)

代郡路·公孙敖部: 年轻的公孙敖信心满满,却一头撞上了严阵以待的匈奴骑兵。一场激战,汉军大败,损失超过七成,公孙敖仅以身免,仓皇逃回。(公孙敖部:大败亏输)

云中路·公孙贺部: 相对谨慎的公孙贺,深入草原后,发现匈奴主力似乎有意避开他。他小心翼翼地搜索了数百里,别说匈奴主力,连像样的部落都没碰到几个。茫茫草原,仿佛只有风声和酷热。为了避免无谓的消耗和可能的埋伏,公孙贺最终决定无功而返,保全了大部分兵力。(公孙贺部:无功而返)

坏消息如同雪片一样从前线飞回长安。未央宫的气氛降到了冰点。三路大军惨败!连威震匈奴的飞将军李广都当了俘虏(虽然后来逃回)!巨大的挫败感和悲观情绪笼罩着朝廷。(三路失利的消息传回:朝堂震动)

“果然……还是不行吗?”

“损失太大了……”

“卫青呢?卫青那一路还没消息?”朝臣们窃窃私语,目光不自觉地投向脸色铁青的刘彻。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心中几乎不抱希望:连李广、韩安国这样的宿将都败得如此之惨,那个初次领兵的卫青,能有什么作为?怕是凶多吉少……(对卫青的普遍悲观预期)

镜头转向塞外:卫青的抉择!(本章核心:卫青部的行动)

卫青率领的一万骑兵,出上谷后北上。他们也遭遇了匈奴斥候的骚扰和试探。但与其他人不同,卫青异常冷静。(卫青的特质:冷静与谨慎)

他没有急于寻找匈奴主力决战,也没有像公孙贺那样保守地逡巡不前。他像一个耐心的猎人,派出大量精锐斥候,如同撒网般向广袤的草原深处渗透,不分昼夜地搜集情报。(关键行动:派出大量斥候)

“将军,前方发现小股匈奴游骑,要不要吃掉他们?”部将苏建(卫青早期重要副将)请示。

“不,”卫青果断摇头,“小股游骑,打了反而暴露我军位置和实力。放他们走。我们的目标,不是这些小鱼小虾。”他指着地图上北方遥远的一点,“斥候回报,这片区域(代郡、渔阳方向)匈奴活动异常频繁,必有重兵。我们……不凑这个热闹。”(避免小规模冲突:目标明确)

“那我们去哪?”另一名部将张次公问道。

卫青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最终重重地点在一个远离主战场、深入匈奴腹地的地方——“龙城!”(战略决策:奇袭龙城)

帐中将领们都倒吸一口冷气!龙城(匈奴称之为茏城,约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西侧的和硕柴达木湖附近)!那是匈奴人祭天的圣地,是匈奴人心中的精神图腾!其重要性,堪比汉朝皇帝的太庙!那里必然有匈奴贵族和精锐守护,更可怕的是,它远离汉境,深入漠北!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龙城的意义:匈奴圣地)

“将军!太冒险了!”苏建急道,“孤军深入千里,一旦被围,我们……”

“正因为是圣地,”卫青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声音却异常平静,“匈奴人做梦也想不到,我们这支‘新兵’,敢直捣他们的腹心!他们现在的主力,肯定都被吸引到东边(韩安国、李广方向)去了!龙城的防备,反而可能松懈!”(卫青的战术思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他环视众将,“路途遥远,环境恶劣,九死一生!但,这是扭转战局、给予匈奴沉重打击的最佳机会!也是陛下给我们这支军队的使命!诸位,敢不敢随我一搏?”

卫青的分析冷静而大胆,他身上散发出一种超越年龄的沉稳和自信,感染了帐中将领。短暂的沉默后,苏建、张次公等人互相看了一眼,猛地抱拳:“愿随将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将领们的决心:被卫青折服)

于是,在另外三路大军纷纷遭遇惨败的同时,卫青率领着他的一万铁骑,像一把沉默的匕首,悄然改变了方向,避开匈奴主力的锋芒,朝着西北方,向着匈奴的心脏——龙城,开始了艰苦卓绝、前途未卜的千里奔袭!(开始长途奔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天朝魂请大家收藏:()天朝魂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